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实践】耿店村:返乡青年闯出来的“致富路”

2018-05-31 14:1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长振

  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指明了方向,又指明了路径。 

  为积极宣传推进我省乡村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5月26日起,大众网推出“聚焦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专题报道,记者分赴17地市典型村庄实地采访,用精炼的文字和生动的镜头记录各地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入报道各地村庄在乡村振兴路上经历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多角度展示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创新实践。 

  大众网记者 李长振

  【乡村振兴新实践(9)】

  耿店村:返乡青年闯出来的“致富路”

  “今年的蔬菜效益不错,五个大棚的蔬菜卖了15、6万。照这样看,刨出成本,今年落个15万很稳当。”茌平县耿店村的“棚二代”耿付建笑着对大众网记者说。让耿付建感到满足的不仅是收入的提高,更让他自豪的是村里的生活环境。如今的耿店村已经家家户户搬进了楼房,村民家里水、电、气、暖、车库等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生活跟城里人已经没有什么两样。

  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尊珠介绍说,长期以来,村里一方面狠抓蔬菜产业发展培育,另一方面下决心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宜居。经过多年努力,才有了如今这股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潮。

  5个大棚开启创业路,村集体为返乡青年“保驾护航”

  耿付建在大棚里查看青椒的长势

  耿付建向大众网记者介绍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

  2010年,20岁出头的耿付建决定结束自己在外漂泊5年的打工生涯,回到耿店村建大棚种蔬菜。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父母时,却得到了他们一致的反对。

  “当时在村里有两个大棚的农户都算是多的,但我要建5个大棚,这也就意味着要一次性投入近30万元,父母觉得我没经验这样做太冒险。一旦弄不好,投入的钱都得打水漂。”耿付建说,为了打消父母的顾虑,他花了大量时间做他们的思想工作,2011年年中,他的建棚计划正式启动。

  建大棚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耿付建拿出了多年打工攒下的积蓄,亲戚朋友支持了一部分,加上县里为年轻人推出的返乡创业贴息贷款,启动资金终于凑齐了。但是建设冬暖式大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土地、排水、灌溉、供电等很多事情需要协调,单靠耿付建一人之力事情很难完成。

  “当我把建棚的想法告诉了耿书记后,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大大提升了建设进度。”耿付建说,村里的合作社拿出了刚刚流转出的17亩土地,把建棚用的电接到了地头上,村集体帮着建排水沟,大棚周边的灌溉设施也很齐备,同时村里规定土地流转的费用可以到大棚见到效益的第二年的10月份再给,这也减轻了前期投入负担。等到第一年蔬菜上市的季节,耿付建的辛苦付出终于见到了成效,他的5个大棚一共卖了20万元,仅用两年时间就收回了前期投入的资金。在享受到丰收的喜悦的同时,耿付建的创业信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耿尊珠介绍,耿付建能享受的便利不仅仅是这些,村集体有育苗场可以提供给他们优质种苗;每到蔬菜成长的关键节点村里请专家传授蔬菜种植管理技巧,不必担心因蔬菜管理不善出问题;蔬菜集中上市的时节,村里的交易市场可以解决蔬菜的销路问题,而且随着蔬菜市场的交易量逐年递增,县里农商行的营业网点也开到了村里。可以说,耿店村为年轻人回乡创业提供的是保姆式的服务。之所以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耿店村蔬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

  “耿付建的成功具有很大的示范效应,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家创业。前两年村里有个年轻人回到家一次性承包了8个大棚,效益都很不错。” 耿尊珠告诉大众网记者。

  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耿店村的未来活力十足

  耿店村新建起的楼房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曾经人口外流,房屋荒废,村容杂乱无章的耿店村,如今变得楼房林立,道路宽阔、村容整洁,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子里也比以前热闹了很多。

  耿遵珠告诉大众网记者,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很多都在外面闯荡多年,思路比父辈们开阔,具有敢想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学习能力较强。他们的归来给村里带来了活力和希望,他们是耿店村创新发展的最大动力源泉。作为村两委,要为年轻人搞好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真正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近几年,耿店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对全村的村居进行拆除,规划建设了楼房,利用腾空出来的发展蔬菜产业。全村新建楼房9幢,入住200户,复垦土地近200亩。对于老弱孤残等不愿住高楼的群体,耿店村建起了敬老院,住户不用交一分钱。村集体出资300多万元建设了地热井和换气站,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适应村民的生活习惯,耿店村建成全县第一个村级敬老院、第一个村级婚宴大厅、第一个村级殡仪馆、第一个村级公墓。

  “现在回来的年轻人大都见识过外边的世界,对居住环境很挑剔。如果村里的人居环境搞不好,年轻人都有钱了还是可能会跑到城市里去买房。现在村里家家通暖气,户户住上了自带车库的楼房,网络、有线电视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条聊夏路从村边过,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开车进城不到半个小时,很方便。家人、亲戚朋友都在身边,这样这些回家创业的人都住的很安心。”耿遵珠说,现在不仅是“棚二代”愿意回来,近几年,许多在外地定居很多年的本村人,春节的时候也愿意带着家人回到家乡看看,住上几天。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 教育部公布2018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时间安排

    教育部“2018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将于6月22日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正式启动。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加强招生宣传工作,积极主动做好网上咨询,线上线下结合,为考生、家长提供周到细致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详细]

    06-01 12-06东方网
  • 研究发现世界最古老蜥蜴的化石

    一个国际古生物学团队最近确认,这只动物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蜥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与多国同行进行的这项新研究显示,蜥蜴和蛇等有鳞目动物起源于二叠纪,比原先认为的更早,这解决了长期困扰古生物学界的一个难题。[详细]

    06-01 12-06新华网
  • 非洲女生表演苏州评弹网上走红 网友直呼真厉害

    诺贝拉表示,她的父亲听说女儿学到了中国评弹后,非常开心,“爸爸说我回去要给他当老师教评弹。诺贝拉:我2015年来到中国,从那时候开始学中文,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文艺晚会的演出,当时就见到了周老师。[详细]

    05-30 16-05北京青年报
  • 高淳8户贫困家庭孩子“六一”获资助

    5月30日上午,南京市城管局固管处党支部会同市渣土清运协会一行20人,专程来到固城镇游山村走访慰问贫困儿童,给该村8户困难家庭的孩子们送去了书包、书本、文具和每人200元助学金,资助和鼓励孩子们奋发读书、茁壮成长。[详细]

    06-01 12-06中国江苏网 
  • 三代中国人的儿童节记忆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一次带着欢乐和幸福来到我们身边。下面请跟着实习记者成昊隆、彭尧,一起来听三代人的童年故事。在这个充满童真的日子里,我们也祝全世界的小朋友儿童节快乐,健康平安成长。[详细]

    06-01 12-06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上假冒中领馆诈骗的当 美国华人妇女痛失200万美元

    华人妇女报案时告诉警方人员,因为她要留在旧金山照顾年老的父母,不想回中国,就按指示将款项电汇到香港。她告诉警方,她最先是电汇了40万美元,但对方要求她将所有存款电汇到香港,她于是先后再多次将不同金额的款项汇到香港。[详细]

    06-01 12-06中国侨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