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工作者谈殡葬之变:以生命教育来尊重生命

2002年以后,济南市殡仪馆的新人们就都是科班出身的民政殡仪专业学生了,他们不仅有专业的学术背景,还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殡葬改革逐步深入,济南市民的殡葬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花坛葬和海葬这两种生态安葬形式受到认可。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即日起,大众网推出“四十年四十人”系列报道,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的山东,见证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盘点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展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新亮点。 

  “四十年四十人”系列报道(18)

殡仪工作者谈殡葬之变:以生命教育来尊重生命

  年轻时期的李传常(照片由本人提供)

  李传常向记者介绍济南市殡仪馆的变化。

  大众网记者 张帆

  从1993年部队转业来到济南市殡仪馆从事遗体整容工作,到现在的行政办公室主任,李传常在济南市殡仪馆工作了25年。在这25年里,李传常经历了殡仪工作技术上的革新,感受到人文关怀方面的变化,也从工作的细节上体会到人们对死亡重新的认识。11月21日,大众网记者来到济南市殡仪馆,听李传常讲述殡葬改革带给人们思想上的改变。

  从口手相传到学术理论,殡仪工作变得更专业化

  1993年7月,李传常从部队转业到济南市殡仪馆工作。在做了一阵子抬尸工以后,为了掌握一门技术,李传常拜殡仪馆的老师傅开始学习遗体整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济南市殡仪馆里没有科班出身的殡仪专业的人,所有的整容工作都是老师傅们一代一代的口手相传。

  李传常说,当时师傅们都手把手带徒弟,不成体系,没有理论,怎么上妆、怎么修复伤口,遇到遗体缺损的时候怎么办,都是师傅凭借多年的经验告诉徒弟们的,有的作业方式还是师傅们的自创。

  2002年以后,济南市殡仪馆的新人们就都是科班出身的民政殡仪专业学生了,他们不仅有专业的学术背景,还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说经验不重要,但是在理论支持下,很多具体业务会变得更加科学高效。”李传常说,他到济南市殡仪馆工作的第一个10年里,感受最大的就是殡仪工作人员和殡仪服务的专业化。

  从乱找关系到条码编号,殡仪服务变得更规范化

  殡仪服务的工作流程也越来越规范化和精细化。李传常说,他刚到殡仪馆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没有统一的制服、标志,工作起来也不规范。“说句不好听的,有时候家属想让我们早点儿火化,递棵烟、找关系走后门都是有的。”李传常说,“但是现在,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现在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有了。”

  现在,在济南市殡仪馆,一具遗体从入馆、保存到告别、火化有着严格的流程,还会有一位工作人员专门对接家属进行服务。李传常告诉记者,一具遗体从入馆开始就有一个唯一的条码编号,殡仪馆的所有服务也都是透明公开的,选择什么样的服务,每项服务如何收费,而整个遗体告别的所有环节也都有着严格而具体的流程。

  “目前,殡仪馆的所有殡葬环节都会有工作人员对接家属进行确认,项目收费也都由物价部门规定和公示,如果选择中档普通殡仪服务,收费大概在三四千元左右。”李传常说。

  从烧纸闹事到生态安葬,殡葬观念变得更理性化

  “我刚到殡仪馆工作的时候,一些人在殡仪馆门口烧纸、办典礼,乌烟瘴气。”李传常说,有的家属很激动,故意挑衅工作人员,影响了正常工作。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绝迹了。

  随着殡葬改革逐步深入,济南市民的殡葬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花坛葬和海葬这两种生态安葬形式受到认可。李传常说,花坛葬是将逝者骨灰放在一个可以降解的袋子里,然后埋入花坛中;海葬是殡仪馆组织家属带着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花坛葬在2015年有17个人报名,到了2018年有107人报名;海葬在2013年有15人报名,2018年就有了99人。”

  现在,济南市殡仪馆借助“儒家祭礼”和“模拟葬礼”的形式,积极引入体验式生命教育理念,组织多次“体验式生命教育”。李传常说,通过这种教育,让殡葬职工的角色不停留在处理丧葬、哀伤抚慰上,也肩负起向公众进行生死教育的任务,让更多市民认识到生死是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