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0专题汇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住房稳了 高铁通了 钱包鼓了

2020

/ 07/29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毛鑫鑫

手机查看

  7月的齐鲁大地,雨水丰沛,生机勃发。从黄河滩区到沂蒙老区,处处涌动着干群合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热潮。

  为了早日圆群众的安居梦,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为了补齐老区经济发展短板,高铁开进了沂蒙山;为了让脱贫群众奔向更美好的生活,乡村产业在广袤的田野上蓬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现在,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即将成为现实。

  滩区群众迎来新生活

  “在这儿干一天活能挣100多元,而且眼看着自己的新房子一天天盖起来,甭提有多高兴了。”7月25日上午,记者见到59岁的曹秀芳时,他正和工人们在鄄城县旧城镇大邢庄村台社区建设工地上忙碌着。再过2个月,他就能告别“水窝子”,住进朝思暮想的新家园。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这曾是很多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曹秀芳所在的旧城镇巩庄村距离黄河河道仅有1公里,“1996年发大水,村里积水有2米多深,地里庄稼都被淹了。”他回忆道,家里的旧房子墙上有不少裂纹,墙皮多处掉落,也没置办像样的家具,总担心洪水来了就冲坏了。

  如今,4.36米高的村台之上,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二层“小别墅”,“旧城”换了新颜。旧城镇党委书记王健介绍,旧城镇就近就地筑村台是黄河滩区迁建项目之一,涉及22个自然村5721户17894人。其中,大邢庄村台社区建设安置房222栋741套,目前,主体建设包括室内外装修已基本完成,管网、道路、消防等基础设施完成80%。

  “这村台又高又结实,建房子用的钢筋、水泥都是最好的,再也不用怕被洪水冲塌了!”曹秀芳老两口分到了一套72平方米的房子,3个儿子家也分别分到了房子。“将来孙子、孙女可以到配套建设的学校上学,俺们也看看在创业中心找个工作。”说起今后在新家的生活,曹秀芳充满期待。

  不仅要让群众搬得出、住得好,还得能致富!巩庄村党支部书记巩永成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巩永成说,最近有不少企业来考察过新社区的创业中心,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将会陆续进驻。将来把村里的土地流转了,村民有土地流转的一部分收入,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沂蒙老区发展加速度

  正值桃子大量上市的季节,在蒙阴县野店镇毛坪村,众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有机桃种植示范基地的销量较往年大幅提升。

  “以前有些客户对我们的农产品感兴趣,但一听交通很不方便,就直打退堂鼓,白白丢了很多订单。”众邦农业负责人霍玉祥说。

  困境如何破?

  去年11月26日,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日照至曲阜段提前一年开通运营,临沂境内一次开通临沂北站、厉家寨站、莒南北站、费县北站、蒙山站5座高铁站。自此,沂蒙老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的历史彻底改变,沂蒙人民迈入了高铁时代。

  助力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多,临沂北站开设了农产品展销区,其中就有毛坪村的苹果、桃、蜂蜜等。“不少南来北往的旅客品尝到了我们的优质产品,有的直接购买,有的拿走名片。”霍玉祥说,企业为毛坪村200余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农资,并进行订单收购,相比种普通桃,种植户每亩增收2000元。

  瞄准村增收、民变富这一目标,毛坪村还充分发挥绿水青山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既需要走出去,也需要引进来。”临沂市扶贫办派驻毛坪村第一书记杨晓飞感慨道。2018年下半年,他组织村干部去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学习,交通工具是一辆面包车,早上5点走,下午6点多才到。而就在去年12月,村里经营民宿、农家乐的年轻人再去莫干山学习的时候,乘坐高铁不到5个小时就到了。

  在高铁的带动下,沂蒙老区的旅游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据山东中铁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文化旅游事业研发部部长王斌介绍,铁路部门与沿线文旅部门合力打造“高铁+旅游”模式,推出“高铁+景区”门票优惠、“车站+景区”无缝对接、高铁商旅专属通道等服务和精品旅游线路。“高铁为沂蒙老区经济发展装上了‘加速器’,让新时代老区人民生活更加精彩。”

  扶贫产业助农稳增收

  “来,马利,这是你的,一共110800元!”7月25日下午,在菏泽市定陶区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合作社理事长马化彬正在给22个大棚承包户发这3个月的收益。

  回到几年前,马利还靠在家养鸭子过活,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小日子过得很是紧巴。

  “去我那儿种棚吧!”2018年,在得知马利的生活情况后,马化彬主动上门找到他,“菌种、技术、销路都由我负责,你只管种,到时候收获的食用菌由合作社统一回收,不用担心赔钱。”

  有了合作社兜底,马利大胆尝试起来,如今承包的3个黑皮鸡枞菌养菌大棚,按照每棚3万斤的产量计算,刨去人工成本,每棚可获得净利润8万元左右。“这个赚钱有把握,俺儿子、侄子原来在外面打工,今年也都不出去了,爷仨在合作社里比着干!”

  在保障承包户收益的同时,合作社还为2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奔小康。

  “活儿不多,每个月能收入1500元。”在合作社的扶贫车间里,定陶区天中办事处周庄村68岁的村民路秀银正在忙着削菇。她的丈夫因病导致半身不遂,没有劳动能力。2018年,相关部门介绍她到这里打零工。“家里的2亩多地都流转出去了,每亩一年能收入925元。另外,每年还享受扶贫项目分红,再加上子女赡养、养老金等收入,俺老两口生活没问题。”

  马化彬介绍,合作社先后承接了李竹匠扶贫大棚、街道扶贫大棚等扶贫项目的建设运营,累计上交项目收益分红180余万元、社区集体收入30万元,解决了500余名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问题,成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