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 本报评论员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一个总纲领和新要求。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目标任务决定的,是有效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顺利跨越“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历史关口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必然有新变化,最大变化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尚未解决,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党中央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要求,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导,全面理解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用心领悟新的发展指向、工作重点和实现路径,准确落实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在把握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涵盖产业、体制机制、微观主体、组织模式等诸多内容的综合体。十九大从“供给侧”“创新”“三农”“区域发展”“经济体制”“全面开放”六个方面,为怎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路线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主攻方向放在供给体系质量上,不断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各个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进一步优化制度供给,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牢牢把握这六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主要举措和方法路径,在具体经济工作中落实见效,必将有力提升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新时代完成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做好山东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山东是经济大省,但还不是经济强省。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四新”促“四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塑造一个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供给体系,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我们要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强化创新驱动、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协调发展格局,实现山东经济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们要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紧扣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实,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持续走在前列注入澎湃动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