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农民刘元九用小账本记录大变革

时值立冬,在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村民刘元九的家中,放着厚厚的一摞家庭账本。翻着刘元九记了多年的生产生活账本,看着账本里一连串的数字,项目越来越多,数字越来越大,村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购置的物件越来越多。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经过40年的改革洗礼,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之都、奥帆之都和海洋名城以及山东龙头城市等,她前进的每一步都彰显着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青岛大众网策划了《“回眸40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分为“我眼中的40年”“10个村庄翻身记”“10家企业成长记”“40年10件大事记”四部分,以个人、村庄、企业、城市的不同视角,从多角度、多层次讲述改革开放40年的青岛故事。今天推出“回眸40年”之“我眼中的40年”|《平度农民刘元九36年用小账本记录大变革》。

  时值立冬,在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村民刘元九的家中,放着厚厚的一摞家庭账本。时间跨度从1982年至今已有36个年头。在这厚厚的一摞账本里,不仅记录着刘元九一家家庭收支情况和收支结构的变化,也同样记录着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成为观察中国“三农”变化的鲜活样本。

  刘元九在记账。

  刘元九向国家博物馆捐赠账本。

  刘元九在看账本。

  账本记录40年 幸福指数直线升

  翻开一本本账本,刘元九将每一笔支出收入都事无巨细地全部入账,内容有增有减,从一开始简单的农业收入、农业税,到现在的农业收入、电力通讯、燃料、生产投资、医疗费用、差旅费、人情往来等33个项目,准确的记录着农民生活改善的“上升曲线”,同时也传递出更为丰富的生活信息。

  在交谈过程中,刘元九对账本中缴纳电费、免交农业税费、资助儿子购房费用这三个时间节点印象深刻。一九八六年,当刘元九第一次在账本上写下电费两个字时,感慨万千。“村里终于通上电了,明亮的电灯照亮了乡村的黑暗,同时也驱走了农民心中的阴霾。”刘元九回忆说,“通电后,村里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村民纷纷用上了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村里燃油机磨坊也改造成为电动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不久后,刘元九就成为了村里率先致富的万元户。家里很快就添置了手表、液化气罐和电视机,当做工、做饭和消磨时光的方式改变时,带来更大的变化则是村民视野上的变化。2004年、2005年中共中央再次发布有关农业农村问题的一号文件,结束农村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在这之前,刘元九一家三口一年要上缴税费近七百元钱。2005年的第一天,刘元九从账目把上缴的各种农村税费账目彻底删掉了。就在那一天,刘元九特意和村民喝了一杯,以此庆贺中国农民“与千年田赋和千年的皇粮国税的告别”。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农民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年,刘元九资助给儿子13万元在平度购买了一套商品房,2011年再次资助儿子5万元购买了一套住房。“多亏了这几年来党的利好政策,不然我们农村人哪敢在城里买房子。”刘元九说。

  翻着刘元九记了多年的生产生活账本,看着账本里一连串的数字,项目越来越多,数字越来越大,村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购置的物件越来越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村民实现了从最初的通电照明,到现在的购房买车,村民的心愿一一实现。

  家风传承40年 优良家风代代传

  1945年到1955年,刘元九的父亲曾义务帮共产党收税、藏军粮,十年间没有收取一分一毫的报酬,也没有索取不属于自己的半两粮食。他认为为国家做事是义务,是责任,更是使命和担当,理应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因此,在刘元久干保管员的那几年,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刘元久至今,他以此严于律己,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在工作、生活、为人的方方面面都高标准要求自己。

  刘元九曾在村中担任过多个职务。1973年到2004年,他分别当过生产队保管员、大队农业技术员、村会计、银行代办员等职务。在这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受父辈的影响教育,他忠心赤胆、克勤克俭,坚持不懈的品格得到村民的一致称赞。1973开始在生产队当保管员,负责记账期间,有时候查村里以前的事情,因为账不全,总是查不到,于是刘元九就产生了记账的想法,这一记就记了36年。刘元九说:“人活着总得有点想法,有点喜好,要不然太没意思了。而且这东西对于认为没有用的人来说它是无用的,而对于社会来说,或许他就是有用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党员要有‘不忘初心’的精神,坚持追求理想,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此外,刘元九是一个过日子俭朴用心的人。生活中,刘元九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精打细算改善生活,使用自来水、净化水需要花钱,刘元九就与不少农民骑自行车多走三五公里带回大桶山泉水喝。同时,刘元九还自己种点白菜、菠菜等冬季耐储藏蔬菜,入冬前可以把蔬菜蒸熟放在冰箱、冰柜里,节省了买菜的钱。刘元九走过的36年“记账长征路”,并非一日之功,是坚持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记录而成。一个平凡的农村人创造了不平凡的故事,他“不忘初心”的精神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一摞小小的账本上,影响着他的子女。

  数据见证40年 芝麻开花节节高

  谈起这几年的收入,从账本数据汇总显示,刘元九家2007年的总收入是近3万元,而到了2017年,此项数据变成了9万多元。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家过去十年里不断增长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2007至2017年,刘元九家十年收入共计50多万元。其中,果园收入占总收入的90%;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2.25%;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6.69%。各项支出30多万元,其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36.1%。这一连串数字都记录在刘元九的账本上,记录着农村发展的印记,成为了刘元九在40年改革开放路上的行程标记。

  党的十九大以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农民的积极运作,在刘元九的账本上显示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现代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消费支出可以看出,花销一年比一年高,消费结构的转变也反映出农民日子越过越有质量。

  透过厚厚的账本,可以看出国家“三农”政策的连年利好和农民生活的极大改善。特别是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给了刘元九家沉甸甸的获得感。谈到消费支出,刘元九说:“农民的消费水平上了新台阶,花销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越过越红火。肉、蛋、菜消费金额明显增长,现在城市家庭拥有的贵重消费品,农民家里基本都有。像彩电、手机、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摩托车就不用说了,现在买汽车又成了农民的新追求。”

  据刘元九介绍,三山东头村2008年有21辆汽车,2011年达到了45辆,其中一半是小轿车。账本显示,2018年刘元九的家庭结余是1982年的200多倍。刘元久分析说:“近几年,总的来说收入明显增长,原因很多。比方说,国家政策向‘三农’倾斜,再就是我们的大泽山葡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名气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好。”

  40年时光转瞬即逝,刘元九的家庭账本已两次入选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家记忆”。40年风风雨雨,刘元九的家庭账本作为一种语言、一种记忆、一种文化,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想想过去,看看今天,这40年中,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农民,我们的家庭,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使我们的农村真正摆脱贫穷与落后,只有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才能使我们的农村真正变成人们幸福生活的家园。”刘元九欣慰地说。

  时至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65岁的刘元九依旧脚步匆匆,用心记录着身边生活的变化,继续谱写着改革开放记录者的人生传奇。大众网记者 昌磊 见习记者 李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