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甘肃网时间:2020-03-06 23:01
原标题:【地评线】陇平:“易地扶贫搬迁”成就“跨越式”小康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对1000万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脱贫致富。
“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明确要求。对于易地扶贫搬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好,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后,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必须解决“地从哪出”“钱从哪来”“怎么脱贫”等问题,努力做到搬迁对象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确保尽快脱贫。为此,各级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到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当作一场硬仗来打。
强化土地保障。搬迁对象要做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必须解决土地问题。为解决土地问题,有的地方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土地指标进行置换,然后再对迁出地宅基地复耕平整,做到耕地和居住地两不误。有的地方采取往城镇聚集、向中心村社靠拢的方式,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安置点人口密度。有的地方的一些贫困户搬得较远,迁入地因已完成确权拿不出耕地,村集体统一流转耕地给企业搞产业,破解其原有耕地被撂荒的问题。
强化资金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投资巨大。尽管有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专项建设基金、低成本长期贷款和农户自筹等渠道,但仍让一些地方感受到资金压力。有的地方用活用好政策,通过发债融资等方式,确保资金不断档、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强化产业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为发展扶贫产业,有的地方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有的在安置点建设扶贫就业车间,打造“十分钟”就业圈,探索出一条“送岗上门、就近就业”的扶贫模式。有的增强风险意识,引入大数据分析,避免发展市场已经饱和产业。有的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鼓起搬迁户“钱袋子”。
为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全国许多地方进行了有益探索、大胆创新。当前,易地扶贫搬迁进入到以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为重点的新阶段。易地扶贫搬迁,达成了搬迁群众“挪穷窝”“换穷业”的心愿,极大地提升了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易地扶贫搬迁”成就了“跨越式”小康。(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