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经济日报
张 雪
手机查看
读书、看电影、刷短视频、听音乐、打游戏……近年来,人们似乎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将我们的精神世界点缀得五彩斑斓。数量多、质量优的文化供给背后,离不开文化产业的高歌猛进。
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据统计,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1171亿元,比2004年增长11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3%提高到2018年的4.48%,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调查,2019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投资运营、创意设计服务分别增长23.0%、13.8%、11.3%,增速均超过10%;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增速由负转正,其中,文化投资运营由上年下降0.2%转为增长13.8%;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由上年下降1.9%转为增长6.5%。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文化产业如同文化领域的一颗明星,自身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了文化消费的跃升,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青亦表示。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有赖于政策的保驾护航。宣传文化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从财政、税收、科技、金融等方面持续为文化产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中央和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金额超过600亿元。2013年至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75亿元,支持项目超过4000个。此外,宣传文化部门还推动出台了电影、电视剧、戏曲、出版、动漫等方面的专项配套政策。
文化企业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为增强企业活力,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文化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营商便利度;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稳妥推进企业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部分国有文化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和员工持股试点;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制,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打造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
自身创新谋求发展
9月10日,故宫博物院2020年最重磅的展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开幕,不少游客在参观展览后仍意犹未尽,纷纷选择几样文创产品,“把故宫带回家”留作纪念。
近几年,故宫博物院开发系列文创产品,通过挖掘故宫藏品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价值,并不断创新,把具有故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植入当代工艺品和日常消费品中,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完美结合。
精心设计加上精美工艺,让故宫文创产品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爆款,它们不仅将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播种到社会公众心中,还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离不开自身创新求发展,除了内容创新以外,技术创新同样不可忽视。“疫情期间,虽然不方便到电影院、剧场实地观演,但是通过一部手机,我们还是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看电子图书、刷短视频、欣赏‘云’演出。”大学生王紫萱说。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在第十五届北京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介绍,文化产业新业态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证了人民文化生活秩序,有效支撑了居家娱乐活动等需求,推动了传统文化转型,加快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趋势,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很热闹。走进电影大道,游客就“穿越”到了上世纪风起云涌的老郑州。这里的一切都围绕电影展开,银幕里的光影梦境转化为游玩里的身临其境,无论老幼,都可以体验“演在故事里,玩在大片场,吃在电影中,住在剧情内,购也要入戏”的乐趣。
文化和旅游“联姻”,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电影小镇在传播电影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经营目标,有效带动了地区投资。近年来,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文化与旅游、体育等行业强强联合,为经济发展涂上一抹亮色。
产品供给丰沛高质
孙明汐是一名“文艺青年”,他的感觉是,“在北京,只要你愿意,一星期每天都可以安排不重样的文化活动”。
正是文化产业的活跃,丰富了文化产品的供给。单从数量上看,我国2015年至2017年舞台艺术创作共推出原创首演剧目4499部,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从210.8万场增加到293.6万场。2012年至2018年,图书出版从41.4万种增至51.9万种,故事影片创作生产平均每年超过700部。2018年电影产量超过1000部,票房达609亿元,制作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共323部13726集、电视动画片共241部8.6万分钟。我国成为世界图书出版、电视剧制播、电影银幕数第一大国。
不仅数量充足,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也大幅提升。文化精品特别是主旋律作品日益丰富,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引发强烈反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文化产品供给的日渐丰沛高质,人们越来越愿意为文化“买单”,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据统计,2018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27元,比2013年增长43.4%,2014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7.5%,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
喜马拉雅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在服务6亿多用户的同时,也为上千万音频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文化产业服务民生的作用正在凸显,2017年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138万人,较2004年的873.26万人增加了1.45倍。
文化产业的兴旺正支撑着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流浪地球》《长安十二时辰》等影视作品在海外“圈粉”,网络游戏《王者荣耀》《阴阳师》等在海外获得成功……有关专家表示,文化走出去不仅规模持续扩大,质量进一步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化、市场化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呈现出我国年轻、时尚、活力的崭新面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雪)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