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动能转换,从新旧思维转换做起
2018-03-14 07:09: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 要找到新与旧的内在联系
“山东经济结构偏重,在全国非常具有代表性,全国其他地方遇到的所有经济问题,在山东几乎都能找到影子。特别是山东曾经具有明显优势的传统产业,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一些困难,产业结构‘两个70%’的特征充分说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谈起山东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说。
赵昌文说,山东在传统产业领域拥有众多知名品牌,海尔、海信、潍柴、济南二机床等等,这些企业大家耳熟能详。“产业结构优化,首先要把传统产业的比重降下来,尤其是已经摸到‘天花板’的重化工行业,能保证稳定增长就是理想状态,如果不能就要慢慢转型。”
除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新动能的培育也必不可少。在赵昌文看来,新动能并非百分百都是新的,绝大多数新产业和新技术都脱胎、起步于传统产业,没有传统产业的基础,新动能将无法产生。“一定要找到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内在联系,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这将是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要解决的主要任务。”赵昌文说。
制造业和服务业加速融合,正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传统制造业可以通过强化研发、设计、服务等环节,不断延伸价值链、拓展新空间;掌握核心技术或业务的服务企业,也可以通过定制、贴牌等方式嵌入制造业产业链,实现服务与制造的互动发展。赵昌文认为,山东在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方面相对欠缺,如何加大力度扶持这些产业发展,是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他建议山东积极创造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起来,产生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产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 打造高优营商环境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就开了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会议材料我全部看过了,我认为说得非常好。”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到过山东的一些地方,对山东并不陌生。在他看来,山东的基础尤其是实体经济基础非常好,民风淳朴,肯干实干,但产业结构还是以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为主,并不像长三角、珠三角有那么多新兴产业。“生物技术、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山东也有,但还没有形成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
“我特别想说的是营商环境问题。营商环境虽是无形的,但也影响交易成本。”张连起说,现在浙江等地推出“最多跑一次”的做法,有的甚至不用跑,由政府协助企业办理认证、审批、推广等事宜。但山东有些地方还存在比较重的“官气”,对政府官员的尊重程度远大于对企业家的尊重程度。他建议,下大力气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只有营商环境改善了,才能谈新旧动能转换”。
张连起建议,利用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机遇,做好规划引领,制定好产业政策,尽快强弱项、补短板;利用好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不撒胡椒面”,要投向重点发展的产业,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要做好山东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文章。
“智能技术和传统产业的嫁接对山东非常有意义,有智能化的技术才能有高质量发展。”张连起认为,对于山东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其实就是推动“三个转变”:由山东速度向山东质量转变,由山东产品向山东品牌转变,“再加一个就是,由现有制度环境向高优营商环境转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 从新旧思维转换做起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曾长期在新华社山东分社工作,见证了山东改革开放的历程。他认为,改革开放前期,山东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最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现在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也要从新旧思维转换做起。
李锦认为,山东要加快新旧思维转换,首先要从投资刺激思维转换成要素配置思维。一说新动能培育,很多人可能马上想起“投资”二字。“不是不需要投资,但是一旦依赖它,就将使得创新思维被压抑。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领导力首要的是资源配置能力,而不能习惯于盯着自然资源和政策资源。”
“加快新旧思维转换,要树立全球思维。”李锦建议,从全球竞争力这个角度来谋划山东,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维度:把山东放到全球现代化的历史版图中、放到全球竞争的发展趋势中,发挥山东自身发展的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新旧动能转换探索。
新旧思维转换,还要从习惯于“跟”的思维转向“创”的思维。李锦说,南方一些先进省份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备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创新企业,最重要的经验是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做前人不敢想、不敢做、没有做过的事情。山东也需要这种创新精神,惟有这样,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山东人是不缺乏首创精神的。改革开放前20年,山东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国企抓大放小等改革举措,都曾引领全国风气之先。”李锦说,现在,面对“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崭新的机会,如果把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封闭陈旧的观念破除掉,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塑辉煌大有希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 动能转换重在“寻求新机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长期从事制度经济学和国家战略问题研究,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有独到见解,他直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要率先杀出一条血路。”
常修泽表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的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没有完全破题,旧的动能仍然在惯性运作。这不光是山东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山东有这个底气、也有这个实力开风气之先,为促进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常修泽认为,要真正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就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在深层次的体制机制上实现转换。因为无论是去产能、降杠杆,还是国企混改和民营经济发展,难点都在体制上,解决的出路在于寻求新机制。他建议,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从“寻求新机制”入手。
新旧动能转换还必须“组合新资源”。常修泽指出,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管理五大资源要素需要重新组合。山东要由之前的主要依靠土地、资本、低价劳动力以及环境,转向主要依靠创新、管理和高素质人力资本,使经济发展由数量型变为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趋向“精细化”。如果还是原来那套要素组合方式,不可能实现动能转换,“一定要走出‘圈地、找钱、上项目’的老路”。
(□ 本报记者 李子路 廉卫东 杨学莹 张春晓 魏然 赵琳 齐静 赵君)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