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玉纯
亲爱的奶奶:您好!
又是一年清明到,折菊寄到您身旁,远在天国的您一切都还好吗?随着节日的到来,我对您的思念更加强烈,您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您的谆谆教导更是涓涓在心。
小时候的我顽皮无比,可您还是对我痛爱有加,我至今清楚记得您教导我最多的是要珍爱粮食。也许是生活在那个困难年代,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的缘故,您对每一粒粮食的感情可以说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看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便成了您教我的启蒙词。您经常对我说,粮食是阳光雨露和人的汗水在土地上结出的果实,是天地之精华,古人曾讲黄金宝玉不如粮,一定要珍惜到嘴边的每一粒粮食,既不能浪费更不能糟蹋,糟蹋粮食是要遭雷打的。您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珍爱粮食,就是珍爱生命,更是尊重劳动,也是坚守传统。就算在吃饭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粮食非常充足的今天,这个传统美德仍有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必要。
那个年代没有留守儿童这个词,如果有的话,我应该也算一个,因为我父母不是在修铁路就是在修公路,要不就是在去修水库的路上,平时很少回家,带我的任务便全落在您头上。您总是抽空给我讲故事,并且教我怎么做人。您经常对我讲,人生在世,首先要学会与人相处,想要做个受人欢迎和尊重的人,先要学会真诚地尊重他人。小的时候我有点不守规矩,有次犯了错,屁股就挨了您毫不留情的一巴掌,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挨打的事就不提了,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另外一件事:文革期间,有位“反革命”的儿子被安排到我家学习改造,您坚信十岁的小孩是无辜的,当时不但没有嫌弃这个小孩,而且还把他当亲孙子一样看待和教育。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大学,现在已是某地领导,他对您当年给他的爱,至今还感激不已。
我家虽在农村,可并没影响您重视对晚辈的教育。您虽然没有出过远门,可对知识重要性的理解远远超过村里一般人。您常对我说,学识是一个人看不见的翅膀,学识水平越高,就能让人飞得越远。您的这句话在我二伯、三伯和叔叔身上得到了充分证明,您的这三个儿子因为从小就学习成绩优秀,最后一个个飞出农村,到远离故乡的地方工作,一个成为了部级劳动模范,一个成为了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一个成为了空军部队的军官。您还经常说,不要读死书,读了书就要用书,学以致用才算是真才实学。您的这句话至今还在鞭策着我,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能力的转换,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技能,最终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进而获得更多的成果。
您晚年说得最多的话是“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幸福”。我相信这是您的肺腑之言,您吃过的苦、经过的难,应该比我们吃过的饭、走过的桥还多。正因如此,晚年的您一再叮嘱我们要知恩图报。您经常对我们小晚辈说,你们是蜜罐子里长大的一代,既不知道什么叫受苦,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恩,更不知道什么叫报恩,这样不行啊!您不止一次对我们说,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特别要感恩党和政府,让我们农村人也过上了幸福日子;要感恩你们的父母,十月怀胎,含辛茹苦;要感恩你们的老师,无私教导,给予知识;你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伯伯叔叔一样努力工作,有所作为。我至今还清晰记得,您每次讲完这些话后,总还会轻轻抚摸并拍拍我的头。是的,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一年一度雨清明,大地处处闻悲声。守候亲人不忍去,一缕青烟慢升腾。奶奶,您收到了我的浓浓思念吗?孙子愿您在天国永享安好!也请您不要牵挂,虽然您离开我们三十年了,但您的谆谆教导,正如您给我们的基因一样还在不停地传递,在传递中更新,在传递中丰富,在传递中彰显价值,一直传递到永远!
您的孙子:玉纯
2017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