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分站 网站导航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手机客户端 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 2020-04-15
    15:22

    #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国家安全是定国安邦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图片来源:国安宣工作室)

  • 2020-04-15
    15:21

    图解丨关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2020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什么是国家安全日?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能做什么?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一起来看看↓↓↓

      制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霞

      资料来源 中国日报网 新华社客户端 澎湃新闻客户端等

  • 2020-04-15
    14:59

    全国开展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白阳)今年的4月15日是我国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举办知识竞答、编制宣传挂图、开展以案普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在全国各地和线上线下拉开帷幕。

      为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近日在全国部署开展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的一大特点是结合“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充分运用各级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坚持网上网下结合。

      作为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线上活动,“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为期20天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有奖知识竞答”活动,每天推送一道与国家安全教育有关的知识竞答题。

      “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安全观”“国家安全法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贴近网民的网络竞答形式吸引了众多网民积极参与。

      记者获悉,普法宣传活动期间,各地纷纷通过举办国家安全教育课、设立街头宣传点、投放海报、公益广告等方式,送国家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等。同时,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一系列贴近群众生活的典型案例,解读应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常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 2020-04-15
    14:22

    国家安全机关表彰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举报人

      国家安全机关对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举报人进行表彰奖励

      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机关依据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有关规定,从主动向国家安全机关反映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举报人中,评选出李某某等有重大贡献的17人和陈某某等有重要贡献的59人,分别进行了表彰和现金奖励。

      近年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国家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通过国家安全机关12339公民举报受理电话和网络平台,主动举报反映情况的明显增多,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积极贡献。此次受到表彰奖励的人员中,既有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科研工作者、现役官兵,又有高校学生、社区居民、沿海渔民、务工人员等。他们有的发现可疑人员通过互联网,以利诱、招聘、交友等欺骗手段,勾联策反我境内人员实施间谍窃密行为。有的反映个别背景特殊的境外公司和人员,通过所谓项目合作、代理或旅游观光等名义,搜集我科技、生物等领域情况。有的是出海捕捞作业时,在我领海捞获水下可疑窃密装置。还有的是发现我军事目标周边存在失泄密风险隐患等。这些情况和线索为国家安全机关侦办案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安全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有效实践,是新时代“汇聚人民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的生动写照。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国家安全机关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击各类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 2020-04-15
    11:48

    涵养国家安全意识贵在深入重在持久

      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连日来,各地以多种方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对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意义的认识,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和力量。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隐患,都有可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涵养国家安全意识,贵在深入,重在持久。要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全党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只有大力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不断涵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才能切实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只有人人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才能促进全社会同心共筑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就一定能奋力开拓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2020-04-15
    11:47

    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内容提要

      总体国家安全观擘画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重大传染性疾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框架,建立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努力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意义重大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保持了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外部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局部冲突和动荡频繁。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表明,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内外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精神特质。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把保障国家安全各项工作抓实抓牢抓好。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探索实现国家安全的有效路径,系统谋划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新思路,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安全问题,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擘画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是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并深入阐发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新安全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调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总体国家安全观还强调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把人民安全作为宗旨,意味着始终把人民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政治安全作为根本,其核心是巩固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国家利益至上作为准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三者紧密关联、相辅相成,这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特征。

      随着时代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外延不断拓展。比如,提出网络安全观,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在全球范围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等等。这些思想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价值理念,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

      从实践角度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形势下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把科学统筹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把攸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都放到一个系统里总体谋划,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既讲原则性又讲策略性,既讲需求又讲能力,实现平衡兼顾、全面贯通。

      作为维护和塑造我国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党专门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按照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协调行动、精干高效原则,统一领导和部署国家安全工作。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法制体系,制定并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核安全法、国家情报法等一系列法律,加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和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

      不断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增强国家安全能力。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分析我国国家安全能力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尽快补足国家安全能力短板,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落实,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严密防范各种安全风险集聚交汇形成风险综合体,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

      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进一步发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国家安全事务的作用,抓好国家安全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着力在提高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增强驾驭风险、化解挑战的本领。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把国家安全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在做好风险信息采集、来源识别、性质判断、原因分析、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对任何可能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出预警、做好预案,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适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见事早、出手快、措施实,防患于未然、处置于未萌,始终掌握战略主动。

      当前,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断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执笔:高祖贵)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5日 09 版)

  • 2020-04-15
    11:47

    在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家带你解读生物安全

      4月15日是我国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专家呼吁——

      筑牢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屏障

      ■解放军报记者  张军胜

      2020年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主席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3月2日,习主席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如何正确理解生物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如何准确把握生物安全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在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朱康有和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安全政策专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温元麟。

      朱康有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

      温元麟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安全政策专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国家防灾减灾基础研究专家、国防教育专家。

      息息相关

      并不遥远的话题

      记者:对普通人而言,生物安全这一概念似乎比较陌生也比较遥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发各界对生物安全的高度关注。如何理解生物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朱康有:生物安全其实离普通人并不遥远。无论是疯牛病、埃博拉病毒,还是非典、禽流感、非洲猪瘟,相信许多人都记忆犹新。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瘟疫,以及20世纪战争中出现的细菌战,都与生物安全有关。现在,我们一般讲的生物安全,与20世纪人类改造世界的巨大技术能力,尤其是生物技术开发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紧密关联。

      目前,国际上关于生物安全并无统一定义。我们从其名称上不难推断,生物安全涉及具有生命活力的物体——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所属各种类,它们都有一定生存和繁殖能力、具备遗传与变异特征。经过自然界的长期演化,各种生物之间尽管存在“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但总体上共存共处,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大系统。一旦某种生物的发展遭受自然或人为的“扰动”而不能很快恢复其本来的平衡状态,就可能对其他物种构成威胁。生物安全,简单地说,就是生物体对人体及生态系统是否安全,有时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体及生态系统是否安全。

      温元麟:在普通人看来,生物安全更像一个学术概念,但实际上,生物安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密切相关。例如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上许多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生物安全可从狭义和广义来理解。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广义的生物安全则包括重大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生物遗传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流失、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武器威胁等等。

      风险巨大

      攸关全局的安全

      记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如何认识生物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温元麟:生物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至少由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一是由生物安全的特性决定。它几乎涉及所有与生物体、生物制品关联的实践领域。在社会管理层面,生物安全涉及部门众多,影响广泛。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传统的生物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波及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危害性更大。此外,基因组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技术等的误用、滥用或者疏忽,都可能给社会带来诸多复杂的新型生物风险。

      二是由生物安全的重大风险决定。近年来,由生物安全引发的各类风险已渗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对国家核心利益产生重大影响。从全球范围看,生物安全形势呈现负面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防控难度大的特点。一个国家如果出现生物安全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其公民健康、社会秩序、经济运行、国家安全和政局稳定。

      三是由目标任务决定。生物安全的社会治理旨在弱化或消除生物风险,重在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加强生物安全治理,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

      朱康有:2003年以来暴发的多起重大疫情,引发人们对我国生物安全的思考和关注。“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这些重要表述,体现了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

      在总体国家安全框架中,生物安全既涉及外部安全又涉及内部安全,既有传统安全因素又有非传统安全因素,既关联自身安全又关联共同安全,且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安全”的构建。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生物安全与人民生命健康紧密相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迫在眉睫

      良法之治的体系

      记者:从非典、禽流感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突发重大疫情多次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如何看待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

      朱康有:社会在不断发展,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此前,我国相关领域的一些管理办法,还存在管理内容不够全面、管理权限不清等问题。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多项制定生物安全立法的议案建议,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因此,制定一部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和统领性的生物安全法十分必要,应通过立法确立生物安全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原则,突出风险防范,用法律武器保卫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据悉,生物安全法草案已于2019年10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我们企望这部法律尽早出台实施、发挥效用。

      温元麟:法治和制度保障是维护生物安全的两把“利剑”。为此,亟须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建立并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尽快出台生物安全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对生物风险监测与评估、预警与控制、信息上传与发布、技术培训与宣传、防灾与减灾等方面都进行明确规范。唯有如此,才能让生物安全工作全面有法可依。

      在制度建设方面,除了必要的、全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应加强对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调查、监测、预警的标准研发,形成系统、完备的生物安全标准体系等;加强生物安全风险的综合社会治理,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有效的社会治理力量,明确各方面责任,体现生物安全风险社会治理的综合性、全面性、预防性和可操作性,构建严密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出现重大生物安全危机时,能够迅速、及时、有效应对;培养一支稳定的、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生物安全研究与管理队伍,适应生物安全治理的要求。

      命运与共

      携手全球的事业

      记者:当前,生物安全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各国在享受生物技术发展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生物技术误用和滥用、生物恐怖主义等严峻挑战。我国应如何深化生物安全国际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朱康有:你提出的这一人类面临的两难困境,其实是技术“双刃剑”效应的反映。近年来,一些科学家“踩红线”的研究活动屡见不鲜,引起国际安全专家和舆论的担忧。

      生物安全跨越地区和国别的界限,已成为关涉全人类福祉的紧迫问题。2020年3月,习主席在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这一倡议表达了携手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团结应对,联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主张。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定期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举措,所采取的合作、透明、负责任的态度有目共睹。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遭受的疫情和困难,我国政府和人民感同身受,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多种形式、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有担当、负责任的态度,是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温元麟: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疫情让人们再次认识到,这是一个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时代,也是一个局部问题和全球问题彼此转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直以来,中国积极致力于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正稳步推进国家生物安全立法进程,在生物安全领域以良法保障善治。

      当前,应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出现,作为负责任大国,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沟通交流,加强同有关国家的科研合作,为推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责无旁贷。

      全民关切

      正当其时的教育

      记者:对于加强全民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生物安全知识,使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有哪些好的建议?

      温元麟: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正当其时。生物安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我们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鼓励全社会参与生物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全党、全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应把加强全民生物安全宣传教育纳入贯彻落实防范重大风险的工作部署之中,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议事日程。

      另外,可针对不同受众编写一系列培训材料和科普读物,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大中小学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场所,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生物安全的知识。

      朱康有: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攸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当前,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加强全民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生物安全知识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以前,很多人或许觉得生物安全离我们很遥远,认为是科学家的事情,然而,看不见、摸不着的新冠病毒给许多人上了一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喝白酒可预防新冠肺炎”等谣言都曾有过一定范围的传播。为什么会这样?缺失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建议将生物安全知识纳入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分层的生物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物安全宣传教育。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学习培训,以提高应对生物安全问题的能力。

  • 2020-04-15
    11:44

    金融网络安全关乎你我

    • 2020-04-15
      11:43

      一图读懂 | 生态安全


      • 2020-04-15
        08:23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大众网·海报新闻4月15日讯 今年4月15日,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一组海报带你了解国家安全应知必会知识。

        策划:张瑞祯 丁厚勤

        编辑:高娜

        设计:郭振


      • 2020-04-15
        07:29

        涵养国家安全意识贵在深入重在持久

          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连日来,各地以多种方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对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意义的认识,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和力量。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隐患,都有可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涵养国家安全意识,贵在深入,重在持久。要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全党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只有大力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不断涵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才能切实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只有人人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才能促进全社会同心共筑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就一定能奋力开拓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2020-04-14
        19:27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障  写在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之际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今年4月15日,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关于“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

        国家安全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把国家安全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是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性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目前,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正在形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已达200余部,国家安全领域的专门立法多达数十部。

        “从总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能够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介绍了我国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有关情况。

        出台基础性全局性综合性法律

        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制定一部立足全局、统领国家安全各领域的基础性、全局性、综合性法律,适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形势新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该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和国家安全的领导体制,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任务,建立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制度,为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重新制定的新的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大大拓展了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为建立健全各领域国家安全法律制度提供了总纲。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1993年2月22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曾通过了一部国家安全法。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1993年的国家安全法全面修订并且更名为反间谍法。

        对此,该负责人称,将1993年国家安全法名称修订为反间谍法,主要是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为制定一部综合性、全面性、基础性的新国家安全法作准备。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情况变化,国家安全领域和反间谍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法律上进一步规范,对多年来坚持并行之有效的原则和制度,也需要通过法律形式加以确认。因此,反间谍法对原国家安全法从名称到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

        “可以说,反间谍法为反间谍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于在反间谍领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反间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负责人说。

        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其中关于“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的任务安排中,明确要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先后制定了国家情报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反恐怖主义法、核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这些重要法律为新形势下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为国家安全机关和全社会履行国家安全责任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恐怖主义法,2018年4月27日又对该法作了部分修改。“反恐怖主义法是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负责人介绍说,作为一部综合性的法律,该法认真总结近年来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的实践经验,全面规范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的各项工作,同时与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公约相衔接,借鉴一些外国有益立法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包括加强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网络安全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网络安全法全面和系统地确立了保障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网络运行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核安全法。核安全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从高从严要求,对核设施选址、设计、建造、运行、退役和核材料及相关放射性废物实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和风险防控,为实现核能的持久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网络安全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2016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2017年3月外交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阐明了我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场和主张,提出了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从实施近三年来看,网络安全法在着力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配合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抓紧制定系列配套规定、标准等,深入开展监管执法,完成了对金融、能源、通信、交通、广电、教育、医疗、社保等多个重点行业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不断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立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和通报预警机制,通过开展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网络诈骗、黑客攻击、传播违法有害信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

        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迫在眉睫

        但应当看到,我国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国家安全需求和国家安全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国家安全立法还存在不少空白点,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领域立法问题亟待解决,涉及国家安全的一些领域还存在立法位阶偏低、法律约束力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重要领域,比如生物、电磁、太空、深海、极地、海外军事行动以及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立法尚有欠缺,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迫在眉睫。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生物安全法草案进行了初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物安全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紧研究修改完善草案,为尽快出台生物安全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该负责人说。 

      • 2020-04-14
        19:26

        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立法保障国家安全

        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立法保障国家安全  专家建议加快立法速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我国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

        然而,疫情无国界。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肆虐全球,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恶化蔓延。这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给各国人民造成前所未有的心理恐慌,而且极大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贸易往来、社会稳定和国际交往,给国家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此次疫情中,为什么国家没有受到军事威胁,国家领土和主权也没有面临挑战,但人民却感到深深的不安全?“这正是非传统安全威胁给国家安全带来的重大影响,也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提出的挑战。”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毕雁英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依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保障国家安全,就必须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各种应对措施中,法律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手段。

        “如何在愈来愈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更加科学、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通过法律制度确保国家政治制度的稳定、经济的协调发展、公民的合法权益、社会的稳定有序以及执法的良好效果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毕雁英说。

        国家安全面临非传统安全挑战

        何谓非传统安全问题?“安全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依据时代发展和具体国内外情况而不断调整的结果。”毕雁英介绍说,非传统安全不仅包括经济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网络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等,还面临着来自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恐怖主义、食物短缺、疾病蔓延等诸多挑战。

        毕雁英说,实际上,多数非传统安全因素久已有之,与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相伴共生,只是过去更偏重于军事安全,而对非传统安全问题重视不够,但其越来越凸显出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和跨国性等特点,对国家安全影响巨大。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二者往往相互渗透,并可相互转化。传统安全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非传统安全关注社会与发展问题,表面上看这些非传统安全因素似乎与传统安全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事实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与传统安全威胁紧密相连。许多军事安全问题,往往是通过使用非传统手段来解决的,也有不少非传统安全问题可能会演变为或引发军事冲突。“可以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的安全都面临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双重挑战,需要在不同层面对二者的关联性挑战保持警惕。”毕雁英说。

        非传统安全领域立法步伐加快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面对威胁国家安全的诸多复杂因素,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具体的对策更是差异很大,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立法来应对。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国家安全法。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全新的战略思想被写入国家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我国的“国家安全”是包括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开展国家安全工作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应当统筹考虑和解决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这部综合性的法律提出了维护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民族领域安全、宗教领域安全、防范和处置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社会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国家战略新领域的安全等范围极为广泛的非传统安全保障任务。

        此后,我国的国家安全法制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为指导,全国人大常委会迅速推进了国家安全领域立法工作,在传统安全范畴的军事、反间谍和情报等国家安全工作领域之外,颁布或修改了一系列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领域法律制度,包括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森林法、核安全法,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食品安全法,涉及经济安全的外商投资法以及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网络安全法等等。

        尽管当前我国在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的立法速度正在加快,但在毕雁英看来,由于非传统安全领域范围广阔、体系庞大、要素复杂、立法难度大,仍然有立法空白需要填补。

        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必须对非传统安全保障领域进行系统研究,才能建立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尤其应当反思此次疫情的应对措施,总结经验,探索未来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逐步完善和充实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毕雁英建议,下一步,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规划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

        首先,在国家安全制度建设中,要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功能,同时重视舆情应对。网络互动不排除其中有部分敌对势力趁机进行恶意煽动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因此,对于网络舆情,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反馈所需信息,进行专业客观的回应、解答和帮助。

        其次,应加快生物安全领域立法。立法既要对生态提供基本的保护措施,更要为生物及其技术发展引起的诸多问题提出清晰、完整的应对方案,建设针对全球生物安全问题和疫病传播的高效回应机制。

        再次,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一些规定衔接不紧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仍有短板,应在系统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层面细化内容和实施、监督机制。

        最后,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要统筹兼顾各安全领域间的关系。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方案的实施程序、方式、标准和责任以及对受损主体的补偿和救济,还需在制度层面进行更合理公平周全的制度设计。

        毕雁英强调,不能忽略技术发展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应当努力协调公众健康安全的平等保护与科技发展之间的互动平衡关系,通过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安全权来监督和控制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安全风险”。 

      • 2020-04-13
        15:42

        专家谈防范化解国安风险: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全民力量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在4月15日第四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到国家安全领域有关专家,围绕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等话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系统性国家安全观。在许多学者看来,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对确保国家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刘跃进认为,从范围和边界来看,国家安全涉及国家所有领域、所有方面、所有层级的安全。刘跃进认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要义,人民安全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核心价值,人民利益是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性,更要重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工作的人民性,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价值观的引领下,统筹兼顾当前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把国家安全工作落实到人民安全、人民幸福、人民满意上。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世界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世界局势非常复杂:不同社会制度之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与地区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环境来看,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生态等领域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内安全研究中心教授马振超认为,我们面临的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发生合流和叠加效应,也可能发生诱导和联动效应。因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要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

          马振超认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玉军认为,发展是安全的基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安全问题,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基础。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新问题、新矛盾会不断出现,一些潜在风险也会显现,不能因惧怕面对新的安全问题而停滞改革、放弃发展。要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和思想障碍,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消除危及安全的风险,在持续发展中保障国家的持久安全。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 2020-04-15
        14:07

        全国开展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白阳)今年的4月15日是我国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举办知识竞答、编制宣传挂图、开展以案普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在全国各地和线上线下拉开帷幕。

          为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近日在全国部署开展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的一大特点是结合“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充分运用各级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坚持网上网下结合。

          作为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线上活动,“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为期20天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有奖知识竞答”活动,每天推送一道与国家安全教育有关的知识竞答题。

          “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安全观”“国家安全法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贴近网民的网络竞答形式吸引了众多网民积极参与。

          记者获悉,普法宣传活动期间,各地纷纷通过举办国家安全教育课、设立街头宣传点、投放海报、公益广告等方式,送国家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等。同时,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一系列贴近群众生活的典型案例,解读应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常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 2020-04-13
        15:43

        江苏倾力打造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网课

          4月13日,在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江苏省国家安全厅联合中国教研网,倾力打造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公开课。这是江苏打造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网上平台,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具体举措。

          多年试点 江苏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积累经验

          江苏一直重视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早在2017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由江苏组织编写的国内首套《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系列读本在宁首发,填补了国内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领域的空白,为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进校园提供重要依托。

          三年来,江苏各级教育教学部门依托该套系列读本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开展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试点工作。全省新建了一批教学试点学校,培养了一批教学师资、教研员,组织开展了国家安全教育专题师资培训、教学小品比赛、课件比赛等系列活动。全省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此次网络课程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名师授课 情景互动 让中小学生爱学爱看

          此次网络公开课程不是通常意义的上1-2节课,也不是研究课、示范课,而是系列化整体设计。主要是根据《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系列读本内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把中学和小学教材全部内容,以课时为单位,每一课都制作了公开课。其中小学总计共8课时,初中总计10课时。首次上线的是《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第一课“和平时代并非高枕无忧”,其他课程将陆续上线。承担此次网络课程开发任务的授课教师全部是在全国、省级以上赛课或者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以上的教师,都是市级以上名师。

          每一节网络公开课,提供的教学素材非常丰富,既包括课堂实录,还包括了课件、教学设计以及教学中所需素材。在每一个教学设计中,涉及教材结构解析、教育价值、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7个环节,以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此外,对于每一节公开课,都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参与备课并进行全面的点评。

          “网络公开课程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可以随时随地直接点播学习,受众面大,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对于教师而言,为我们提供了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范式和样本,便于教师对该专题进行研讨。”承担第一课教学的南京察哈尔路小学教师徐琳说。

          江苏“出品”示范全国 网络汇聚社会教育合力

          “国家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存亡,还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尤为重要。”江苏省国家安全厅主要领导表示,江苏省国家安全厅愿以此次网络课程上线为起点,多形式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不断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据中国教研网执行主编朱立祥介绍,中国教研网是由教育部课程中心指导,全国各级教研部门共同支持,首个服务全国教研工作和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网络平台,目前用户总计近50万。

          此次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公开课程将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全国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江苏范本和资源支持。(戴林枫)

      • 2020-04-13
        14:25

        【“4·15”普法】国家安全的内涵是什么?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其中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国家安全的内涵是什么?

          公民和组织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安全的内涵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11个基本内容

          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

          国家安全工作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构建国家安全体系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分工

          全国人大: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行使宪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行使《宪法》规定的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行使《宪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

          国务院:制定涉及国家安全的行政法规,规定有关行政措施,发布有关决定和命令。实施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行使《宪法》法律规定的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授予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

          中央军委: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统一指挥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行动,制定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法规,发布有关决定和命令。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管理指导本系统、本领域国家安全工作。

          地方人大和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国家安全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安全工作。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有关军事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相关职权。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贯彻维护国家安全的原则。

          来源:安徽普法

          原标题:《【“4·15”普法】国家安全的内涵是什么?》

      • 2020-04-13
        14:21

        维护国家安全 你我都有责任

          编者按 今年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在“4·15”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围绕国家安全涉及的相关领域推出系列报道,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动员全社会共筑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今年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市司法局、市普法办在全市开展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本市将创新宣传形式,网上网下相结合,发挥主流媒体,各级普法网站、两微一端和普法新媒体矩阵的优势,通过橱窗展板、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制作、播发国家安全法治宣传内容,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竞赛。

          本次宣传重点包括宪法规定的关于公民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法以及反间谍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密码法等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与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据了解,近年来,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作为首责,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真做好危害国家安全类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3所监狱通过司法部“智慧监狱”考核验收。在行政立法方面,2019年高质量完成21件地方法规、规章起草审核,办理合法性审核847件,备案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184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统筹优化实体平台建设,实现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业务”进驻,升级改造12348热线,实现7×24小时“全时空”运行。扎实推进“大调解”工作,建立首家电视调委会和退役军人调委会,大调解工作格局日益完善,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作用凸显。

      加载更多
      栏目3更多
      图片更多
      视频更多
      视觉更多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