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打响“眼睛保卫战”已刻不容缓

2021

/03/1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封

  于洪良

  近日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与媒体记者交流时,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大谈学生身体素质,其中一句“高一893个学生中有774个戴眼镜……”让人格外关注。因为这一比例高达86.6%!

  教育部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呈现高发性、低龄化、重度化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学生视力不良上升的速率已经开始超过城市。另据教育部2019年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为14.5%、小学生近视率为56%。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近视的成因是什么?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电子产品的滥用造成了过长、过量的用眼时间;另一方面,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尤其是户外的体育锻炼时间过短,加之不良的用眼习惯、生活方式等造成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现象。具体表现就是一些青少年玩手机游戏成瘾,空余时间几乎离不开手机,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也高度依赖平板电脑,而一些校园的课外实践更是离不开显示屏……尤其是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近视率出现了明显反弹。针对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线上教育的情况,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期间视力变化的调研结果显示,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

  “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是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也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唐江澎委员的这一番话振聋发聩。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副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教授也多次呼吁青少年视力不良,不仅仅是个人体质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决不能任其发展。

  如何防控近视?首当其冲的是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早发现、早干预,帮助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爱眼护眼好习惯。切实按照2018年教育部、卫健委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并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区、各学校的经验做法,下大气力扭转儿童青少年近视居高不下的局面。 按照毕宏生代表的建议,建立省市县立体化、家校社联动网格化、信息采集监控信息化、中西医结合化的“四化”防控体系,推广全生命周期眼健康信息系统,进行网格化防控。

  另外,全国设有眼视光医学等学科(专业)的30所高校和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的69所高职院校,要积极作为,迎难而上,联合攻关,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智力、人员、技术支撑等。

  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学校必须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让学生在线时间尽量短一点少一些,积极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家长思想上不能“近视”,要适度克制“报班”冲动,让孩子学业负担轻一点减一点。孩子居家时,不要动辄把手机、平板电脑扔给孩子,避免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和成瘾。家长要以身作则,最大限度放下手机,与孩子多开展互动,增进亲子交流,呵护好孩子们明亮的双眼。

  近视防控不全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只有社会各方都重视都参与都行动,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以攸关之心和切身之爱来呵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逐步淡化教育焦虑,才能化解近视防控路上的重重阻力,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很显然,落实上述举措,关键还在于教育评价改革、优化教育生态,积极引导学校、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教育政绩观以及成长成才观,以此推动政策的落实和推进。只有打赢这场“眼睛保卫战”,才能使青少年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者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杨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