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常住人口超1亿,人口增量全国第四

5月2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山东省统计局局长辛树人分别从人口情况、地区人口情况、人口性别构成情况、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人口受教育情况、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六方面发布了山东省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更多

[4]当前系统环境不支持播放该视频格式
发布会介绍
时间: 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 点:南郊宾馆俱乐部四楼小礼堂
发布人:山东省统计局主要负责同志等
发布内容: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情况
文字直播
间隔 手动刷新
2021年05月20日
  • 15:13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 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统计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情况。(摄像 张大卫 图文发布 崔雅伦 导播 申家鑫)
  • 10:01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张桂林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辛树人先生,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姜西海先生,省统计局城镇化和人口就业统计处(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处)处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定新先生,介绍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辛局长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 10:05省统计局党组书记 辛树人

      在国务院人普办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精心组织、通力配合,52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艰苦努力、无私奉献,广大普查对象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了普查准备、登记复查和数据处理等主要工作任务。通过普查,获得了丰富翔实的人口统计数据,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山东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得到了国务院人普办的充分肯定,普查结果客观反映了我省人口实际情况。
  • 10:20省统计局党组书记 辛树人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七人普工作。刘家义书记、李干杰省长等31位副省级以上领导均参加了人口普查登记。刘家义书记、李干杰省长分别做出重要指示。省政府成立由王书坚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七人普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普查相关工作。
      山东人口众多,与历次普查相比,此次普查情况更为复杂,还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冷冬严寒的影响,各项工作难度都非常大。尤其是普查摸底开始的第一天,青岛就通报了3例新冠肺炎疫情,使我省普查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但是全省广大普查工作者充分发扬大无畏的精神,顶风冒雪,执剑逆行,取得了疫情防控和普查工作双胜利。
      普查期间,我省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普查机构;层层制定了普查工作规划和进度图;开展了普查综合试点和专项试点;制作备齐了普查所需物资;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跨级进行了业务培训;完成了52.1万普查小区划分、2038万个建筑物标绘;开展了户口整顿工作;完成了摸底和入户登记;组织了部门行政记录比对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全省广大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质量第一,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做到了“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错项”,打赢了人口普查攻坚战。
  • 10:22辛树人

      二、普查主要数据
      根据国务院人普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并报国务院人普办、省政府批准,我省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以公报形式发布,共分一至六号:分别为全省人口情况、地区人口情况、人口性别构成情况、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人口受教育情况、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
      下面,我将公报主要数据介绍如下。
      (一)全省人口总量。全省常住人口为10152.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9579.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73.4万人,增长5.99%,年平均增长率为0.58%。十年来山东人口增量位列全国第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二)户别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518.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486.8万人,集体户186.1万户,集体户人口为665.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0人,比2010年的2.98人减少0.28人。家庭户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三)民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062.2万人,占99.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0.5万人,占0.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加555.5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7.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增长0.13%。山东作为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不多,但55个少数民族成份齐全,各民族在山东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四)地区人口。16个地级市中,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市有2个,分别是临沂市1101.8万人、青岛市1007.2万人,其中青岛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有2个市在 1000万人至900万人之间,分别是潍坊市938.7万人、济南市920.2万人。有2个市在900万人至800万人之间,分别是菏泽市879.6万人、济宁市835.8万人。有4个市在800万人至500万人之间,分别是烟台市710.2万人、聊城市595.2万人、德州市561.1万人、泰安市547.2万人。有6个市在500万人至200万人之间,分别是淄博市470.4万人、滨州市392.9万人、枣庄市385.6万人、日照市296.8万人、威海市290.7万人、东营市219.4万人。
      与2010年相比,青岛、济南、日照三市的人口总量在全省排位分别提升1个位次,济南、青岛两市的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加强,省内中心城市核心地位不断巩固。
      (五)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143.3万人,占50.66%;女性人口为5009.5万人,占49.34%。总人口性别比(指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67,与2010年相比提高0.34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指以每年出生的女婴为100,出生男婴对女婴的比例)为111.95,较2010年下降7.45,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5,全省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六)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906.3万人,占18.78%;15-59岁人口为6124.4万人,占60.32%;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22.1万人,占20.9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36.4万人,占15.13%。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3.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3个百分点,表明生育政策调整在我省效果明显;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9.19个百分点,但总量仍超过6000万,位列全国第二,劳动力人口资源依然充沛;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1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成为我省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省情。
      (七)受教育程度。全省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60.3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55.3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694人上升为14384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908人上升为14334人,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3年增至9.75年,文盲率由4.97%下降为3.26%,降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表明我省人口素质持续提高,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卓有成效。
      (八)城乡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401.4万人,占63.0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751.3万人,占36.95%。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39.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065.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3.34个百分点。十年来,我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成效显著,与上一个十年提高11.56个百分点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
      (九)流动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2802.7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728.3万人,流动人口为2074.3万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12.9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661.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04.60%,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208.38%,流动人口增长82.98%,分别比全国高16.08、15.72、13.25个百分点。省内流动人口增长80.18%,跨省流动人口增长95.17%。说明受我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户籍制度改革及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规模大幅增加。
      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成功,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工作人员的勇于担当,得益于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普查一线,多视角、全方位、高密度对人口普查进行宣传报道,使“大国点名、没你不行”深入人心,为全省人口普查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更离不开广大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正是一亿山东人民的积极参与,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我们才能顺利的完成普查任务。借此机会,我代表省人普办、省统计局,向给予人口普查工作支持和帮助的有关部门和单位、新闻媒体和记者、向积极配合人口普查的广大普查对象,向辛勤工作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详细的数据,正在整理、分析中,我们将以百倍努力,充分挖掘普查数据价值,发挥普查数据作用,为促进全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提供强有力的人口数据支撑。
      谢谢大家!
  • 10:23记者

      国家统计局宁吉喆局长在5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我国这十年人口的变化情况,那么作为总量排全国第二名、人口过亿的大省,我省这十年人口情况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全国相比有什么不同?
  • 10:26辛树人

      首先谢谢你的提问。宁局长在国家新闻发布会上分别从人口总量、人口素质、人口性别比、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流动情况和人口城乡分布六个方面介绍了全国的人口变化情况,山东作为人口过亿,占全国人口7.19%的大省,人口变化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从人口总量看,2020年我省规模持续扩大。常住人口为10152.7万人,总量排全国第二位,是两个人口过亿的省份之一。这十年增加了573.4万人,排全国第四位,增长了5.99%,年均增长率为0.58%,相比上个十年0.63%的年均增长率有所回落,人口增长趋势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0.05个百分点。
      第二,从人口素质看,我省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3年增加到9.7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16-59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盲人口相比2010年减少144.9万人,文盲率由4.97%降为3.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总量全国第一,这些人受教育水平保持稳定且普遍偏低,导致我省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文盲率偏高。
      第三,从人口性别比看,总人口性别比结构合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改善。总人口性别比为102.67,与十年前的102.33基本持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95,较2010年下降7.45,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5,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改善主要是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日益淡化、国家人口生育政策变化、国民经济增长和我省生育政策落实得力等多种因素导致。
      第四,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我省少儿人口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3个百分点,表明生育政策调整在我省取得了积极成效。我省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但是总量仍然超过6000万,位列全国第二,表明我省劳动力资源依然充沛。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0个百分点,表明我省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
      第五,从人口流动情况看,流动规模扩大,流动更加频繁。与201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长82.98%,高出全国13.25个百分点。省内流动人口增长80.18%,跨省流动人口增长95.17%。这十年来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表明我省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第六,从人口城乡分布看,城镇常住人口大幅增加,城镇化率显著提高。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401.4万人,占63.05%,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39.3万人,比重提高13.34个百分点。我省城镇化率和城镇化率增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省人口基数大,城镇化率增速变化相对平缓。二是我省是农业第一大省,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农业农村经济发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意愿。三是全国流动人口大多为农村区域流向城镇区域,由此,对于流入省份,流动人口增加,扩大了城镇化率的分子;对于流出省份,流出人口减少,缩小了城镇化率的分母。两者都会导致城镇化率的上升。而我省流动人口虽然数量大,但占比低,对城镇化率提高的推动力相对不足。
      总的来看我省这十年的人口变化情况,常住人口总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大幅增加,城镇化率显著提高。但同时人口增长趋势在逐渐放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有所下降,老龄化程度加剧。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下一步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和特点,进一步分析解读,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更好的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谢谢!
  • 10:27记者

      请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省各地及区域人口有哪些新的变化特点?尤其是省内大型中心城市人口发展变化情况,能否为我们再详细解读一下?
  • 00:00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 姜西海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由于各地区域环境、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不同,人口发展各有特色,就全省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全省各地人口数量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省常住人口总量为10152.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573.4万人,增长5.99%。从各地区看,全省16个市中有15个市常住人口保持稳定增长,有5个市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依次为青岛、济南、临沂、东营和菏泽。
      二是大型中心城市吸纳能力强,人口集聚效应显现。从人口总量排名看,济南常住人口920.2万人,人口总量在全省排名由六人普的第5位提升到第4位;青岛常住人口1007.2万人,首次突破千万,排名由六人普的第3位提升到第2位。从常住人口增速看,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青岛增速为15.57%,高出全省9.58个百分点,增幅位居16市之首;济南增速为13.44%,高出全省7.45个百分点,增幅排全省第2位。从人口增量看,济南、青岛常住人口十年增加均超百万,两市合计增加244.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增量的42.7%。表明济南和青岛作为我省大型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临沂作为我省面积最大的地区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多年位居全省上游,是国家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被誉为“商贸名城”和“物流之都”。货物流资金流也带来了人才流。这次人口普查显示,该市常住人口1101.8万人,稳居全省第一,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9.75%,高出全省3.7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东营人均GDP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全省最少,但增速较快,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7.77%,高出全省1.78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4位。
      四是不同经济区域常住人口均保持稳步增长。普查资料显示,省会经济圈常住人口为3706.4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06%;胶东经济圈常住人口为3243.5万人,增长6.78%;鲁南经济圈常住人口为3202.8万人,增长6.27%。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区常住人口为2637.6万人,增长10.84%。主要区域常住人口均保持稳定增长,胶东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增速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区常住人口增速较快,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5个百分点。
  • 10:38记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后,大家比较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请问,山东老龄化情况如何?能否做一下具体的介绍?
  • 10:39辛树人

      谢谢您的提问。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一个全国性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性问题。我省也同样面临老龄化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省老龄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庞大。2020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2.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0.90%,占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8.04%;65岁及以上人口1536.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5.13%,占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8.06%。
      二是老龄化进程加快。与2010年相比,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709.0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593.4万人。十年间,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例分别提高6.15个百分点和5.29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提高幅度比较,分别增加3.00个百分点和3.57个百分点。
      三是未来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深。2020年我省55-59岁年龄组人口数为776.6万人,50-59岁年龄组人口数为1691.0万人。可以看出,未来几年,我省将有大量人口步入老年行列,老龄化呈现出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我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效应显现。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山东人口发展史上两次人口增长高峰。两次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如今相继步入老年行列,形成了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
      二是生育率降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省总和生育率快速下降至更替水平2.1以下,在缓解人口过快增长压力的同时,也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三是人均寿命延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人均寿命明显延长。2020年我省高龄老年人口数量明显增多,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由2010年的182.16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283.05万人,增加100.89万人,增长55.39%。
      四是跨省外来老年人口略有增加。2020年我省老年人口净流入3万人。这是由于我省经济环境较好,社会安全稳定,尤其是山东半岛沿海区域很适宜人类生活,吸引了一部分外来老年人买房养老,对我省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带来一定影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科学应对,主动作为,把医养健康产业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启动了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工作,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山东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我想,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使我省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大的提升。
  • 10:40记者

      刚才辛局长提到我省人口素质持续提高,文盲率不断下降,下降幅度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请问此次人口普查结果反映出我省人口受教育情况有哪些特点,能否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 10:40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 姜西海

      谢谢您的提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2020十年间,我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强力实施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成效显著,全省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情况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特点。
      一是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75年,比2010年的9.03年提高0.72年。
      二是高学历人口数量大幅增加。2020年我省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60.3万人,比2010年增加627.9万人,增长75.42%。
      三是文盲人口大幅减少。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为330.8万人,比2010年减少144.9万人,文盲人口主要是上世纪50年代之前出生的老年人群。文盲率下降1.71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年来我省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
      四是劳动年龄人口素质大幅提升。我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0年,比2010年的9.74年提高1.06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学历为大学专科的有736.6万人,比2010年增长49.31%,大学本科的有588.5万人,增长86.1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66.5万人,增长185.08%。劳动年龄人口素质大幅提升,有助于我省人口红利实现由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
      五是人才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每10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超过2万人的有济南、青岛和东营3市,1万人到2万人的有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泰安、滨州、济宁和枣庄9市。济南、青岛两市吸引了全省53.70%以上的博士和46.57%的硕士,成为全省人才集聚的高地。
  • 10:41记者

      从国家普查公报发布数据看,我国流动人口已达3.7亿,较10年前大幅增加,请问这次人口普查山东流动人口的情况是怎样的?
  • 10:42省统计局城镇化和人口就业统计处(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处)处长 张定新

      流动人口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山东作为人口过亿的大省,人口流动情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次普查我们获得了真实可靠的人口流动数据。从普查结果看,山东人口流动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普查数据显示,在山东登记的流动人口共2074.3万人,占总人口的20.43%,与十年前相比,增加了940.7万人,增长82.89%,比上一个十年多增315.3万人。但与其他省份相比,山东人口的流动性相对不高,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低于全国26.04%的平均水平,人口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二是以省内流动为主。山东是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各地发展比较均衡,且已经形成多座百万人以上的大型城市,济南、青岛也已迈入特大城市门槛,能够提供较为多样的就业选择和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对省内人口的集聚作用明显。普查数据显示,山东省内流动人口为1661.4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0.09%,与十年前相比,增加739.3万,增长80.18%。
      三是跨省流入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受益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山东虽然地处京津冀、长三角、中原三个国家级城市群的交汇点,周边不乏超大、特大城市对人口产生虹吸作用,却仍然在过去十年保持了较为旺盛的人口竞争力。这次普查数据显示,跨省流入人口达到了412.9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9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01.3万人,增长95.17%,高于省内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2020年,跨省流出人口达到425.9万人,净流出13万人,与全省总人口相比仅为0.13%,人口流入流出总量基本平衡。
      四是跨省流入人口主要来自周边省份。从跨省流入人口的户籍地看,除经济发展因素外,地缘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普查数据显示,外省流入山东人口数量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是黑龙江、河南、河北、吉林和江苏,分别占15.30%、15.24%、8.37%、8.33%和6.85%,合计占全部跨省流动的54.09%。跨省流出人口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天津、浙江,流入到这5个省、直辖市的流动人口占我省流出人口的57.28%。
     
  • 10:46张定新

      总的来说,近年来山东经历了经济结构调整攻坚期、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措施有力有效,经济发展总体稳步向好,人口也保持了稳定增长。对人口流动也要辩证看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口自由流动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开放的人口流动有利于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也将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的监测,及时分析、解读相关数据,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统计信息支持。
  • 10:47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张桂林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杨镇,联系电话:81912126。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