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众网
许东
手机查看
许东
9月26日,“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开启了又一次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汤一介先生曾说:“只有深入发掘儒家思想的真精神,我们才能适时地开拓儒学发展的新局面;只有敢于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新问题,才能使儒学的真精神得以发扬和更新,使儒家在21世纪的‘返本开新’中‘重新燃起火焰’,以贡献于人类社会”。“和”思想作为儒家文明的核心范畴之一,是尊重差异性、追求共生性多重理念的聚合,是尊重历史性、融合时代性多向维度的交叉,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形成了温和包容的性格特质和谦和有礼的行为方式,为个人成长、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尊重差异性是儒家“和”思想的基础前提。《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经典名句道出了儒家“和”思想的内涵与特质。在“和”与“不同”之间的关系上,儒家认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不齐”“不同”是事物的本性和特质,是万物得以生长繁衍、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以儒家视角去看待世界,不同文明之间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只有特色差异之别。保持世界和谐稳定、推动世界发展进步一定要以尊重各国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前提。“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三国志》)。在多姿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去寻求“不同之和”,方能演奏出人类社会的华美乐章,达到儒家所倡扬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理想境界。
追求共生性是儒家“和”思想的终极目标。儒家尊重个体和文明的差异多样并不代表儒家之“和”止步于此。儒家之学是成就自我、成就他者、成就万物的社会之学、生命之学。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这种和谐共生、天下大同的美好社会蓝图,是历代众多儒者殚精竭虑描绘的美好画卷,囿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大同之境”虽然难以成为现实,但是“大同”思想对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当今世界,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表面看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利益与信仰的争斗,深层次原因是不同文明之间争夺社会秩序主导权的战争。化解文明冲突,促进文明交流,可以借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儒家文化共生理念,在对对方的价值观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追求两个平等民族主体之间求同存异,寻找文明差异的联通融汇,以达到美美与共、共同发展的完美状态。
在全球化视野下,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呈现出诸多新特征、新结构和新趋势,着眼于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以“和”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在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中,不断推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解决人类文明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责任编辑:马洪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