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2专题汇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基层声音

二十大代表在基层丨张连钢:初心不改奋进新征程 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2022

/ 11/1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帅

手机查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帅 报道

  从1983年入港工作以来,山东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张连钢扎根港口一线,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攀登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最高峰。抱着重病之躯,秉着“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决心,带领团队以报效国家、为国争光为己任,自主设计建成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球首个融入“氢+5G”的智慧码头,为全球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通道”第二场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作为第一位出场的代表,张连钢在聚光灯下讲述了全体山东港口人的奋斗故事。

  开全自动化码头先河

  彰显新征程精神特质

  时间拉回到2013年10月23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即“连钢创新团队”的前身,吹响集结号。张连钢临危受命,不顾肺癌病痛的折磨,在无资料、无经验、无外援的情况下,带领一个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攻坚克难,仅用3年半时间完成国外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不仅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还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回顾整个历程,却不像上述寥寥数语般简单。外界对团队的质疑声从来没有停过,团队到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对方根本不展示核心技术、关键数据。“在国外考察时不能下车,也不能拍照。我们想合作,但是对方不开放任何技术,这让我们体会到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跑不来的。我们决定自主研发,他们就说,你们要自主研发,成功的概率就是个零。这个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们,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斗志。”张连钢道出了当时的种种艰辛。

  自主创新有多难?40个闸口布局方案,3000次技术研讨会,7000个流程测试案例,十万次反复测试……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通宵达旦,是一次次挑战极限。就这样,身为老党员的张连钢带领团队经过15个月的日夜拼搏与奋斗,终于完成了码头的方案设计,在国外,完成这项工作至少需要三年。

  面对系统检验时出现的问题,项目团队立刻总结开发模式,从关键技术研究到方案设计,从仿真分析到实验验证,一步步将一个个创新设想变成切实可行的方案。2017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从概念设计变为了现实,首船平均装卸效率达到26.1自然箱/小时,一开港便创世界最高纪录。至此,张连钢带领团队将“革命+拼命”的精神刻进骨髓,开拓创新的品格融入血脉,自主设计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先河,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彰显新时代新征程所需要的精神特质。

  九次刷新装卸世界纪录

  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强港

  2018年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的号角,团队没有简单复制一期方案,而是握指成拳、勠力同心,始终瞄准国际领先的目标持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

  靠着众志成城、誓立潮头的团队精神,张连钢带领团队共梳理出1329项攻关课题,升级核心系统202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2019年11月28日,短短15个月,集合了“氢+5G”“全球首创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全球首创智慧监管系统”“全球首创基于商业智能(BI)的自诊断系统”等多项世界领先技术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投产运营,再次以中国创造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2021年10月份,张连钢继续带领团队与日照港的工友一起攻坚,又创造出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又一次以中国“智”造为全球港口智慧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连钢创新团队”自主研发完成了全球算法更智能、功能更丰富、架构更先进、运行更敏捷、界面更友好的“云原生+”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该系统实现了从底层软硬件到上层应用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以独有的“九大创新技术”抢占智慧绿色港口发展制高点;生产操作、设备控制、信息处理三位一体智能管控,智能配载效率提升17倍以上。该系统实现了“从0到1”的创新突破,各项功能、性能效率、易用性、可靠性和用户文档集已通过国家一级软件评测中心的鉴定测试。

  有了A-TOS智能大脑的加持,2022年6月28日,在“德翔许明”轮作业中,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了60.18自然箱/小时,桥吊最高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7.76自然箱/小时,一举提升14.2%,第九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多年来,以实际行动坚定践行科技强港使命在张连钢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如今,“天水共蓝、港城共融、智慧联通、多方联动”的一流智慧绿色海港正在成为现实。

  科技创新拥护“两个确立”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使命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作为团队的主心骨,张连钢深知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每一步都是硬仗,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处处有“硬骨头”,践行“三个走在前”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哪一项都不轻松。

  面对港口对清洁燃料的巨大需求以及氢能经济的迅速增长,张连钢和他的团队再次突破“惯性思维”,走上了“拓荒之路”。他们主动作为,提出不仅要充分利用港口资源条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更要打造中国港口氢能利用示范典范,为港口和周边产业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提供技术路线图与样板方案。

  责任面前,只有担当,没有退缩。他们大胆探索,通过实行FMEA、数据分析、单一因子影响模拟及实验等方法,研究港口氢能安全运营及应急预案体系、港口低碳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等,争取2025年之前早日实现中国氢能港口应用技术国际领先。此外,他们还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推进能源结构改革,推进全国港口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充装示范运营项目,启动国内首创油电智能拖轮建造,全面推动风光储氢、多能互补的绿色新能源项目应用落地。

  “连钢创新团队”铭记使命,自力更生、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紧盯“卡脖子”技术,加快搭建智慧港口完整应用场景,积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围绕智慧港口建设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需求,加快超大型港口智慧大脑与服务等5个课题攻关,突破46项关键技术,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港口样板工程。用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出山东港口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将坚持着眼国家所需、港口所需、专业所能,把自己的科技报国、科技强港事业,融入践行‘三个走在前’的厚重嘱托中,融入到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使命任务中,围绕智慧港口建设,攻关重大课题,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数字经济与港口发展深度融合,在行业内创造更大奇迹,让山东港口智慧码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闪亮名片。”张连钢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郭凯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