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红土地”铸就精神高地

1926年的正月,在济南工作的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到家乡广饶县刘集村省亲,临别前将一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赠与族中的共产党员刘良才。刘良才的孙子、76岁的刘奎湘老人回忆称,由于首译本封皮印有一幅水红色的马克思半身像,当时的刘集村人更习惯称其“大胡子”。

  开栏的话:四十年风云激荡,四十年花枝弥漫,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雷震响古老的东方土地。从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经济特区建立,从开放沿海城市到西部大开发,从计划经济到阔步迈向WTO。新时代,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胸襟拥抱世界。伴随着国家的强劲发展,广饶也成为改革开放的沃土,四十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光辉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广饶的发展也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值此特殊的历史时刻,特开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全面报道我县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记录新时代探索创新、砥砺前行的生动足迹。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苦难岁月

  

  43年前,文物工作者来到刘集村征集革命文物。村民刘世厚提及自己仍保存着当年大伙学习“大胡子”的那本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经过一番劝说与动员,刘世厚捐出了珍藏40多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也向我们揭开了这个鲁北农村学习、传承、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一段往事。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哪本书承载着理想与信念,值得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刘集村共产党员的回答是:《共产党宣言》。

  20世纪早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国内五四运动的展开,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中国带来新希望。《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中文全译本的缺失却始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心结。

  1920年8月,经过数月紧张工作,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问世。但由于排版疏漏,封面书名《共产党宣言》被错印为“共党产宣言”。这约1000册的错版书,遂全部赠阅。有一些就随着次年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奔向各地。

  1926年的正月,在济南工作的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到家乡广饶县刘集村省亲,临别前将一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赠与族中的共产党员刘良才。此时的刘良才,已在前一年建立中共刘集村党支部,并担任第一任书记。

  刘良才的孙子、76岁的刘奎湘老人回忆称,由于首译本封皮印有一幅水红色的马克思半身像,当时的刘集村人更习惯称其“大胡子”。人们把《共产党宣言》叫做“大胡子的话”,本名倒少有提及。

  拿到这本书的刘良才如获至宝,经常与支部成员一同研习。为避人耳目,用棉被掩住窗户、点起豆油灯、让妻子在屋外望风都是必备的手段。虽上过几年学,刘良才初读《共产党宣言》也是磕磕绊绊、不得要领。但读得多了、想得透了,再联系起眼前长工与地主、老百姓与县老爷的尖锐矛盾,更坚定了他依靠马克思主义不懈斗争的信心。

  “我爷爷一向对社会不公与压迫气愤难平,总想着乡亲们怎么才能活得不那么苦。”刘奎湘说,刘良才告诉家里人听“大胡子”的话,就有饭吃、有田种。慢慢地,刘集村学习《共产党宣言》的人越来越多,党组织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能够经得住风雨考验。

  1931年,为保护在广饶身份暴露的刘良才,上级党组织委派其担任潍县中心县委书记。临行前,他将《共产党宣言》首译本托付给刘集村党支部委员刘考文。此时,大革命失败的中国已被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笼罩。在囊括600余种书刊的“禁书名单”中,《共产党宣言》名列榜首,更有人因持有此书惨遭酷刑。

  磨难也接踵而来。1932年,广饶的党组织遭到破坏,刘考文被捕。1933年,因叛徒出卖,刘良才在潍县被捕,随后英勇就义。这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的下落,也成了一个谜。

  人们后来才知道,刘考文在被捕前又将首译本交予为人忠厚低调的党员刘世厚。随后的岁月里,这本书被仔细包裹着,藏在炕洞中、躲在粮囤下、掖在墙眼里,但未曾离开刘世厚的左右。

  即便是1945年1月,暴虐的日寇一次性烧毁刘集村500余间房屋时,首译本也得以幸免。已逃至村外的刘世厚那时又返回火场,避开敌人视线,忍受着烟熏火燎,将塞在屋山墙中的首译本安全带出。

  烽火年代中的刘集村,被誉为“红色堡垒”,有据可考的烈士就有28人,解放战争中还为前线提供了200人担架队、2万斤军粮等人员物资。从首译本被发现到今天,每年来此重温这段光荣历史的观众达10余万人次。这段守护首译本的历史还被搬上了舞台与银幕,有更多的人知晓了这段红色历史。

  红色土地英雄涌现

  

  中共刘集支部旧址

  自古乐安将士多,我县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将军之乡,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淳朴的广饶人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大王镇封庙村任长悌一家九人参加革命,被授予“一门九英”光荣称号。大码头镇央上村更有“央上连”的优秀革命传统。

  近年来,刘集支部旧址充分发挥了“红色教育基地”作用,持续不断地为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动力。

  宣言纪念馆崭新貌

  

  为纪念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在刘集村传播、使用和保存的艰辛历程,讴歌早期革命党人的丰功伟绩,大王镇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纪念馆。旨在进一步弘扬宣言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扬共产主义旗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上,奋勇争先,阔步前进。

  《共产党宣言》纪念馆于2012年1月份开始运行,包括地上建筑三层和地道参观区。今年,经过了四个多月的改造提升,纪念馆将向世人展示全新的面貌。

  大银幕讲述广饶故事

  

  史诗级大电影《大火种》于2015年在我县取景

  电影《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爱国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一个又一个的爱国群众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大火种》回溯过去、展望未来,可谓正能量满满;而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大火种》成熟的艺术手法和精湛的叙事能力必将让观众感受到这个故事的魅力。电影以倒叙的方式展现了风雨如晦的1926年,在一番大风大浪之后,时态又回到现代,往事随风逝去,那本见证着一切的《共产党宣言》却完好如初,向这个世界倾诉着当年曾发生的一切。

  投资与发展的热土

  全国百强县

  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县城

  国家园林县城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县

  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县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

  全国团建先进县

  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中国棉纺织名城……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广饶建设实现良好开局。201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50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亿元,同口径增长2.3%;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跃居第39位,全省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