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推出系列评论⑩: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17-11-06 10:59: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把加强文化建设摆在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对待,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重要部署。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担负新的,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需求、精神享受、情感熏陶、艺术生活的丰富多样和品质提升,成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衡量人生幸福和生活美好的一个重要标准,就要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否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是否充实、社会风气和文明风尚是否提升。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文化建设既有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有总体上、结构上、质量上跟不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方位意味着新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小康,是我们必须担负的新的文化使命。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能不能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找到正确的文化前进和发展道路。前进方向正确了,发展道路对了,我们的思想文化才有凝聚力引领力,我们的文化产品才有生命力号召力,才能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共同思想基础。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引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指针。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穿于新型智库建设、互联网内容建设、阵地建设等意识形态建设全方位各领域,就一定能使文化建设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人化文,以文化人”。人与文化的互动生长是文化繁荣兴盛的基本前提,也是增强责任担当,提升能力素质的重要条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就有利于激励人们把个人事业与奋斗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增加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就能用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推动人们向往和追求高尚的道德。只有把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落脚点,文化使命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文化才能成风化人、浸润人心。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我们就一定能以蓬勃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支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