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全国农业看山东,乡村振兴誓先行
2018-03-13 14: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德中
全国农业看山东,乡村振兴誓先行
——总书记在山东团重要讲话精神网上学⑥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刘德中
3月9日,山东省委发出通知要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深刻领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的任务举措,深刻认识总书记把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重任交给山东,这是对山东的信任和肯定,更是山东人民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山东农业大省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目标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结果应该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实现这个目标须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产业。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现代农业就是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人才。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是事业之本,没有人去干事、干成事,任何美好蓝图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农业要求高素质的现代农民,能够做好农村工作的更是难得的人才,应该受到重视和尊重。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是文明。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农村社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必须让一切低俗、恶俗的文化现象在农村失去土壤。
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是生态。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设好乡村生态文明可以使乡村具备城市生活条件,搞好的乡村都市就变成社会稀缺资源,吸引城市人来休闲与生活,这样的乡村就能兴旺发达。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组织。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自己首先要坚强有力,要带领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在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有机团结起来,改变乡村治理面貌。
乡村只有得到发展,才能振兴。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我们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同时,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激发他们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干劲和动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由点到面、由低到高,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着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必定能够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再现"全国农业看山东"的辉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