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电影节:“电影是跨越国界的语言”

2018-06-15 08:07: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赵 琳 薄克国

  上合电影节聚焦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电影是跨越国界的语言”

  □ 本报记者 赵 琳 薄克国

  6月14日,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聚焦国家”单元第二、第三、第四场活动,依次聚焦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影片在青岛9家影城开放售票、放映,让很多青岛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异国风情和人文魅力。

  本次电影节上,这三个国家在青岛影院上映的影片包括:《浸神像》《摔跤吧!爸爸》《命中注定》《起飞》《乡村摇滚女》等5部印度影片,《夜间事故》《找妈妈》《父亲的遗愿》《天堂之下》等4部吉尔吉斯斯坦影片,《钻石宝剑》《大城市的小王子》《对峙》《寻母之路》《归人》等5部哈萨克斯坦影片。

  近年来,中国引进了很多上合组织国家的影片,尤其是印度影片,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介绍,印度是电影大国,每年生产影片近千部。他们近年来发行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多部影片,如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我的个神啊》《神秘巨星》。

  “印度作为全球享有盛名的电影市场,最近几年的创作越来越关注现实题材,同时注重采取市场化的表达方式,把喜剧元素揉进去,值得中国电影人学习。”傅若清表示。

  “印度不只有宝莱坞。”印度电影《起飞》的导演马赫什·纳拉亚南认真地说。他介绍,《起飞》这部电影源于2014年的一个人质危机事件,印度大使馆极力斡旋,营救在伊拉克被困的26名护士及其家人,和中国的《红海行动》一样,都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在印度也取得了较好的票房。“这部电影能够在院线展映,让中国普通观众看到,我感到非常高兴。”

  怎样讲好本国故事,让电影“名利双收”,是各国电影人都关注的话题。

  “印度有50种语言,印度电影人针对不同的受众会拍摄不同语言的电影,像这次的展映影片《浸神像》就是用孟加拉语拍摄的,大家熟知的宝莱坞电影则是用印地语拍摄。现在印度的年轻导演,在逐步拉近主流价值观和市场欢迎度之间的差距,让电影好看又深刻。我最近几天和中国电影人接触发现大家也在讨论这个问题,这意味着我们有更多交流的话题。”马赫什·纳拉亚南说。

  哈萨克斯坦导演谢尔盖·阿奇莫夫介绍,哈萨克斯坦有35家电影制作机构,每年生产250多部电影。很多哈萨克斯坦电影人在寻找“跨越国界”的故事,力求让外国观众更能理解接受。

  哈萨克斯坦影片《寻母之路》主演诺格别克告诉记者,她饰演的母亲就是世界上所有母亲的代表。“这个世界上不缺少战争和悲剧,但这部电影展现的主题是爱,电影是跨越国界的语言,我相信这样的电影作品一定会打动各国观众的心。”

  在看完电影《归人》后,青岛市民管晓琳流下了眼泪。“人性的表达是跨越国界的。”《归人》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介绍,影片讲的是一个孩子怎样回到自己祖国的故事,“这部电影关注现实,我看到现场很多中国观众都受到了震撼,这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