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1专题汇总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焦点新闻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专题报道③丨“有没有”到“好不好”,山东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2021

/ 06/14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张春晓 齐静 刘一颖 王召群 蔡明亮

手机查看

  2020年,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9697.8万人,位居全国第3位;2020年,全省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63所,新增幼儿学位30.1万个;100个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和100项主题式服务事项,实现“一链办”“一次办”“极简办”……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

孝兴家园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集中安置区(2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6月11日起,大众日报重磅推出大型全媒体报道“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潮涌海岱满目新”,通过述评、专题报道、蹲点报道、视频等全媒体手段,记录山东牢记嘱托奋勇前行的铿锵步履和举措成效,生动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目前已经推出重磅述评《潮涌海岱满目新——山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述评》,专题报道第一篇《脚踏实地,山东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第二篇《打造齐鲁样板,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今天,推出专题报道第三篇《永葆为民初心,绘就全面小康幸福图景》,聚焦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简版

  永葆为民初心,绘就全面小康幸福图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2018年6月,总书记视察山东,进社区、问菜价,入农户、话收入,深情厚望和暖心关怀,如阳光般温暖了亿万齐鲁儿女的心。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在海岱之间徐徐铺展。

  全面小康成色愈加饱满

  牢记嘱托,面对1亿多山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山东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处发力,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

  ——看投入。近几年,山东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去年全省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20%以上。

  ——看收入。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726元和1875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2年的2.58:1缩小到2.33:1。

  ——看脱贫。5年攻坚,全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51.6万人,60多万黄河滩区群众今年将全部实现安居梦。

  ——看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至3096.3万人、4587.7万人;2020年,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9697.8万人,位居全国第3位。60周岁以上老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在山东一律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6项政策。

  今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山东持续刷新“民生高度”。

  新就业形态活力持续迸发,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山东在全国首创建立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

  出台“六稳”落地见效30条、稳定扩大就业20条等政策措施,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2.7万人;

  以铁的决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山东实现全省所有获证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建立起基于风险管控的精准监管机制;

  ……

  扎扎实实惠民生解民忧

  从2019年确定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2020年全部完成,到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再度开出重点民生项目清单;

  从省委带领齐鲁儿女战风斗雨抗击台风,到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全力救治,全面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山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将“人民至上”落实到一项项具体行动中,扎实做好民生工作的导向亦十分明确: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去年,山东将9类350万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提升22%以上。

  不断发力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工作,并实施了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2020年,全省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63所,新增幼儿学位30.1万个。

  将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十强”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医养结合示范省。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筹建康复大学,扎实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建设……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民生新跨越

  步入“十四五”,山东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民生跨越,善借市场的力量,善走创新的路子,善用整合的办法,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改革,企业养老保险委托运营基金五年到期收益率35%以上;

  省级层面“组团”开展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实实在在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持续打造“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民生“礼包”更加厚重。

  近年来,围绕公众关心的就业、社保、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山东努力提供从生到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惠民服务,打造了义务教育入学“零跑腿”、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刷”、养老待遇资格“静默认证”等一大批智慧应用。

  100个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和100项主题式服务事项,实现“一链办”“一次办”“极简办”,公共服务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文如下

  永葆为民初心,绘就全面小康幸福图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2018年6月,总书记视察山东,进社区、问菜价,入农户、话收入,深情厚望和暖心关怀,如阳光般温暖了亿万齐鲁儿女的心。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在海岱之间徐徐铺展。

  这是不断刷新的“民生高度”,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处用力,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

  全面小康成色愈加饱满

  “小区变化太大了!有亲戚来,以为是走错地方了!”68岁的田中美乐得合不拢嘴。

  亮堂一新的外立墙面、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干净整洁的沥青路、修葺有序的绿化景观……在济南市历下区燕山街道紫香园小区住了20多年,田中美终于如愿以偿过上了“新生活”。5月12日,“新生活”再添一笔:自己的单元开始加装本小区第一部电梯。

  从过去的“脏乱差”到今日这番“新光景”,紫香园小区实现“逆生长”始自去年被纳入燕山街道“东源路片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

  “从‘单一小区整治’到‘集中连片改造’,不光是范围、面积的扩容,更是理念的转变。”燕山街道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人郎海昌说,水电气暖、雨污分流、光纤网络联动改造,让老旧小区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而统筹建设片区大食堂、日间照料中心,则让东源路片区5个小区的1444户居民,被纳入共享的“15分钟生活圈”,美好生活“近在咫尺”。

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办事处席家庄村的千亩油菜花迎来盛开时节。金黄的油菜花海随风摇曳,宛若童话世界一般,吸引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游玩。(徐舟)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2018年6月,总书记在视察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时强调。

  在如今的上流佳苑社区,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想散步,家门口就有“口袋公园”和“山头公园”;想看书,区里就有两座国家一级图书馆……于细微处,见民生服务之精细与丰富。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

  牢记嘱托,面对1亿多山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山东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处发力,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

  ——看投入。近几年,山东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去年全省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20%以上。

  ——看收入。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726元和1875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2年的2.58:1缩小到2.33:1。

  ——看脱贫。5年攻坚,全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51.6万人,60多万黄河滩区群众今年将全部实现安居梦。

  ——看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至3096.3万人、4587.7万人;2020年,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9697.8万人,位居全国第3位。60周岁以上老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在山东一律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6项政策。

  “这些年山东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全面小康‘成色’愈加饱满。”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王格芳如是说。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小康有不同的愿景。

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村民刘亚楠正在蔬菜大棚内直播带货。刘亚楠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她利用专业所长,“试水”直播带货。(徐舟)

  今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山东持续刷新“民生高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过亿”省份,山东不仅实现让劳动者“好就业”,更努力让劳动者实现“就好业”。

  21岁的蒙阴小伙宋英杰,是美团蒙阴站的一名外卖骑手,每天骑着电动车送四五十单、行程100多公里,每个月稳定收入5000元。让他惊喜的是,从今年5月开始,他有了一份总保额为100多万元的意外伤害险。

  新就业形态活力持续迸发,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山东在全国首创建立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宋英杰就是受益人之一。

  “2018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上下功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夏鲁青介绍,通过出台“六稳”落地见效30条、稳定扩大就业20条等政策措施,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2.7万人。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7.6万人,同比增长23.13%。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山东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强省”列入“九个强省突破”,健康山东跑出“加速度”。无论是基层卫生所,还是城市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跨越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9岁。

  以铁的决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山东实现全省所有获证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建立起基于风险管控的精准监管机制。在聊城,一批“农业首席质量官”活跃在农产品质量管理第一线,从种植到出厂检测层层把控,给农产品加设了一把“安全锁”。

  民生福祉的内涵日益丰富,美好生活的图景也日渐清晰。

  这是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聚焦“急难愁盼”处用心,“两只手”协同发力——

  扎扎实实惠民生解民忧

  家住济南市建设路世纪佳园的孙女士,每周都要接送孩子去长清区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上学。以前她要走经十路、绕城高速,很麻烦还堵车,现在出门不远,向西一直直行就能到达,非常方便。今年2月,济南市出了名的“卡脖路”——刘长山路最后一段瓶颈路打通,全线实现双向六车道,东西交通又增加一条顺畅的“大动脉”,很多像孙女士一样的市民点赞:“济南市第二条‘经十路’来了!”

  最近,还有这样一则让人印象深刻的“暖新闻”:为解决市民出行“停车难”,潍坊市在先期推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放公共场所供市民限时免费停车,并在省内率先开放城区道路免费停车。截至5月25日,全市已开放停车泊位35万多个。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一条“卡脖路”的打通和一条破解“停车难”的新政,折射的是共同的“为民情怀”。要抓住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持续精准发力、有序有力推进,同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基本、补短板,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2021年1月24日,微山县渔民们在拉网捕鱼。(李立)

  从2019年我省确定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2020年全部完成,到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再度开出重点民生项目清单;

  从省委带领齐鲁儿女战风斗雨抗击台风,到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全力救治,全面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山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将“人民至上”落实到一项项具体行动中,扎实做好民生工作的导向亦十分明确: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上个月刚领到2000元临时救助金,现在每个月又能领到565.5元的低保救助金,家里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这几天,临邑县恒源街道张庙村村民许有林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今年3月,许有林的妻子突发疾病,丧失行动能力,需长期卧床,为照顾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许有林无法外出打工。低保救助,让这个家庭重燃希望。

  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民生温度。去年,山东将9类350万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提升22%以上。省民政厅副厅长赵立杰表示,缩小城乡低保标准比,是今后重要的工作内容,到“十四五”末,力争把标准比缩小到1.3:1以内。

  一“老”一“小”问题,最是牵动人心。

  5月14日上午,平阴县孝直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科学发现室”,20名“大一”班的孩子,正在老师指导下组装望远镜。“我们园承担周边6个村的幼儿教育,虽然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但因为有各级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园里也建了能动手实践、探索发现的‘科学专室’。”孝直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园长王红霞笑言。

  为破解“入园难”“入园贵”,山东不断发力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工作,并实施了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2020年,全省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63所,新增幼儿学位30.1万个。无论“城市娃”还是“农村娃”,都能在家门口读上优质园。

  做好民生工作,山东始终注重政府、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在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调动社会力量,激发市场活力,让公共产品供给稳步改善,破解民生难题有了“新思路”。

滕州市东郭镇西郭村委为特困老人集资建房后,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走访老人。(李立)

  在泰安市泰山医养中心,只要天气好,80岁的孙兆桐和老伴儿都会出来晒晒太阳。去年,孙兆桐在家偶然摔伤,虽无大碍,却让两个子女特别担心。“子女很孝顺,但我们不想把孩子拴在身边,就搬到了这里。”孙兆桐老人说,中心设施环境好,休闲活动多,还有医护人员在身边,自己和孩子们都放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山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2.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0.90%。这既是不小的民生压力,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山东将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十强”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医养结合示范省。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筹建康复大学,扎实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建设……山东医养健康产业全面起势、蓬勃发展,产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山东推出的这些举措不是‘应急招式’,而是让民生各领域之间、民生福祉和经济增长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探索促进民生改善的新发展模式。”山东省社会养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子美认为,这是治理能力的重要提升。

  这是持续加码的“民生力度”,聚焦“重点关键”处用情,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民生新跨越

  扩大民生保障范围、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需要改革来推动;扎实的民生举措、暖心的民生实事,需要长效机制来固化。步入“十四五”,山东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民生跨越,善借市场的力量,善走创新的路子,善用整合的办法,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突出重点、紧盯关键,集中“火力”,啃下“硬骨头”。

  当前,新冠疫苗接种正在齐鲁大地有序推进。东营将全市划分为6098个小网格,配备6100名网格员,实现了接种人群精准定位。“我们将符合接种条件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储备范围,由辖区卫生健康部门根据接种需求统筹安排,确保居民对疫苗接种应知尽知、应种尽种。”东营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鲍建强说。

  去年以来,山东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作为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之首,强力推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山东公共卫生“应急”突破,成为民生领域深化改革最直观、最生动的“观测窗口”。

  制度创新、统筹推进,民生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

  “您好,我们是烟台反诈骗中心。您刚接的电话是诈骗电话,您没相信他吧?有没有透露个人信息?”这是5月19日上午,烟台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民警孙振东,在15分钟内拨通的第8个提醒电话。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发展最快、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工作体系,成立省市县三级反诈骗中心,布建“全省通讯信息诈骗技术防范平台”……仅2020年,山东就为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5亿元。“下一步,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做强技术反制,筑牢技术防范‘防火墙’。”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李民说。

在淄博市淄川电商培训学校举办的农村电商培训班上,来自西河镇27个村学员,正在学习掌握电子商务知识。(翟慎安)

  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改革,企业养老保险委托运营基金五年到期收益率35%以上;

  省级层面“组团”开展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实实在在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持续打造“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民生“礼包”更加厚重。

  近年来,围绕公众关心的就业、社保、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山东努力提供从生到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惠民服务,打造了义务教育入学“零跑腿”、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刷”、养老待遇资格“静默认证”等一大批智慧应用。

  100个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和100项主题式服务事项,实现“一链办”“一次办”“极简办”,公共服务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换位思考、亲身体验,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当前,全省各级各部门正致力于推动服务理念重塑、管理模式再造、办事方式转型。全省人社干部,全员以办事单位群众和经办工作人员“两种角色”走流程,找痛点、疏堵点;全省卫健系统,各级党组织负责同志走进村居场站、走进患者家中、走进科室诊室、走进工厂车间,现场体验发现问题……

  让群众“出题”,请群众“阅卷”,民生改革进一步改到群众的心坎上。

  行到半途须努力,欲登绝顶莫辞劳。永葆为民初心,永葆奋斗精神,“赶考人”将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人民幸福镌刻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把更多“幸福花开”的故事,写进亿万人民的心间。(本报记者 张春晓 齐静 刘一颖)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