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女博士“下乡”种玉米

2021

/12/2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陈洋洋 张珈玮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张珈玮 烟台招远报道

  “妈妈!妈妈!我好想你!”10月29日夜晚,80后“玉米博士”薛艳芳一家三口通过一场越洋的视频连线,实现了他们的线上“团聚”。孩子隔着屏幕喊妈妈的一幕令薛艳芳红了眼圈。

  一家三口相隔两国三地的“云团聚”

  薛艳芳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青年拔尖人才,也是一名海归女博士。2021年6月,薛艳芳主动报名,成为山东省农科院第二批314名“组团下乡”科研人员中的一员,来到烟台招远。此时,她的丈夫正在荷兰做访问学者,年仅6岁的孩子在家跟着奶奶生活。就这样,一家三口过起了分处两国三地的生活。

  薛艳芳挂职的地方是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下乡”后,她有了两重身份——合作社的科技副总和玉米地里忙前忙后的“农民”女博士。

  来到招远后,薛艳芳虽牵挂家中的幼子,但对工作极其负责的她,还是一心扑在了合作社的玉米地里。无论烈日下,还是风雨中,总能看到她在地里忙碌的身影。

薛艳芳在地头收集玉米样本,准备下一步研究用。

  “薛博士可厉害了,种玉米是一把好手!”说起薛艳芳,合作社的许多农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薛博士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合作社负责人杨瑞山感激地说,薛博士看起来是个瘦弱的女性,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怕苦不怕累。杨瑞山说起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儿:今年夏天太阳最晒的时候,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薛博士怕耽误干活,不肯离开玉米地,手捧几个包子在地头上吃,吃完接着“干活”。

  由于婆婆不识字,也不会用手机视频,相隔三地的一家三口很长时间没能在视频中“同框”相聚过。10月29日晚上,孩子打电话说想妈妈,薛艳芳决定通过电话教婆婆和孩子尝试视频连线,一番手忙脚乱后,终于连线成功。当孩子隔着屏幕喊“妈妈,我想你”时,薛艳芳眼圈红了。

  在这场特殊的连线中,薛艳芳还第一次通过网络“隔空”带娃儿,通过视频辅导了孩子的学习。

  “我俩都是博士,但是我俩都没空教自己孩子。”薛艳芳说,她曾担心孩子埋怨自己,但视频里当她听到孩子说“妈妈,我支持你下乡为农民伯伯做贡献”时,心里还是非常欣慰。

  “两口子都是博士,年幼的孩子却跟着不识字的奶奶在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博士家庭,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招远指挥部指挥长、玉米研究所所长齐世军感慨地说。

  农民亲切称呼她“玉米博士”

  “薛博士是我们玉米所非常优秀的青年博士,一向表现非常突出。”齐世军说,近年来,薛博士曾主持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8项。

  薛艳芳和玉米所的博士们到招远后,把鲁单510、鲁单608、鲁单9088、鲁单2016等系列玉米新品种带到了合作社,在当地开展实施了夏玉米高产攻关50亩、大面积示范方1000亩、新品种筛选试验60 亩、苗头品种示范20亩等多个项目。

当地的农民们都称呼她“玉米博士”。

  “她在这里的人气挺高,农民们都称呼她玉米博士。”齐世军说,为了玉米高产,薛艳芳和玉米所的同事们还把农科院的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工程项目、国家/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项目等带到了招远。

  在技术上,薛艳芳和同事把广适高产耐密抗倒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筛选、有机无机微肥配施、水肥一体化、宽窄行密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籽粒机收配套烘干设备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也带到了合作社的玉米地里。

  2021年9月29日,在合作社的强烈邀请下,薛艳芳作为玉米所和合作社的代表,与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结成“种业公司+专家+粮食种植合作社”的三方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方利益共同体指的是合作社负责提供玉米标准化生产和示范基地,种业公司负责为合作社提供高质量玉米种子,并联合在招远市开展良种(鲁单510)推广;我作为科技人员,愿以良种良法配套为目标,开展两方技术支撑,并起到纽带作用。”薛艳芳介绍说。

  “博士下乡挂职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像薛艳芳这样优秀的博士们将长期扎根在这里,做好三方合作,真正形成‘种业公司+专家+合作社’三方利益共同体,切实打通品种与技术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齐世军感慨说,将来,博士们将长期助力招远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