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灌装气到天然气 他见证济南近50年燃气史

那时,济南煤气公司还在使用最原始的方式灌装液化气,“工人们要手动灌气,为了增加摩擦力,液化气罐手轮上都铸了花纹。”  据孔庆华介绍,天然气管道过黄河的时候,中石油管道局从大庆调来了世界最先进的拉管机,光拉管机的定向钻就装了8节车皮。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即日起,大众网推出“四十年四十人”系列报道,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的山东,见证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盘点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展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新亮点。

  “四十年四十人”系列报道(26) 

  从灌装气到天然气 他见证济南近50年燃气史

QQ图片20181030123524

  济南煤气公司东郊灌装厂投产典礼

  1994年,代天然气管道工程点火成功

QQ图片20181030124505

  济南煤气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孔庆华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见习记者 刘帅 记者 宋立鹏

  济南管道燃气前期调研、开启人工天然气入济阀门、参与建成济南市第一个液化气加气站……这一连串的事件,作为原济南市煤气公司副总工程师的孔庆华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从石油液化气到焦炉煤气、人工天然气、再到天然气,孔庆华见证和参与了济南近50年的家庭燃料变迁史。

  跑北京赴日本,终于从手动灌气实现机械化灌装

  10月24日上午,在位于山大路的济华燃气公司,大众网记者见到了这位与祖国同龄的燃气人。

  已经69岁的孔庆华精神矍铄,说起当年在济南煤气公司的工作,思维清晰,声音洪亮:“我是1970年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参加的建设兵团,在建设兵团学了机械化工技术。1976年回城到济南煤气公司报到,因为算是专业对口,在煤气公司干起来工作来得心应手。”

  那时,济南煤气公司还在使用最原始的方式灌装液化气,“工人们要手动灌气,为了增加摩擦力,液化气罐手轮上都铸了花纹。时间一长,手轮上的花纹都被磨平了。”为了解决这个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煤气公司派孔庆华去北京学习,带回了气动灌装枪技术,解决了工人手动拧手轮的造成的高强度工作问题。

  1989年,孔庆华再次前往北京学习机械灌装技术。经过多方考察研究,1992年,济南煤气公司决定从日本进口设备。“从考察引进设备到最后投入使用,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最后包括买配件我们一共花了24万美元。设备1993年建成投产,这些年虽然经过了大修,但是到现在仍然能够使用。”提起这件事,孔庆华非常欣慰:“济南液化气算是实现了机械化灌装。”

  8个月实现点火成功,管道工程创造“济南速度”

  1986年7月,济南开始筹建管道煤气工程。 “我负责做管道煤气的前期调查,把济南市几个能产生焦炉气的厂子跑了个遍,最后找到了济钢,考察了解到他们的高炉气、炼钢尾气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气源,这为管道煤气工程打下了基础。”说起这段经历,孔庆华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94年,在管道煤气的基础上,济南煤气公司开始酝酿代天然气管道建设。从立项、初步设计,到最后竣工、点火、置换焦炉煤气,孔庆华全程参与。

  在代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孔庆华说有两件事印象很深:管道铺设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拉管技术,但在铺设建设路交汇经十路路段时,由于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拉管无法经过,最终采用“大开挖”的方式,在经十路刨了坑才铺设成功;另外就是在南外环铺设管道时,有的路段不能点炮,施工队伍只能不计人力成本地在石头上凿洞,人工开凿了2公里以上,占整个南外环铺设工程的一半以上。

  一根管子12米,重达一吨多,要完全依靠人力抬。有的路段石头棱角多,管子的防腐绝缘层容易受到破坏,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只能通过填石屑等办法。施工艰难,孔庆华和同事们还遭受了很多误解:“为了赶进度,我们在不少路段刨了坑,一度被市民称为‘扒路军’。”

  代天然气管道建设从1996年5月份开始施工,到1996年12月26日在南郊厂开启总阀门点火成功,仅仅历时8个月。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济南煤气公司的职工们创造了“济南速度”。主管道从南郊到纬二路,为济南12万户居民提供了生活燃料。

  扛沙袋穿黄河,终于让市民用上安全环保的天然气

  2000年4月,中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正式进入济南,此后,天然气渐渐走上济南气体燃料的主角位置。孔庆华说:“天然气管道施工可以说是千辛万苦,当时从北外环走管线,地下水位特别高,一吨多重的空管子铺上都浮起来,没办法,用沙袋硬压下去继续干。”

  据孔庆华介绍,天然气管道过黄河的时候,中石油管道局从大庆调来了世界最先进的拉管机,光拉管机的定向钻就装了8节车皮。

  “天然气跟焦炉煤气比起来,更安全、更环保。天然气的引进,把济南气体燃料的构成提高到了最先进的水平,清洁燃料进了济南,对促进城市环境治理有重要作用。”孔庆华笑着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嘛。”

  “从原来的烧柴火、烧煤饼煤球,到今天大家都能用上管道天然气,济南人的生活变化真是天翻地覆。我记得刚进煤气公司的时候,市民都自己扛着液化气罐去灌气站灌气,一家一年只有8张票,平均一个半月才一罐气,节省着用都不够。现在可好了,天然气直通到家,轻轻一拧就能开火,停气了也不怕,自己在手机上缴一下费就行。”孔庆华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十分感慨:“社会进步、国家富裕,我们的生活水平才有这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