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0专题汇总 >保家卫国 捍卫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焦点新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2020

/ 10/24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周厚刚,曾用名周厚岗,山东荣成人,1924年出生,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泰安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历任排长、副指导员、参谋、连长等职。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785”高地阻击战中,面对敌机重炮掘地式轰炸和数倍于我的敌军的轮番强攻,周厚刚指挥全连战士坚守阵地8昼夜、打退敌人40余次进攻,歼敌605人。在奉命撤出“785”高地时,因触雷不幸牺牲,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1946年9月,周厚刚在9个兄弟姊妹中率先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周厚刚随所在部队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第二十军某团五连连长。

  1951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拉锯战,志愿军总部结合战局决定,各野战兵团暂时撤离战场进行休整。敌军以为有机可乘,急忙集中4个师,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兵和空降兵组成的“特遣队”,在东线对志愿军发起了“闪击战”。为掩护友邻部队安全撤离,志愿军第二十军主动展开防御,以阻击疯狂进攻之敌。

  “785”高地是这场“闪击战”的突破口,也是确保我军安全撤离的咽喉要地。团部、师部经过多方讨论推荐,最终将任务下达给五连素有“镇山虎”之称的周厚刚。面对首长的重托,周厚刚保证:“请首长们放心,只要有我周厚刚一口气在,敌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休想跨过这个山头。”

  6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周厚刚率领全连170多名战士,趁着茫茫夜雾进入“785”高地,开始了血与火的阻击作战。周厚刚最终确定“机智作战、保存实力、有效击敌”的作战方针,并马上构筑工事、排兵布阵。他没有搞传统的“环形工事”,而是布置了一个“火力前重后轻、兵力前轻后重”的“螃形”阵地。

  16日上午,敌军在炮火的掩护下,成群地向“785”高地发起进攻。周厚刚利用敌人还不清楚我防御部署的情况,让守在最前沿阵地的八班待敌人进入到阵地射击范围后,再实施最有效的阻击。当日,成功击退敌军3次进攻。

  18日拂晓,“785”高地大雾弥漫,2米之外什么也看不见。敌军想凭借浓雾遮挡,以4个连的兵力从五个方向偷偷摸到五连阵地40多米处,随即在炮火的掩护下,突然发起进攻,一举拿下“785”高地。周厚刚沉着指挥,与敌人斗智斗勇。五连用150个手榴弹、700发子弹毙敌100余名。6月22日,敌军调8架轰炸机,对我“785”高地轮番轰炸,持续达3个多小时,使得5连阵地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黛青色的山石也让燃烧弹烧成了血色的铁流。敌人还集中了上百门火炮对我“785”高地进行长达3个多小时的掘地式轰击,使得“785”高地至少削低半米以上。

  敌人轰炸过后,以2个营的兵力分4路向“785”高地进攻。他们以为经过此番猛烈的轰炸,我军阵地根本无人生存。当他们走到半山腰时,五连战士奇迹般地出现,拦住他们的道路。8班班长一拉引索,一声巨响,10余名敌军应声倒地。原来,在敌机狂轰滥炸和敌军猛烈炮击之时,周厚刚已组织全体战士藏到山头的断崖下,利用敌人飞机、重炮的死角,成功躲过这场恶毒的袭击,并成功将敌军赶下阵地。到了23日,五连胜利完成阻击任务。

  1951年6月,周厚刚被提升为二营副营长。1951年6月26日五连奉命撤出“785”高地,在撤离阵地时,周厚刚不幸触雷壮烈牺牲,年仅27岁。为表彰他的功绩,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追记周厚刚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一级英雄”张积慧——

  翱翔的雄鹰

  □ 本报记者 齐 静

  本报通讯员 陈晓君 刘俊峰

  张积慧,山东荣成人,1927年出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入朝作战,历任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十二团三大队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后任空军副司令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张积慧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张积慧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年初,他投笔从戎,到山东抗大一分校当了一名八路军战士。抗战胜利后,又随部队辗转到东北地区。当时,正逢上级决定成立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张积慧被选派到航校学习。他于1948年毕业,成为我军航校培养的首批空军飞行员。

  1950年,张积慧被任命为航空兵四师十二团飞行大队大队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一次空战,敌机共有七八十架。张积慧发现敌机编队,即命令僚机刘春生进入战斗,而他自己则猛拉操纵杆上升,达到有利位置,瞄准一架敌机,三炮齐发,将敌机击落。刘春生高兴地连喊:“打中了!打中了!”其他战友备受鼓舞,作战更加勇猛,敌机很快溃逃。

  张积慧和战友返航时,从后面追来了六架敌机,其中两架朝张积慧直冲而来,他的飞机中弹了。这时僚机刘春生立即迎头出击,跟敌机拼搏,可敌机紧紧咬住张积慧的飞机不放。张积慧机警地作“S”飞行和急跃升动作,使敌人瞄不准、打不着。狡猾的敌人并没有被甩掉,仍紧跟在他的后面。张积慧心想:“宁可同归于尽,也决不能让敌人就这样把自己打掉。”于是,他来了个急跃升,然后立刻向下掉转机头冲向敌机,形成两机相撞之势。敌人胆怯了,惊惶倒转下去,因高度低,来不及退出俯冲,撞到山头上,机毁人亡。张积慧则驾机继续俯冲,在树梢上面安全飞过。战斗结束后,张积慧荣记一等功。

  1952年2月的一天,张积慧再次击落敌军一架飞机,荣立二等功。也是在2月的一次战斗中,他击落了敌军少校中队长、号称“空中一霸”的王牌飞行员乔治·阿·戴维斯,从而打破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张积慧先后参战十余次,共击落敌机四架,击伤一架。

  1953年,张积慧到苏联莫斯科红旗空军指挥学院指挥系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之后,历任空军航空兵第六师第十八团团长,航空兵第六师副师长,航空兵二十七师师长,空一军副军长、军长,空军副司令员等职。

  “一级英雄”刘庆亮——

  英雄虎胆

  □ 本报记者 齐 静

  本报通讯员 龚良群 刘红兵

  刘庆亮,山东沂水人,1923年12月出生,1941年11月担任本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积极参与当地抗日斗争和党的地下交通工作。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入伍,历任战士、排长、连长等职务。刘庆亮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鲁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成为华野著名的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刘庆亮机敏勇敢,不怕牺牲,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侦察任务,曾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入朝作战,刘庆亮担任该军第七十七师二三一团侦察排排长职务。据刘庆亮生前回忆,因他个子高,鼻子大,英语口语好,假扮美军比较相近,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上级多次交给他侦察任务。他数次深入敌后侦察,为指挥机关提供了重要情报。

  1951年3月的一天下午,刘庆亮率领侦察班插入抱川附近搜集情报。可等了半天,竟然一个敌人都没有出现,这让他很失望。临近天黑时,刘庆亮突然发现主干道上烟尘四起,竟然有4辆坦克和3辆装甲车开了过来。他猜测,这应该是敌人调来的增援力量。“反正在这里趴了一天,一点收获都没有,不如先干掉这些家伙!”刘庆亮心想。

  刘庆亮迅速部署了战斗任务,由他负责炸掉第一辆坦克,侦察班长负责带人炸掉最后面的一辆装甲车,因为这条路的宽度只能通过一辆车,这样就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敌人的坦克很快开了过来,刘庆亮的手雷准确地扔到了履带底下,“轰”的一声,坦克顿时趴了窝。几乎在同时,侦察班长也成功地炸掉了最后一辆装甲车。然后,刘庆亮第一个冲下山,快速爬上了第二辆坦克,掀开盖子,扔进去一颗手雷,第二辆坦克也报废了。由于事先分配好任务,再加上敌人没有准备,不到10分钟,4辆坦克、3辆装甲车就全部解决掉了,而且还从装甲车里抓到了1个俘虏。

  1951年11月,刘庆亮再次接受任务,前往敌人阵地抓捕美军“舌头”。由于战友不小心碰到地雷,惊动了敌军,敌军一个排的兵力向他们扑过来,刘庆亮带领所属人员立刻找到了依托,向敌人射击,十几分钟就消灭了17个敌人。这时,另两名战友也在另一处与敌人交火,他火速赶过去增援,一边射击一边大喊:“留一个活的!”这时,刘庆亮远远发现两个敌人正在逃跑,就奋力追击。突然,一个受伤的敌人坐起,向他射击,刘庆亮左腿不幸中弹。刘庆亮先抬手将这个敌人击毙,又将正在逃跑的敌人打倒。然后,他丢下枪,拿起一把匕首,忍着剧痛,去抓逃跑的敌人,最后敌人被他活捉。

  刘庆亮在数次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并直接提升为连长。

  “一级模范”孙凤钜——

  战火中的白衣卫士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本报通讯员 王振宇 乔仕宽

  孙凤钜,山东蓬莱人,1926年出生,1939年5月参加革命。1950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担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卫生部医疗手术队队长、前线救护所所长、医疗所副所长,参加了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战役。1952年9月孙凤钜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称号。

  1939年3月,刚满13岁的孙凤钜参加了八路军,一年后当上了卫生员。他经常在黑夜里穿越敌人的层层封锁线,到各个村里救治隐蔽在百姓家中的八路军伤员。1942年11月,孙凤钜加入中国共产党,每天除了作战和行军,还利用休息间隙,争分夺秒地学习文化、钻研医疗技术。1946年,孙凤钜被任命为手术室室长,为练就敏捷的动作和熟练的技术,孙凤钜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拿着鞋带穿来穿去练习结扎,或者去厨房拿条猪腿练习开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天气极度寒冷,卫生条件极差。为防止伤员因冻伤造成病情恶化,孙凤钜发明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将大石头烤热,放在伤员的两边取暖。

  在战场上,医生抢救1名伤员十分不易。天上敌机不停轰炸,地上炮火连天,医护人员冒着枪林弹雨进行抢救。特别是部队多处于运动作战,手术队要随时跟进抢救,手术时间很有限。有时刚把伤员安排好,战况就有变化,又要快速将药品器械收拾好,迅速转移伤员。面对这些困难,孙凤钜鼓励手术队的军医说:“只有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才是需要我们的地方。不能因为有困难、有危险耽误了救治伤员。”

  为解决隐蔽防空的问题,孙凤钜带领手术队对手术室进行了“改造”,夏天采用“山林雨布手术室”,在便于隐蔽的树林里用雨布搭一个棚子,放置简易的手术台,既方便随军行动,又解决了隐蔽问题。冬天,孙凤钜组织手术队挖防空洞做手术室,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能防寒又能防空,拯救了大批志愿军指战员的生命。

  在前线部队,提到孙凤钜,各级指战员都非常钦佩,大家都传颂他的感人故事。1952年10月,孙凤钜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特等功臣。

  “一级英雄”王兆才——

  “一定要守住阵地!”

  □ 本报记者 齐静

  本报通讯员 林琳 傅家德

  王兆才,山东蒙阴人。1927年出生,1946年7月参军,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洛阳、开封、淮海、渡江、上海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鸡雄山阻击战中,任志愿军第二十六军某团二连副排长。因作战勇猛,1951年8月10日,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所在连也被授予“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8次。

  1950年,时任志愿军第二十六军七七师二三0团二连八班班长的王兆才,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跟随部队奔赴战场。

  1951年6月16日,鸡雄山战斗拉开了序幕。敌军来到鸡雄山下,照例先是用大炮轰击,接着用一个连的兵力,在八辆坦克的引导下,分三路向守在鸡雄山最前沿的八班第三小组展开了“钳形攻势”。在第三小组的顽强抗击下,敌军退了回去。企图包抄后路的一股敌人已经爬上山梁,王兆才立即指挥全班把这一股敌人用火力封锁起来。一敌指挥员正在指挥完成这个“钳形攻势”,被王兆才一枪打死。同时,刚刚露头的另一股敌人也被八班的火力严密封锁。随后一两天,敌军以大炮代替冲锋,不分昼夜地把山前山后轰得乌烟瘴气。

  一日早晨,天刚蒙蒙亮,王兆才奉命率领一个混合排去接替守在鸡雄山主峰——“603.9”高地的一连一排。战斗异常激烈,敌人一次又一次被打退下去,但随即又冲上来。不久,敌人又以一个营的兵力,向这个高地进犯。经过几轮激烈战斗,王兆才的混合排只剩5名同志了,而敌人得到补充后,又向混合排阵地组织了第五次冲锋。

  “怎么办?排副同志。”战士们问。“照共产党员的样子打仗!5个人也要打一个排的仗。”王兆才鼓励大家,“剩下1个人也要打到底!剩下1颗手榴弹也要拼到底!”

  敌人的冲锋又开始了。王兆才命令战士把最后的3颗手榴弹束在一起,投向敌群。在剧烈的轰响中,正面的敌人纷纷倒下,侧后的敌人把王兆才和他的战友包围了起来。

  “缴枪!我们优待。”敌军嘶叫着,但却不敢冲过来。

  王兆才看了看自己的卡宾枪,枪里只有一梭子子弹了,便向战友们眨了眨眼,然后把腰带和帽子整理了一下,向前跨了一步,喊道:“过来!我缴枪。”十几个敌人一拥而上。

  “老子交弹头给你们!”王兆才猛一扣扳机,把一梭子子弹全打在敌人的肚子和胸膛上,当时就击毙六人,其余的吓得乱窜。王兆才趁机带着战友转移到连指挥所阵地上。主峰“603.9”高地,暂时被敌人占领。

  随后,“把‘603.9’高地拿回来”的艰巨任务又交给了王兆才。他带着一个由弹药手、炮手等组成的混合班向主峰冲去。一小时内他带全班反复冲杀三次,终于把山顶阵地夺了回来。但敌人盘踞在山顶南坡,不肯退下。王兆才又率领战士和敌人展开对战,直至混合班只剩下他自己。这时,各路反击部队向敌人发起了大反攻,鸡雄山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一级英雄”于喜田——

  勇夺鸡鸣山

  □ 本报记者 齐静

  本报通讯员 孙超 贾玉省

  于喜田,山东栖霞人,1919年2月出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练,在入朝作战时,于喜田已经是志愿军第二十七军某团连长。入朝后不久,于喜田便指挥全连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阻击战:鸡鸣山战斗。1952年9月,他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1951年4月,美军为了将部队推进到三八线以北地区,在三八线附近投入了重兵。为粉碎敌人的目标,我军发起了第五次战役,于喜田率全连受领了攻打鸡鸣山的任务。

  鸡鸣山距离敌军主阵地只有10公里,守住了这里,大部队就可以快速穿插,截住敌军4个师的退路。于喜田深知这次战斗的重要性,受领任务后,立刻赶回部队,部署战斗任务。

  团里侦察股事先已发来情报:鸡鸣山一共三个山头,拿下这三个山头,就拿下了鸡鸣山。经过认真研究,于喜田定下了作战方案:他先带一个排攻取第一个山头,然后他再带人攻第二个山头,副连长带一个排同时攻击鸡鸣山主峰“671”高地。

  这天夜里,大雨倾盆而下,于喜田率全连发起攻击。敌军毫无准备,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打垮了。于喜田攻下第一个山头后,又立即向第二个山头发起攻击。第二个山头的敌人同样毫无准备,我军仅以伤一人的代价,拿下第二个山头。

  于喜田又带人向鸡鸣山主峰方向移动,增援副连长。刚到那里,副连长已经攻下主峰。可是,眼前的一幕让于喜田和副连长吃了一惊——这个主峰并不是鸡鸣山主峰!

  肯定是侦察情报出现了失误!放眼望去,主峰离这里还有很远,要到达主峰,必须拿下途经的山头。可是,敌人已经开始布防。于喜田思考了一会儿,立即调整部署,决定一直向主峰打,哪个山头有敌人就打哪个,直到打到真正的主峰!就这样,他们一边打一边向主峰冲,直到凌晨4点,连续攻下了7个山头,终于到达了鸡鸣山主峰底下。

  敌军在鸡鸣山布下了两个连的重兵防守,于喜田知道,部队攻了一夜,已经高度疲惫,伤亡超过一半,但现在必须一鼓作气,否则根本完不成任务!

  作了简短动员,于喜田将连队能战斗的46人分成两路,从两侧同时发起进攻,副连长带领5挺机枪正面向敌人进攻。战士们前仆后继,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拿下主峰,而此时全连只剩下23人。于喜田知道,敌人不会甘心,必然要发起反击,又马上组织大家构筑工事。

  果然,敌人很快又冲了上来。我军战士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仍然强撑着跟敌军作战,先后打退了敌军5次冲锋,到天黑时,已经弹尽粮绝。

  敌军知道我军的困境,又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关键时刻,于喜田第一个冲出战壕,与上来的敌人拼刺刀,敌人被吓坏了,没想到我军还有战斗力,慌忙逃了下去。此时,连队只剩7人,于喜田手里捏着最后一颗手雷,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与敌军同归于尽!

  就在这时,营部通信员赶来说,大部队已经穿插到位,可以撤了。经过1天1夜的战斗,于喜田带着全连,攻下11个山头,歼敌932人,守住主峰一天,打退了敌军9次进攻!

  战役结束后,于喜田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解西伟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