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与驻村扶贫干部老韩的“乡村夜话”

来源:新华网时间:2020-06-09 10:59

  新华社石家庄6月8日电 题:采访札记:与驻村扶贫干部老韩的“乡村夜话”

  新华社记者范世辉

  与驻村扶贫干部老韩同住一宿畅聊,是我和他几年前的约定。

  老韩叫韩献良,今年47岁,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组工干部,2016年到邯郸市大名县宋尧村驻村扶贫任第一书记。他经常在村里“叔、婶、哥、嫂”地喊,与村民关系熟了,村里人都叫他老韩。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2)采访札记:与驻村扶贫干部老韩的“乡村夜话”

  6月3日,韩献良在用院子里的简易洗澡热水器洗手。新华社记者 范世辉 摄

  认识老韩,是因为他的彩色“贫困户分布图”。刚到宋尧驻村时,他想开展入户调查,可宋尧村大、户多、分布广,一时间很难搞清各自的居所。为此,他多方联系测绘公司,绘制了一个农户分布图,然后用粉、绿、橙三色彩笔分别把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涂上不同颜色。后来,老韩和其他两名驻村队员按图索骥,实现了精准访贫。

  如今,脱贫攻坚收官在即,我欣然“赴约”。

  傍晚时分,才到宋尧村,我们在驻村工作队借住的农家院边吃边聊。

  话题从老韩2018年驻村扶贫到期却主动要求继续留村扶贫开始。“你图啥?”我问。

  “当时,有几个扶贫项目刚刚起步,还没搞完,如果走了,万一落个‘半拉子’工程怎么办?这是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贫困老人用满是老茧的手拉着我说,老韩啊,你说的‘宋尧不脱贫,老韩不走人’,你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啊!”

  顿了一下,老韩继续说:“有的贫困户确实让我放不下,有一家儿子痴呆,老人带着孙子孙女过;还有一家男人癫痫,没什么劳动能力,独自带两个孩子,老大聋哑,老二还小,这是我最牵挂的两户。”

  “放不下村里老百姓,你能放下老婆孩子?”我问。2018年,韩献良的闺女上高一,他爱人边上班边照顾孩子,很不容易。

  老韩一时语塞。

  清了清嗓子,他说:“当时,媳妇非常希望我回去给家里添把手,为此,甚至‘搬’出我最尊敬的老师和两个朋友当‘说客’。”

  然而,老韩铁了心要留下。媳妇搬出来的“说客”却被他一一说服了,反过来帮他劝媳妇。见他一心扶贫,媳妇无奈默许,转而支持。

  继续扶贫的两年里,老韩带领新队员又是扩建道路、硬化街道,又是筹建海草编织加工厂,忙得团团转。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坚守岗位一个月,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贫,废寝忘食。

  “这是怎么回事?”我指着身后一面锦旗问。锦旗上写着“心系群众,为民排忧”8个大字,落款是宋尧村9名村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1)采访札记:与驻村扶贫干部老韩的“乡村夜话”

  这是6月3日拍摄的宋尧村扶贫大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世辉 摄

  老韩介绍,2018年宋尧村扶贫大棚的西瓜出现滞销,瓜农急得不行,纷纷找他想办法。老韩一方面通过微信做代言,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找公益组织支持,一个月时间,卖出了20万斤西瓜。

  期间,为了不让个别村民压价扰乱市场,他苦口婆心劝阻;为了服务好收西瓜的公益人士,他饥肠辘辘冒着酷暑在地头一待就是一天。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3)采访札记:与驻村扶贫干部老韩的“乡村夜话”

  6月3日,韩献良通过“贫困户分布图”介绍宋尧村街道硬化情况。新华社记者 范世辉 摄

  锦旗旁,那张彩色“贫困户分布图”仍在。我注意到,图上街道、胡同也是用不同色彩的笔标画的,这是为什么?

  问及这个,老韩起身,指着分布图说:“这标黑的街道是原先硬化的,标红的街道、胡同是我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铺建硬化的,虚线部分是上面项目安排要修的。”

  我看到,标红的街道、胡同纵横交错,几乎成了图的主色。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年,驻村帮扶时间越来越短,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和村干部准备把原有大棚改造提升,发展智慧大棚,连片打造宋尧村高效农业产业园。我要用行动践行‘宋尧不脱贫,老韩不走人’的誓言。”谈到动情处,开朗的老韩变得让我有些不适应。

  “聊聊驻村的生活起居吧。”我说。

  话题从“吃”开始。老韩说,原来他在家的时候,什么饭都不会做,一般就干些洗碗、收桌子之类的活,然而驻村几年厨艺大增。

  “百度查询,从做西红柿炒鸡蛋开始,这次炒得咸了,下次就少放点盐……”老韩说。

  如今,老韩已经成了媳妇眼里的“大厨”。“老公,你给我炒个鱼香肉丝,好久没吃了。”偶尔回家做饭时,老韩经常听到媳妇的夸奖。

  “院子里那个像小洗衣机的东西是什么,怎么还连着个花洒?”我指着屋外东房外墙根儿下的一个电器问。

  “那是个简易洗澡热水器。”老韩哈哈大笑地说,如果要上套太阳能的,得花5000多元,这个小东西只需200多元,也能将就着解决问题。

  “可是,安在院子里怎么好意思洗澡?”我问。

  “一般是晚上的时候,大门一插就洗呗。”老韩笑得更开心了。

  真没想到,一个已经习惯了都市生活的组工干部,为了省点扶贫经费,竟能如此不拘小节。

  不知不觉,几近凌晨,老韩催我睡觉,他把自己的屋子让给了我。一张床、一个桌子、两把椅子、一个铁皮柜,这是老韩卧室的全部家具。斑驳的墙上,贴着村里所有贫困户产业覆盖的情况,不少地方也被用各色的笔勾勾画画过。

  乡村的夜晚异常寂静,望着窗外夜色,我也有些激动。老韩,只不过是中国诸多驻村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有这样一批有情怀、有能力、讲奉献的人扎根基层,中国的脱贫攻坚一定能让百姓满意。

(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