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区为何“三核引领”?

2018-01-16 07:58: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根据《方案》描述,试验区将形成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的动能转换总体格局,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

  多点突破

  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胡薄:应该说,“三核引领”是自始至终都比较明确的。济青烟这三座城市位居我省17市经济总量前三强,在全省版图上形成了“大三角格局”,无论从创新资源丰富,还是从经济实力来看,都有条件担当核心引领作用。

  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调研员燕纪煌:从试验区总体格局来看,其他14市的特定区域和“三核”是并列关系,都是试验区的核心区范围。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让各市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努力的方向,所以在《方案》报批过程中,我省特意选择了14市产业基础最好、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地方,纳入到核心区,有利于挖掘整体效益。这就要求14个设区市在特定区域围绕《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立足优势领域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精准发力先行先试,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旧动能转换模式,与三核形成联动之势,汇聚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强大合力。

  山东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志元:山东是传统产业大省,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篇文章,不仅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大局,也对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既要东部提升,也要中部崛起、西部跨越;既要陆地繁盛,也要海洋丰饶。合理优化区域布局能够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区域融合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普及的新形势下,个体间的竞争正转变为区域的整体竞争,进入抱团发展的时代。长株潭、合芜蚌等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通过建立市场主导的区域联盟推进区域合作向纵深化、制度化发展,这对试验区各市打破“藩篱”,实现深度融合具有借鉴意义。

  区域融合互动,也是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原则。以化工产业为例,虽然山东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但地炼企业小而散,经济效益低,从产业链接上下游延伸来看,也是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现在山东产业布局、联动、上下游配套与南方有很大差距。未来,试验区内将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集成力量把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变同质化竞争为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区域融合互动新格局,强化全省的整体竞争力。例如,依托齐鲁化工区、东明石化产业发展优势,在鲁中、鲁西南打造两大千亿级石化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改变产业调整在化工方面的困扰。

  山东社科院院长张述存:一般认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是生产要素的改变,通过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核心支撑,实现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质增量的扩大供给。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试验区建设会通过新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优化重组,重塑区域发展的新动能,进而提升山东在全国整体竞争力。

  从项目到产业,再到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域意味着体制的变革、环境的优化、要素的引进。在后续试验区建设中,需做好规划引领,做好区域与产业融合互动,同时强化绩效考评与督查,在具体的指标设计上,既牢牢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任务和主攻方向,又不能凡事“一刀切”,为考核而考核,总的原则应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总体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中长期评价相结合,政府评价、市场评价与社会第三方评价相结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