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石如宽 孟令洋 高田 巩晓蕾 杨淑栋
手机查看
生态优先,绿润齐鲁
2022-04-08来源:大众日报 04版
4月7日,淄博市博山区原山林场,防火队员在重点林片、路段巡护,保障林场安全。(□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曹钢 报道)
制图:巩晓蕾
■编者按 春满齐鲁,绿意盎然。当前,山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约8.4万名林长共护一片绿。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让荒山披上绿装,让生态效益惠及民生:青州市利用“智慧林业”巡检平台系统守护绿水青山;枣庄市薛城区铺设“引水上山”管道,形成“山下有果、山腰见彩、山上常绿”的森林生态景观;东阿县依托510名村级林长用好林业资源,带动村民致富。
青州市以市级林长四大生态片区为核心,利用“智慧林业”巡检平台系统守护绿水青山
智慧巡检全覆盖,筑起护林“防火墙”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史海莹
4月7日,青州市杨集林场场长闫金亮遥控起固定翼无人机。无人机在林场上空飞翔,闫金亮一边遥控,一边紧盯视频查看林场情况。这台无人机可持续飞行2小时,能绕3.8万亩林场飞翔一周。杨集林场配有4台这样的无人机,还设有监控系统。借力科技防护森林的同时,杨集林场还采用联防机制。闫金亮担任着仰天山片区林长,片区内有72名森林防护员,每人负责300亩至700亩森林。
为加快推进国土增绿、森林提质和资源保护,守护发展好青州的绿水青山,自2019年开始,青州市就率先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明确林长职责,确定林长工作制度,把各项林业事宜全部融入林长制工作框架。明晰全市1055名林长、441名护林员的责任区域,建立起林长制监管网格。
如今,漫步青州林区,一块块“林长制”公示牌屹立,绿色的公示牌上,林长的姓名、职务、监督电话、责任区域等概况一目了然。
以市级林长四大生态片区为核心,青州利用“智慧林业”巡检平台系统,强化落实野外火源巡查、预警监测、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健全完善“横到边、纵到底、无漏区、全覆盖”的防火管控网格机制。
“把云门山景区山顶上的这个位置放大看看……”4月7日,青州市云驼风景区运行服务中心主任赵新坤正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查看景区防火情况。这个指挥中心监控可以自动识别火点、实时预警报警。赵新坤说:“云驼风景区运行服务中心一共在风景区界内设置了10处高清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能有效捕捉辐射距离5公里之内的景象,实现了景区全景监控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景区还利用中国铁塔制高点及网络资源,建立基于红外线热成像应用的热源报警防火监测系统,共6处热源报警器,提高森林火灾预警能力,实现森林火灾的及时发现和精准定位。
天气转暖,森林防火形势严峻。青州市云驼风景区运行服务中心科学配置防火设施,加强防火队伍建设,网格化划分防火区域,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在主要路口设立护林防火检查点,做好入山车辆和行人的登记工作,严禁携带火种上山,筑起护林防火铜墙铁壁。“中心配备了4支专业巡防队伍和共计175人的护林防火队伍。设置了45处护林防火站点,加上高清摄像头,实现了技防、人防无缝隙覆盖。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巡逻频次,保证守住青山,确保万无一失。”赵新坤说。
实施“林长制”实现“林长治”,青州市西南山区原有的30多万亩荒山已全部复绿,国土绿化的重心正由“荒山”转向“村庄”、由“绿化”转向“彩化”。该市还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旅游等工作,通过实施市镇级工程造林、林场大户造林、全民义务造林等多种模式,对村庄主干道、背街小巷、庭院、墙体等实施立体绿化美化提升,逐步提高森林质量和景观效果。2021年,青州共完成造林9735亩。全市林地面积达到83.2万亩,森林覆盖率26.56%。
枣庄市薛城区投资1000万元铺设“引水上山”管道,去年完成造林面积1800余亩
河水引到千山顶,荒山添了一抹绿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山上种树必须要有水,有了水才能保证成活率”“破解裸岩山体缺土的难题,得采取‘因坑定苗’‘见缝插针’‘客土造林’等措施”……连日来,53岁的孟凡焕经常来千山查看树苗长势,时不时向同事念叨起自己的“种树经”。
老孟是枣庄市薛城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常年不坐办公室,以山为家,与树为友,奔波在各山头,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荒山造林经历。
薛城区境内多山,域内大小山头137个,多数属于石灰岩山体,无土缺水,植被难以生存。
2021年,薛城区提出引水上山的设想,通过铺设地下水管道的形式,把4公里外的蟠龙河水引到千山,在山里开挖80余个蓄水池,彻底解决植树造林缺水问题。为此,薛城区投资1000万元,铺设“引水上山”管道6710米,软管10000米,确保把林木一棵接一棵地牢牢地钉在荒山之中。
如今的千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成为周边荒山中最醒目的一抹绿意。薛城区以环城绿道两侧可视山头为重点,带动其他区域荒山绿化,重点实施了千山绿化工程,以适应性强、耐瘠薄、耐干旱的侧柏、黑松等常绿苗木为主,搭配红栌、黄栌、五角枫、黄连木等彩叶树种,适当增加木槿、百日红等花果树木,使整体山林达到70%的绿、30%的彩,形成“山下有果、山腰见彩、山上常绿”的森林生态景观。仅2021年,薛城区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实施了荒山造林绿化工程6处,完成造林面积18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30万余株。
目前,枣庄已全面建立推行四级林长制工作体系,构建区、镇街、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将全区按照行政村划分为70个网格,每个网格对应一名专职护林员,形成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督员、专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此外,薛城区还优化护林队伍,建立以专职护林员为主、生态护林员为辅的巡山护林新模式。
在千山不远处,一条总长250.8公里的枣庄市环城绿道贯穿整个城市,沿线星罗棋布的景区、公园、湿地、古迹、古村落,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串珠成链。每逢假日,市民们都会步行、骑行甚至是开车,穿梭其中。
环城绿道的贯通,也让深山中的石榴、核桃、樱桃、柿子、大枣等优质林果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沿途的乡村游、采摘游、亲子游、农家乐以及民俗体验游也让当地百姓腰包鼓了。而这得益于枣庄积极培育森林产业发展,打造特色经济林基地的“护林养林”思路。
眼下,西泥村的核桃树钻出了许多小嫩芽,一束束,一蓬蓬。村民王大军起个大早,匆匆赶往地里照料他的“宝贝”——果材两用核桃。
“以前是靠山吃山,现在是护林养林。”忙着手头农活的王大军靠着特色经济林发家致富。当地村民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栽植果材两用核桃6000余株。
在他家不远处的邹坞镇东山口、官庄、张岭等村,1100余亩的花椒正悄然吐出新叶,碧绿喜人,村民正在花椒林间来来回回除草。
在各级林长帮扶下,枣庄累计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368家、特色林果基地493个、林业企业331家,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0%以上。
东阿县依托510名村级林长实行“平清种增改”,打造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
种下经济林,结出致富果
□ 本报记者 高 田
本报通讯员 侯昌明
走进东阿县牛角店镇红布刘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村庄四周,400余亩栾树、白蜡、法桐随风摇曳;农户庭院,枣树、石榴树、核桃树、柿子树刚刚冒出嫩芽;村中心广场上,樱花、紫叶李争相吐蕊……
“村里种树,既美化环境,果树结的果多了还能卖钱,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村级林长、村党支部书记刘善科说。
东阿县有510名像刘善科这样的村级林长,全县设立县、镇、村三级林长,逐级压实林长责任,大力“护绿、增绿、用绿”,全县森林资源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510名村级林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行“平清种增改”(即平整空闲地、清理垃圾杂物、种植蔬菜和果树苗木、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改变不良习俗),带领群众在清理出的街道两侧、村庄周围、房前屋后、庭院内部、池塘沟渠、宜林荒地荒滩等适合地块,因地制宜栽种核桃、山楂、大枣、石榴等苗木,全县涌现出如“枣树村”红布刘村、“桃花村”西杨村、“苹果村”郭口村等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乡村振兴。
“去年我的3亩大梨树就挣了5万块钱呢,三年前扩种的37亩新梨树今年也到了挂果期,等到了丰产期,估计年收入能达到50万元。”4月7日,在东阿县刘集镇北崔村,果农臧贵如正在梨园里疏花。
和臧贵如一样,全村200多户基本都种植了黄金梨,北崔村已成为黄河岸边有名的“梨园村”,全村梨树面积发展到1600亩,并辐射到周边10个乡村。
为保证产品质量,北崔村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成立了东阿县北源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统一销售,让果农没有后顾之忧。每到秋天梨子丰收的季节,全国各地来采购梨的经销商络绎不绝,北崔村的黄金梨也销往北京、上海、济南等地,并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小小的黄金梨成为村民致富的“金果果”。
“俺村种梨20年了,很有经验了,但还是得与时俱进才行,泰安果树研究所的王少敏教授就是俺们的技术专家,经常来我们合作社给果农们作技术指导。”北崔村村级林长、党支部书记曹兴民说,“这几天梨花开得美,好多来拍照的游客,天上不时还有来航拍取景的无人机。等秋天梨子成熟时,我们计划搞采摘,也搞深加工,做成梨膏糖,让更多的人吃上俺村的黄金梨产品!”
东阿县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制度,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农)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3家,持续壮大木材加工、苗木花卉、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康养等林业产业,推动县域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为保护好珍贵的林业资源,东阿县还成立了技术专家服务队,通过开展集中培训、林间课堂、巡回指导、线上实用技术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林草技术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村级林长、民间林长、林农等相关人员的保护管理意识,增加其知识储备;着力夯实“组织在县、运行在乡、管护在村”全责任链条,依托“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强化林长制工作末端管理,建立管理规范、信息互通、服务有效的网格化工作机制,打通森林资源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