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我既是检票员,又是工厂工人”“我原来是网约车司机,现在是外卖员”……
从“共享员工”到“跨界员工”,这样“自我重组”的生产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工厂复工的当下,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共享员工”开启新型用工模式
2月17日下午,张巧目不转睛地检查从她眼前经过的每一件电机产品。而就在1个多月前,她还是横店影视城某景区的一名检票员。如今,在浙江金华东阳市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电机事业部一条生产流水线上,张巧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共享员工。
什么是共享员工?以张巧来说,她保留了原来检票员的“员工身份”,在无工可返的当下,她临时变身为生产线上的工厂工人。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自横店东磁复工以来,仍有不少外地员工未返回东阳,存在用工缺口。为尽快恢复生产,横店东磁、普洛药业等龙头企业主动与横店影视城对接,并达成“共享员工”合作——首批借用上千名影视城员工,组团战“疫”保生产。
餐饮企业与零售企业的员工共享则更引人关注。目前新零售平台盒马鲜生在全国已接纳超40家企业的2700名共享员工加入临时用工队伍,其中多数企业为餐饮行业;截至2月17日,沃尔玛全国400多家门店已入职兼职人员超3000人,还与全国各地的餐饮企业等开展“共同用工”项目,意向员工近2000人;物美集团也已联合北京烹饪协会向餐饮企业发出员工邀请,获得上百家北京餐饮企业的响应,共享近2000名员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分析说,“共享员工”这一新型用工形式,既减轻了一方企业停工期间向“共享员工”支付工资等资金压力,又解决了疫情期间复工企业员工不足问题,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恢复了一定的社会产出水平,“共享员工”的收入也得以保障。
零工经济催生的“跨界用工”
“我本来是在杭州开网约车的,属于一种自由职业。受疫情影响,现在回到杭州还需要再隔离多日,无法马上复工,而在老家生活成本更低。”来自江西的付圣博说,前几天,他看到老家有不少物流复工的企业正在招工,于是,他现在成为一名物流配送员。
这样的选择,让付圣博又有了新的生活盼头,“这样的身份转换,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也可以补贴家用。”
“名人名家”饭店员工赵宇翔,这个春节假期没有回到老家河南三门峡。“本来想赚三倍工资,没想到春节期间饭店关门了。”赵宇翔说,因为实在闲不住,也正在打点零工。
记者了解到,当前,有越来越多“赋闲在家”的快递员、网约车司机、餐厅服务员等成为“跨界员工”,驰援在复产一线。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打零工其实一直都有,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网络平台打零工,能够更便利地获取工作,于是“互联网+零工经济”应运而生。而在疫情下,这样的变换更为频繁。
据了解,互联网企业已经针对疫情专门推出“跨界”用工的平台。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推出了“蓝海”就业共享平台,通过灵活就近的短期用工形式,缓解企业压力。全国各地餐饮商户,可统一为员工就近报名,选择成为一名“蜂鸟”蓝骑士,或者成为附近一名商超便利店的员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4000名餐厅员工有意“临时上岗”。
“一种是企业与企业间的有机互补,一种是人们‘零工’方式的自由调配。”盘和林说,这种有机“自我重组”的生产力,都是当前共同抗击疫情的有益探索。
多方合力挖掘“共享”“跨界”用工模式巨大潜力
在外界看来,无论是人力错配的“共享员工”模式,还是在“零工经济”催生的“跨界用工”方式,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常态。
“本来这个想法是抗击疫情的临时性措施,但几天下来,我们感到潜力很大,未来或许会探索形成常态化的机制。”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表示,不同的行业淡旺季不同,如果能跨公司进行人力资源的灵活调配,可望大幅度提高企业和社会运行效率,有意愿多干的人也可以获得更多收入。
盘和林认为,灵活用工将是未来中国人力资源供给的一个重大变化,如果能够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解决资源壁垒,拉近人力过剩企业和人力紧缺企业的距离,实现供求双方的快速、精准匹配,促成员工转移各方面程序的快速执行,将能让劳动力资源得以更有效流动。
不过,在多方看来,新型的用工模式对各界来说也有新的挑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甘海滨表示,应对“共享员工”模式中两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劳动社保政策等予以明晰,以减轻对接难度。目前采用一家一家各自谈判的方式,在相关法律框架下寻找临时解决办法,不适合大规模、常态化的运行。
对于探索“共享员工”模式常态化,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空闲劳动力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查找区内空闲劳动力信息,建立相关就业需求库。同时,分类收集区内已复工或准备复工企业,特别是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求职人员的意愿进行有效对接和适配。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