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0专题汇总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要闻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权威解读丨牢牢把握《建议》的逻辑主线

2020

/ 12/01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郝宪印

手机查看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权威解读

  ●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握新发展阶段;从创新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我国“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抉择的高度,构建新发展格局

山东深观察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贯穿《建议》的一条明确逻辑主线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充分体现了《建议》的基本精髓,也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指引。

  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握新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02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写入十六大修改的《党章》:“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沿用了十六大的说法。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不难看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因此,“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质言之,新阶段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新发展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没有改变。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持续提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的质量,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

  从创新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基本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全面系统深刻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新发展理念提出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其贯穿和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方面建设,创新发展动力澎湃,协调发展多点开花,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开放发展引领潮流,共享发展惠及民生,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完成。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现代化发展大局,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发展理念是统管全局的战略性指导方针。推动“十四五”时期现代化事业发展,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发展阶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还要深刻认识到,新发展理念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展望“十四五”,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才能够有效解决发展中的创新动力不足、内外联动不够、合作互利不强、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进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特别注重坚持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动力。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此,我们必须强化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改革科技体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作为一个大国,科技如果不能自强自立,创新如果不能引领发展,就永远不会成为强国。

  从我国“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抉择的高度,构建新发展格局

  《建议》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着眼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纲举目张”的重大战略意义。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日益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加凸显,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如此情况下,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这种此消彼长的新态势是党中央作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全球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是现代大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国内循环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完全可以实现经济活动的畅通循环。这个循环要畅通起来,就必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特别是供给体系和国内需求要更加适配。因此,新发展格局坚持从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出发,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同时,把实施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决不是要形成封闭的国内循环,更不是走闭关锁国的老路,而是要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目的就是要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才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不断满足国内需求,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从而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决议》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