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解决“三点半”难题,需去除“弹性”思维

2021

/03/0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熊苗

  海报评论员 熊苗

  不少家长苦“三点半”久矣。小学改成下午三点半左右放学,初衷本是为了给学生减负,没想到旧负未减,还增了新负。学生多出来的时间进了校外培训班和辅导班,竞争加剧,而家长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由于放学时间远早于下班时间,还形成了“三点半”的社会难题。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马光瑜在提案中建议,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在发布会上也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解决这个教育和民生问题,曙光再现。

  近年来,各地也在陆续探索“三点半”难题的解决途径。不少地方和学校推出了弹性放学制度,效果参差不齐:财政补贴到位的地方,课后服务覆盖范围和丰富程度都更好;补贴缺位,则老师积极性无法调动,家长仍然只能以校外培训班和辅导班看护为主。

  要解决“三点半”难题,首先需要包括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在内的社会各界统一认识。“三点半”出现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结果却事与愿违,最终减少了学生在校时间,一定程度上是减轻了学校和老师的负担。因此,下午三点半放学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延长在校时间也就并不能等同于给学校和老师“增负”,而是社会需要合力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只有统一这个认识,才能从思想上为这项教育改革扫清障碍。

  而改革要想持续推进,也离不开配套措施的跟进。一方面,要从其他地方着手减轻学校和老师负担,例如不属于老师本职工作的行政事务等,让老师能把精力全部用于教育教学;另一方面,通过资金支持和引入退休教师、校外教育资源等,缓解老师反映的待遇和工作量担忧,为改革提供更好的支撑。

  现实中的关键问题则是资金的来源。或者是全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是政府扶持一部分、参与学生家长负担一部分,各地财力和实际情况不同,需要量力而行。基本原则应是优先保障家长接送孩子时间对接的刚性需求,而后是课后服务的丰富性。

  当下,各地要解决“三点半”难题,必须去除“弹性”思维,给出明确的延长放学时间。刚性规定,会让家长和整个社会都有更稳定的预期;而“弹性”留出的空间,会让这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根本解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解决“三点半”难题,不仅可以让孩子进入更良性的教育生态,还可以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