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解强民 刘琛 临沂蒙阴报道
这些年,常坪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已经成为寻常物件走进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家中。不过,在很多上了年纪的村民家里,还保留着一些原来的老物件作为留念。
笎子、粮食缸、木柜子……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笎子与馒头的故事
“这个笎子是用柳条自己系(编)的,以前人人家里都有!”在常坪村,66岁老人咸振安家里珍藏着不少老物件,其中这件笎子是他最为珍视的。这个笎子在他家已经近50年了,它见证了这个小家庭的生活变化。
“以前过年走亲戚就提着这笎子。那时候太穷了,过节的时候才有馒头,自己家不舍得吃,留着走亲戚用。”咸振安回忆说,那时候村民们把馒头放在笎子里,还要盖上一层布,免得落上灰尘弄脏了。
“谁家过节收到馒头都不舍得吃,就把馒头留着,再送到下一个亲戚家去。这样送来送去,没几天馒头就坏了。”咸振安说,在他的记忆中,有的馒头轮换送了五六家,放在笎子里都变得乌黑了,发霉变质没法吃了。
“看着馒头坏了太心疼,后来大家就流行直接送麦子。那时候,12斤麦子能换10斤馒头。”咸振安说,“现在日子好了,走亲戚想买啥就买啥,还有快递送货上门,再也不用提着笎子串门了。”
80年历史的大缸“下岗”了
在徐志桂老人的家中,珍藏着一口大缸。老人回忆说,这口大缸在她家已经近80年了,是她婆婆在世的时候留下来的,能装百余斤粮食。但以前家里穷,这口大缸从来没装满过。
她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是,由于大缸装不满,有时候家里有几个鸡蛋也会当成“宝贝”放进去藏着。
“家里5个孩子,不藏起来留不住!”徐志桂回忆说,5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但是家里太穷了,鸡蛋不能全给孩子们吃,还要给出去干活的丈夫留一些。
“妈,大哥多吃了一口!”“是弟弟多吃了一口!”……徐志桂回忆说,有时候炒一个鸡蛋,5个孩子对着碗咽口水。她嘱咐孩子们一个人只吃一口,剩下的留着给爸爸吃。但常常是一个鸡蛋上桌后转眼就没了,根本等不到丈夫回家吃饭。
如今,常坪村的日子越过越好,徐志桂家的大缸也闲置了多年。但老太太没舍得扔掉这个大缸,放在家里留作纪念。
“现在日子好了,不缺粮食,想吃什么随时上街去买,肉啊菜啊,想吃啥买啥!”老太太高兴地说。
除了笎子、大缸,常坪村还有不少老物件。这些老物件不仅仅是一件物品,它还承载着老一辈人的情感记忆。更重要的是,它们也是常坪村脱贫变迁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