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历史,东方古国来到了崭新的时代,冲出积贫积弱的泥淖,甩掉挨打挨饿的枷锁,犹如刚刚驶来的“复兴号”列车,奔跑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个方阵的奔跑,需要一个统一而响亮的号子;千万个小梦想绘就的中国梦,需要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中国的呼唤。 [详细]
潜心儒学30多年,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写的两本书经历了如此神奇之旅。 [详细]
“当时没顾虑太多,只想着配合消防员能救多少是多少!”回忆起一年多前的一幕,朱德贵十分谦虚。2016年1月26日,一段视频刷爆了网络。当天上午,在济南从事高空作业的农民工刘春明、娄长民、李世增、朱德贵,从起火大楼中奋勇救人。随后,泉城“蜘蛛侠”高空合力... [详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国”和“家”紧密相连。以“儒风”为内核的齐鲁家风文化,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传统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
齐鲁大地,名人辈出,走进文化长廊的这些人,更是其中的杰出者,他们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成就,深刻影响了山东乃至中华文化和社会发展,并产生越来越大的世界影响力。 [详细]
从2013年到2017年,从1家到9200多家,从泗水到全省各地——这就是乡村儒学4年来在山东遍地开花的轨迹,形成了独特的“乡村儒学现象”。 [详细]
8年前,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朱军利受国家汉办委派,来到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这是他第一次到蒙古国——一片日后承载了他热情与汗水的土地。经过3年的努力与沉淀,2012年7月,他成为海外孔子学院院长队伍中的一员。 [详细]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详细]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2500年来,孔氏家族依旧恪守着学诗学礼的祖训,诗礼传家的门风,礼门义路的家规。 [详细]
好人“火种”在齐鲁成燎原之势,形成了好人文化。这实际上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并轨”的产物,印证了社会美德力量之强大,也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流水不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