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专题汇总 >2020全国两会 >两会聚焦

做好“加试题”,千方百计稳就业 ——住鲁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应对疫情挑战保障百姓“饭碗”

2020

/05/26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张春晓 李子路

  东营百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服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油田工作服。该公司带动帮扶附近村居50余名残疾人家门口就业。(□刘智峰李广寅报道)

  □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李子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为近年来频率最高。“就业”高频出现的背后,是宏观政策层面“就业优先”底线思维的凸显。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关切,也是做好全局工作的“牛鼻子”。住鲁代表委员认为,积极应对挑战,千方百计稳就业,正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民生底线,做好应对疫情“加试题”的关键之举。

  拿出实招硬招,让“饭碗”端得更牢

  就业一头连着群众“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受疫情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加。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代表介绍,作为人口大省、劳动力大省,山东今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约105万人,加上去年结转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约45万人,还有失业人员再就业,预计将有200万人以上的就业需求,保就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山东在前期出台稳就业“24条”等政策基础上,近期又专门出台“六保三促”工作方案,推出35项保增长、保企业、保就业的实招、硬招,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如何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是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揽子举措,每一条都堪称“真金白银”。梅建华告诉记者,根据报告要求初步测算,预计今年可减轻全省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约900亿元。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山东郓城水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庆斌委员说,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较大影响,自己的企业也不例外,但对1300多名员工,公司却没有少开一分钱工资。这背后离不开多方支持给予的底气——银行将公司贷款的还款期限顺延了2年;复工当天,税务部门就上门提供了减税优惠。樊庆斌表示,

  政策加码发力,让中小微企业“活起来”“动起来”,就能稳住千千万万个就业岗位。

  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

  保就业,就要保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山东达到65.5万人,创历史新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在山东,就业服务一直不曾断线。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代表介绍,该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近1万人,疫情发生后,学校先是举办了“线上春季就业市场”招聘会,紧接着又牵头启动了驻泰安高校毕业生联合网络招聘会,全员发力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寻找好工作。

  张宪省注意到,许多事业单位招聘都要求学生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实有些岗位,本科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比如教务员、后勤管理等。”他希望,给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适当放宽政策。

  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代表认为答案在于“人才供给侧改革”。郝芳认为,有些学校的专业学科设置,还不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应支持高校积极行动起来,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在青岛市的支持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成立了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与空间信息三个学院。“高校还是要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郝芳说。

  多位代表委员表达了“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的观点。“我经常和自己的学生说,仰望星空是必须的,但无论什么时候也都要脚踏实地。”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李掖平委员建议,大学生要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广大基层和企业也是干事创业舞台,也能闯出一番天地。

  努力拓宽新就业空间

  保就业,除了继续做好“稳”的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增加新的就业”。

  着眼于此,山东打出增岗“组合拳”: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新增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研究生招生计划增至3.2万人,大学生、毕业生新兵征集比例分别提高至80%、25%;事业单位招聘重点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应届毕业生招聘比例不低于50%;聚焦“十强”产业集群开发见习岗位,见习计划较上年增长50%以上。

  新的就业机会,还来自于创新创业。此前,山东三箭劳务管理有限公司油漆工班组长陈雪萍代表深入平阴县“平阴创业园”、孔村镇、洪范镇等地,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发现,近年来平阴县返乡人员留乡人数不断在增长,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很多农民工选择就地就近就业。”她说,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更加强烈。

  陈雪萍认为,绝大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还是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起步,地方政府应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储备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项目选择和指导。同时,针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诉求,提供农民工创业“一站式”服务,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审批、贷款等问题,营造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

  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近年来不断孕育出诸多“新就业形态”。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长立代表说,家政服务业在促消费、促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而现在,家政服务人员从业数量仅能满足部分需要,下一步将不断通过项目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激发活力扩大就业。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北京5月25日电)

责任编辑: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