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临沂商城“零见面”配货:每天忙到下半夜,小区团购接单特别多

2020-02-26 06:37:08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杜辉升

  “最近特别忙,每天忙到下半夜,小区团购接单特别多”

  直击临沂商城“零见面”配货

  □记者 杜辉升 报道 ▲临沂华东国际水产城东入口登记处,排队入场的人员间隔两米远。

  □记者 杜辉升 报道 ▲临沂华东国际水产城商户景楠楠展示正在处理的订单。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临沂有上百个成熟的专业批发市场,仅主城区就有5万多个商铺、30多万从业人员。由于人流密度大,如何开业备受关注。24日,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记者来到刚开业的华东国际水产城采访。

  扫码登记入场

  华东国际水产城有385个商户,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品类较全的冷冻水产批发市场,主要经营各种规格的进口、国产冷冻海产品,有鱼类、贝类以及畜禽产品、面食、其他农副产品,日交易额达5000万元。

  上午10时,记者在华东国际水产城东入口处看到,原本开放型的市场,围起了一米多高的绿色铁栅栏,4名穿着隔离服的工作人员在门口严守以待。板子上面有醒目的红底黑字“扫码入场”,提醒大家扫码登记进入市场。水产城负责人孙红雷告诉记者,“商户或者员工扫码后,在复工人员登记中就会记录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入场时间、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记者体验了一下,每人大约需要40秒完成。扫码处旁边还有一个人工登记处,主要为照顾老人以及不能扫码的进场人员,入场人员填写个人信息时工作人员提供一次性手套。

  进入市场后,偌大的场内只有零零散散的几辆小型厢式货车在库台边停着,不时会有一些工作人员骑着三轮车从身边匆匆而过。孙红雷介绍,“为保证疫情防控工作,我们用一周时间调研摸底,在开市前为全体经营户发放明白纸,签订承诺书,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对库台、交易中心和电梯定时进行消杀,人员和车辆东门进北门出,其他区域全封闭,保证进出人员可控。”

  记者了解到,385户经营户被分为两批隔日错时营业,库房也分批次开放,双日开放A库和B库,单日开放C库和D库,24日开放了A库和B库。

  两部手机轮换接单

  “最近特别忙,每天都拿着手机忙到下半夜,尤其是小区团购接单特别多。”经营户景楠楠对记者说。上午11时,景楠楠已经接了34单,约30吨货物,以玉米为主,还有肉串、薯条、手抓饼等,涉及临沂各县区十几个商超。她说:“九个县送货以物流为主,市区内送货自提都可以,自提货物的要严格按照市场要求操作。”

  “手抓饼没货了,鱼皮只有五箱了,你先拿着。告诉我车牌号,在车上等着就行,我马上安排店员给你送过去。”有顾客急着上门取货,景楠楠赶紧安抚顾客。以前都是客户开车到市场,现在为了安全,水产城要求经营户将货物运到市场外装车,接货司机全程不下车,人与人零接触。

  “手机还有3%的电了,我得赶紧充电,这个有电话记得喊我哈。”拿上备用手机的景楠楠又进入到接电话、回微信、安排店员配货的状态中。到中午12点多,景楠楠早上接的34单全部安排完毕,下午还有近30单需要打印订货单,安排提货发货。

  “忙起来就不知道饿了,顾不上口渴了。现在饭店不营业,大家对于我们这些玉米、牛肉卷、羊肉卷、馅饼等冻品需求量比较大,市民餐桌上都等着呢,我们不能让超市缺货。”下午3点,市场已经到了关门的时间,景楠楠操着沙哑的嗓音告诉记者,“今天完成80单的发货配送业务,累计发送货物40吨,营业额40万元左右。”

  跟着玉米一起出发

  “记者同志,请你们吃玉米!”随着商户景楠楠的声音,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景楠楠和丈夫靖大磊开店已有11年,他们的“靖老大玉米”每年销售量在1万吨以上,是省内的冷鲜玉米销售大户。

  中午1点,记者跟随靖大磊来到四楼冷库。他打开厚厚的铁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冷库内被分成了若干个区,墙壁上结着厚厚的冰霜,靖大磊说“这里常年零下18度”。

  两位员工用了不大一会儿,就把100箱玉米、10箱馅饼和10箱雪花鸡柳找齐,用拖车分三次拉出冰库。“这是我今天送的第5单了,平常很少送货上门的,现在特殊时期特殊服务,共渡难关嘛。”坐上店员陈效映的小型厢式货车,隔着口罩他笑着说。这批货物是兰山区朱阜社区居民团购的,由社区超市负责进货分发,既实惠也避免了人员交叉感染。

  大约半小时,到了朱阜社区临时冷库,在冷库门口卸完货后陈效映清点好数量,拍好照片,电话通知收货人取货,然后踏上回程。

  记者了解到,经过前期充分准备,2月24日兰山区有三个批发市场按照这种模式开业,这三个市场经营的商品都是当前市民的必需品。

  大众日报记者 杜辉升 通讯员 臧德三 实习生 徐华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