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实践】村美民富产业强 曹县五里墩30年走出产业振兴路

2018-05-26 20:1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潘涛 张乐

  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指明了方向,又指明了路径。

  为积极宣传推进我省乡村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5月26日起,大众网推出“聚焦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专题报道,记者分赴17地市典型村庄实地采访,用精炼的文字和生动的镜头记录各地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入报道各地村庄在乡村振兴路上经历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多角度展示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创新实践。

  记者 潘涛 实习生 张乐

  【乡村振兴新实践(1)】 

  村美民富产业强 曹县五里墩30年走出产业振兴路 

  1986年,没钱,五里墩村民建窑厂走出致富第一步。

  1990年至1995年,转型,流转村民土地3000亩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和花卉产业,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先河。

  1997年,改良盐碱地,村民和企业切入畜牧养殖业,通过农牧结合、有机循环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3年,组建企业,以畜牧养殖作为切入点,完善“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有机循环产业链”。

  30多年来,菏泽市曹县五里墩村村支部书记王银香带着村民,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条件下,仅靠人均一亩的盐碱地趟出了一条村美、民富、产业强的产业振兴乡村的齐鲁样板。如今,在丰满的“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有机循环产业链”中,该村农民转型为新型产业工人,收入增多,村集体也逐渐壮大。

  

  全自动化的牛舍

  数次转型寻求致富新路径 “都是一步步趟出来的”

  土地几乎全是盐碱地,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全村的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村里连照明用电都没有;欠着两万元的外债……这是曹县五里墩村1986年的情形。同年,王银香当选这个“问题村”党支部书记。谈起当时境地,王银香现在也是犯愁。

  当年,她带着村民利用县里留下的荒废窑坑发展砖瓦建材,但村里底子薄、经济弱,筹集资金建窑厂成了大问题。她便带头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发动党员干部,凑集了10多万元启动资金后,村里筑起了一座22门无烟囱轮窑,当年就获利8万元,迈出了带领大伙致富的第一步。

  紧接着,王银香又和村组织一道商议创新发展,要盘活多种经营。于是,五里墩村利用水塘水坑进行鱼鸭混养,引导村民发展副业。为了快速走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王银香引导村民开展土地“反租倒包”,进行集约化发展。1990年至1995年,在村民自愿参与下,五里墩村集约流转村民土地3000亩,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价值,王银香明确提出不施化肥农药,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先后发展了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和花卉产业,在很多领域都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先河。

  一时间,五里墩村旧貌换新颜,到处姹紫嫣红,瓜果飘香。“没有出路,我们党员干部就为大家趟出一条路。”王银香说。

  

  挤奶厅内,数名工人忙着挤奶

  循环经济促发展 万亩碱地变良田

  “头小而轻,两眼间距宽,眼大而明亮,乳质浓厚,单位体重产奶量高,乳脂肪球大,易于分离……”5月25日,记者在银香伟业奶牛养殖场内看到,一头头有奶牛皇后之称的娟珊牛或吃着营养餐、或躺在“席梦思卧铺”上休息,“我们这是公园式养殖场,自动淋浴、‘席梦思卧铺’、风扇等全是高配、自动化,所以厂区内除了技术人员,就看不到人了。那是名兽医,别看他只是在扫地。”工作人员向大众网记者介绍。

  “养牛干啥,为了用牛粪改良土地啊。”王银香说,但无心插柳柳成荫。1997年,王银香带领村民和企业切入畜牧养殖业,通过农牧结合、有机循环的方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因为明白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王银香走南闯北,遍访高校,找到了很多行业专家来五里墩指导。2002年,通过和中科院合作,我国的首批本土体细胞克隆牛在五里墩诞生,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五里墩村也成为蜚声中外的明星村。

  

  银香伟业集团建设了一批智能化大棚,并全部采用有机方式种植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王银香于2003年组建了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并提出始终如一为人类做健康产业的宗旨,不断完善“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有机循环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以奶牛养殖为核心,在生产乳制品的同时,将牧场的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用来改良和培育土地;从土地上种植的优质农作物,反过来再供给牧场,用来饲养奶牛,由此形成绿色循环。“目前,这一产业链条已经拥有自控土地两万余亩、奶牛两万余头,依靠产业发展培育改良的土地达到十余万亩,每年可以实现税收1300多万元。”王银香对大众网记者说。

  不仅如此,经过20余年的培养改良,五里墩区域的3000多亩核心基地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中的优势竞争力。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王银香将目光投向了现代设施农业,在拥有良好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一批智能化大棚,全部采用有机方式种植,其中15个蔬菜品种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与此同时,他们还创建了自己的蔬菜品牌“优鲜福”,在京东开办了生鲜旗舰店,大力发展绿色、健康、生态的现代农业。

  

  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改良盐碱地,图为紫苏种植基地

  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模式发展互助共赢型农业

  “银香伟业起步于农村,立足于农业,依靠着农民,我们就必须和农民兄弟站在一起。”王银香对大众网记者说。为了更好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国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银香伟业通过“企业建区+农户种养+五四服务+AB管理”的合作模式,带动周边的上百家养殖户。

  在“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相结合的方式下,银香伟业出资引进专家团队为农民和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银香伟业独创的“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有机循环产业链”,无疑为农民朋友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平台。“五里墩村和周边的近万名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并且在企业的产业链条中找到了就业机会,人均年增加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王银香对大众网记者说。

  1000多人在饲养、挤奶、配料、技术、管理等20余个岗位上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银香伟业集团拥有五省170余个市县市场,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7000多个。此外,该企业还与当地农户建立了种养殖合作关系,仅青贮收购一项,就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近5000万元。

  

  产业兴了,村也美了,图为建设的五里墩新区

  “能不能找个在五里墩村产业振兴中脱贫致富的案例?”大众网记者问王银香。她呵呵一笑说,“你去村里问吧,大街小巷随便拉个人都可以。”

  双手残疾、兄妹众多,十几年前,村民于兵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但现在,娶妻生子、开豪车的遥远梦想已经实现。“我现在在银香伟业干销售,年收入几十万,你看我开得什么车,奔驰。”于兵掏出挂在腰上的车钥匙给大众网记者看,“这辆车是2013年买的,当时是村里第二辆豪车。”不仅如此,自己富裕后,他还毛遂自荐、奋发勇为,逐步走向了企业的管理岗位,就在前两个月,经过村里的民主选拔,他成功进入了村委班子。而像于兵这样在五里墩村产业发展中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情形,还在村里的角角落落都上演着……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