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8专题汇总>2018全国两会>众说

【众说】让农民富、农村美!田园综合体或成乡村振兴的风口

2018-03-11 13:5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磊 孙杰 樊思思

  大众网北京3月11日讯(特派记者 王磊 孙杰 樊思思)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上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山东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在参加小组讨论时,乡村振兴成为山东团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从研发创新到园区集聚,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到因地制宜开拓乡村旅游,代表们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纷纷建言献策。

  抓种业创新和标准化、机械化推广,以园区为载体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潍坊市市长李宽端说,在产业振兴方面,应该抓住三个关键点,即通过种业创新打造特色农业产品,通过标准化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机械化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最终实现农民增收。潍坊将发挥自身优势,在种业方面,寿光有蔬菜种业的创新基地,潍坊还将与北京大学联合建设农科院,围绕农产品、食品进行科研创新。在标准化的推广方面,潍坊此前也进行了探索实践。在农业机械化上,潍坊拥有农机龙头企业雷沃重工,其农机销量占全省的一半,占全国的1/4。

全国人大代表、潍坊市市长李宽端接受大众网记者的采访。

  如何把三个关键点落到实处?李宽端说,这需要政府做好规划和配套,充分发挥当地1500余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奖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特色农业园区为载体实现集群发展,带动传统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

  在滨州,农业集群化发展的园区模式也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市长崔洪刚说,滨州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盘活农村资源。例如,京博化工与吕艺镇合作,累计投资12.7亿元,完成了11个村的整村搬迁,3.2万亩土地统一流转,建成了万亩生态林场和有机果蔬、食用菌、畜禽水产养殖三大生态农业基地。

  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代表看好田园综合体

  乡村振兴不光是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也要让农村美起来。李宽端说,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农业和农村要一体化考虑,通过打造农业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和生态融合发展。例如,种植业、果品业、林业是产业,但本身也是很好的生态;畜牧业是养猪、养鸡、养牛,粪便可以变沼气,可以用作有机肥料,形成循环经济的良好生态。

  李宽端说,打造农业综合体和田园综合体,不仅是一个村和农业结合,还可以是一个片区和农业结合,或者一个产业小镇和农业结合、融合,成为农民的创业就业地,城里人的休闲旅游地,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投资地。

全国人大代表,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希信

  与李宽端一样,全国人大代表、泰安市市长李希信同样看好田园综合体的前景。他说,泰安农村的资源和特色非常适合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泰安市现有国家级美丽田园一个,省级美丽田园两个,特色高效农业综合体数百个,已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之一。

  李希信举例说,泰茶“良心谷”在山区发展2万亩有机茶,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旅游、度假、研学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带动近万名农民增收;12万亩利用塌陷地建设的光伏有机蔬菜产业园等。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不是所有农村都适合搞旅游,乡村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

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还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市长于海田说,以淄博市远近闻名的中郝峪村为例,当地的村民就在房子上做起了文章,将自家的房子打造成了农家乐,一步步做大,将祖祖辈辈守着的绿树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在山东滨州,当地政府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依托黄河故道生态环境和原始乡土气息,围绕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在保留原貌基础上开发了西纸坊、狮子刘等黄河风情特色民俗村,打造形成了旅游新亮点。仅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西纸坊接待游客39.7万人次、收入300万元。

  虽然近年来乡村旅游越来越火,但并意味着每个村都适合搞乡村旅游。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赵瓦村党支部书记李久存认为,虽然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有独到的优势,但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政府要统筹规划做好指导,对于有热情但不具备条件的要进行劝导,避免盲目跟风。

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久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地处鲁中山区,但淄博市在引导当地农村发展乡村产业时,并不鼓励所有农村都千篇一律地去搞乡村旅游,而是各地因地制宜的找准自己发展方向。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市长于海田说,淄博的北部地区地处平原地带,乡村产业主要以机械化耕种和规模化经营为主;淄博南部山区较多,结合气候因素,乡村在发展产业时则更多的以林果业为主;而考虑到地理和气候因素,淄川等地的乡村则更适合以户为单位的个性化种植。

  村支书传授致富经,发展产业要培训技术

  “要想富,必须有出路,这个出路就是搞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在农村干了30多年村支书,对于产业致富深有体会。王银香回忆起1986年,村民选她当村支书的时候,全村人均收入不足百元,村集体还背负着2万多元的债务。为了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王银香带领村民从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农业做起。有了一定基础后,1997年,村里开始发展畜牧业,2002年还与中科院合作培育了第一批克隆牛。通过农牧结合,村里逐渐形成了有机循环产业链,逐步发展到经营土地两万多亩,养殖奶牛两万多头,每年实现税收1300多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银香

  “扶贫先扶志,有了产业还得有技术。”王银香说,这些年,村里通过发展产业,创造种植、养殖、乳品加工等就业岗位1200多个,吸纳1万多名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对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在奶牛养殖、大棚种植、土壤改良等方面教给他们一技之长。此外,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通过担保贷款,帮助他们筹集启动资金400多万元,带动了近百家养殖户实现共同富裕。今年,村里又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智能大棚,果蔬全部采取有机种植,还创建了自己的蔬菜品牌“优鲜福”,在京东开办了生鲜旗舰店。现在,村集体积累达到600多万元,村民们真正摘掉穷帽子,走上了富裕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