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8专题汇总>2018全国两会>大众融媒体

“红色基因”如何传承 两位来自临沂的全国人大代表讲述了身边的故事

2018-03-16 07:34: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王皇 马云云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刘莉莉

A03_A03_1664

  全国人大代表、沂水县沂城街道西朱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文玲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山东代表团的代表们,向记者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讲的是红嫂后代,一个讲的是一场柳琴戏。

  红嫂后人建起红色旅游村

  文/片 本报特派记者 王皇 马云云   

  在沂蒙精神的发源地,红嫂后人当起村支书,带领村民建起红色旅游村。14日,全国人大代表、沂水县沂城街道西朱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文玲讲的这个故事,让现场代表们很受触动。

  刘文玲说,红嫂祖秀莲和战士郭伍士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1941年抗战时,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村民祖秀莲发现了一名受重伤的八路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将他藏在山洞里,每天送饭、擦洗、包扎,29天后战士奇迹般活了下来。

  这名战士叫郭伍士,1947年复员后,他没回山西浑源县老家,反而回到沂蒙山区寻找当年救自己的大娘。“他挑着酒壶和狗肉在沂蒙山区边卖边寻找,直到1956年终于找到了桃棵子村。他认老人做母亲,1958年还带着孩子落户到了村里,成了桃棵子村村民。”刘文玲说。郭伍士非常孝顺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1984年郭伍士在村里去世。他的两个女儿嫁在村里、四个儿子中的两个至今仍住在村里。

  这段特殊的“母子”情谊在当地传为佳话,更成为村里红色精神传播的种子。桃棵子村祖秀莲纪念馆里记录了当年这段故事,这座纪念馆是2015年由一群年过六旬的沂蒙老兵发起建成的。

  如今,桃棵子村的村支书张在召正是祖秀莲的重孙。受老奶奶和爷爷的精神指引,他励志要将红色精神挖掘、传播好,还要带着村民过上好日子。

  怎样带领村民们走出贫困?张在召从红色基因的传承里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发展红色旅游,这既能让沂蒙精神传播给更多人,又改善村民生活。

  “现在发展红色旅游,村集体一年的收入有二三十万元。这些收入首先用于贫困户脱贫,去年村里68名贫困人口每人收到了1000元的补助。”刘文玲介绍。

  对于游客来说,无不受到沂蒙精神的感染,并将其广泛传播。“现在村里是省内外很多高校的社会活动实训基地,每个寒暑假都有很多大学生来到村里,与老人聊当年红嫂的故事,来村里体验生活。”

  临沂柳琴戏看哭年轻人

  文/片 本报特派记者 王皇 马云云     

  如何将红色基因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让年轻人易于接受,这是文艺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14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刘莉莉讲述了现代柳琴戏《沂蒙情》背后的故事。

  《沂蒙情》以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等众多沂蒙红嫂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讲述了以“山杏”为代表的沂蒙女人,在战争年代舍小家顾大家、拥军支前、守护家园、守望故土的故事。

  为了深入感受沂蒙精神,该剧编剧王新生和导演梅晓多次到马牧池采风。“当年红嫂们扛门板帮助军队过桥,为了有更深刻的体会,他们亲自抬门板,特别沉,被红嫂们的精神深深感动,表示一定要写好这部戏”。

  不仅编剧和导演,包括刘莉莉在内的所有演职人员都赶往沂南采风。对于在城里长大的刘莉莉来说,许多经历是她想象不到的。“导演让我一定要亲自推磨、摇纺车,知道那个重量和感觉,戏里才能演得真实。”

  整个戏完整展现了“一口饭当军粮、一块布做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奉献精神。结婚当天丈夫上战场,在与丈夫素未谋面的情况下,山杏不得不按照当地的风俗跟公鸡拜堂,但后来为了救八路军,她毅然决定把鸡杀掉。“排练的时候是很纠结的,”刘莉莉说,“这只公鸡寄托了山杏所有的念想,是她的精神寄托,要把这种复杂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正是这场“纠结”的戏在观众中引起最强烈的反响,许多年轻人看了以后也纷纷掉眼泪。“以前年轻人不了解柳琴戏,但这部戏公演后,好多年轻人因此喜欢上了柳琴戏。”

  此事表明,只要打动人就能感染人。刘莉莉说,作为来自革命老区的艺术工作者,有责任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而要将内涵丰富的沂蒙精神传承下去,需要艺术工作者不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