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手机查看
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四组报道:“十大创新”看威海。
对照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明确63项创新性举措,威海——
以创新之钥,解发展之问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7月1日,在威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一座小楼内,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的几名员工围坐在电脑前,讨论一款水下机器人的技术参数。经过反复的海上试验,这款水下机器人各项性能日趋完备,不久将交付使用。
“海上天气变幻莫测,海底情况千差万别,在出海作试验时,稍有不慎,我们的海洋装备就会磕碰损伤,甚至报废。原先,我们开展试验缩手缩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发进度。”公司负责人韩锦亮话锋一转,“去年,购入‘人才保’时,我们一口气选择了4款研发补偿保险产品,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设备险’可以为损坏的水下实验设备‘买单’,这打消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人才保”的全称是“高层次人才创业保险”,威海对获得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总保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研发补偿保险和不低于300万元的人身保障保险,让人才创业创新更有底气、有保障。
人才有需求,创新有方向,“人才保”的推出凸显出威海改革创新鲜明的问题导向。聚焦堵点痛点,关注“急难愁盼”,威海确定了“整体考虑顶层设计,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先行先试”的思路,对照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需要落实的335项任务,细化实化具体措施940项,明确了63项创新性举措。
创新平台各自为战,创新要素分散,产学研合作精准度不高……这些难点堵点是一些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共性问题。威海有11所高校,1101家创新平台。按照“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一条创新链,一个创业梦”的构想,威海打造了“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目前体系已纳入创新平台24家、延伸设立创新机构118家,先后引进由15名院士领衔的高端研发团队70余个,组织实施重点研发项目219个,孵化高科技企业229家。
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打造的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位列其中,成功晋升行业“国家队”。目前,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整合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山东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方资源。
“1+4+N”创新平台体系不只是物理上的整合,而是要通过平台之间、平台和企业之间的经常性活动,产生化学反应。同时,“1+4+N”创新平台体系也不是能进不能出的“保险箱”,威海每年对创新平台进行打分评价,年度评价结果为“良好”以上等次的,给予一定奖励扶持,结果为“不合格”的,予以退出创新体系,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我们对纳入进来的创新平台进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同时转变以往各平台间单打独斗的状态,建立起平台与平台、平台与企业、平台与部门之间协同机制,实现了整个创新体系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对于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也改变以往算总账的方式,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切实把专项资金用到刀刃上,最大限度发挥好效果。”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汤占胜说。
在威海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谭霖,不久前申请了第二个年度的“521”生活津贴,不同于第一次准备银行流水、学籍证明等材料,这次他只按了个手印,“521”生活津贴就申请完毕。
人才引育创新,为一座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围绕稳定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这一课题,威海全面优化提升“万名大学生聚集计划”,对来威就业创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分别给予每月5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津贴,连续发放三年。为更好服务青年人才,去年开始,威海运用大数据比对、部门间信息共享等方式,主动兑现“521”生活津贴,去年,共有5437名大学生通过“政策找人”“无形认证”的方式享受生活津贴资金8233.2万元。安居才能乐业,威海近年来建成投入使用5530套人才公寓,将青年人才、“金蓝领”等群体纳入人才公寓保障范围,提供租金、物业费减免等优惠措施。
威海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集成优质政务资源、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
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项目所有审批手续都能在区县级大厅全办结;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上工业产值中占比68.77%……威海市始终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
聚创新之能,凝奋进之力。今年,威海市通过紧紧围绕企业开展创新、进一步整合优化各类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系统集成创新等方式,深入开展“十大创新”行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向“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目标强力迈进。
搭建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通过这台机器人和5G网络,医生可以为万里之外的患者实施精准的手术,相关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6月30日,在威高集团的展厅内,集团总裁龙经指着一台威高“妙手”远程手术机器人介绍。
“妙手”不仅是威高集团的代表作,也是凸显威海医疗器械产业“硬核”实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威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国内医用耗材及制品市场规模大、心脏支架与骨科材料市场占有率高、血液净化与医疗设备技术基础好、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及创新合作网络初具雏形的产业优势。
威海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成型起势,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功不可没。威海产研院建设了“1+4+N”创新平台体系,即以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依托工信部电子信息综合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创业园、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4大平台,采用共建或加盟等方式引进培育“N”个特色平台。目前已纳入高端平台25家,延伸设立特色创新机构147家,会聚院士24人、博士等人才376人,引进孵化企业210家,体系形成产值超过100亿元。
“1+4+N”创新平台体系将各类创新平台串珠成链、握指成拳。“妙手”正是该平台体系服务产业的“结晶”之一。
自2020年起,威海产研院承担建设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威高是共同体的成员单位之一。在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发过程中,共同体将上下游企业、创新平台、服务机构等各要素有机聚合起来。同为共同体成员单位的威海德生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在手术机器人项目推进中就近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截至目前,共同体已梳理制约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59项,带动产业新增产值超100亿元。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威海产研院建立了平台人才供给、企业人才需求及各级人才政策“三张清单”,树立并推广“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等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等。
6月13日,由威海产研院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共建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迎来首次实习见面会。首批来自哈理工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的8名研究生,将在威海开展为期6—12个月的专业实践活动。
“这批研究生经过了层层筛选,是‘量身定制’的。”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发展部部长李佳林说,前期产研院对相关企业走访调研,精准“匹配”哈理工对口专业的研究生,选送到企业实习、开展项目研发等。
“围绕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引入一流创新人才这三个着力点,我们将深入拓展提升‘1+4+N’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和产业创新的动力源。”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汤占胜说。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壤质量好不好、肥力够不够,直接关系到一个区域资源要素能否集聚,经济发展是否拥有持续的活力和后劲。
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是吸引投资的要素,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效率,则有赖于数字化创新的深度驱动。威海将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涉企政策、办事服务端口、政企沟通渠道等进行有效聚合,集成全市优质政务资源,打造了全省首个线上营商环境全景式集成平台“威海营商行”,具备政策查询、办事服务、资金惠企、政企互动等多项功能。
“交一次表格,6个证一次性办齐了。”6月30日下午,在威海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泰祥国际项目负责人王志祥说。在他手中的这张《威海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上,有6个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证、工程施工安全报监书等6个证件立即呈现。“以往,不光要交6份材料,还要跑住建、人防等多个部门。”
“这个综合许可证最多可涵盖7个相关证件。”威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铁军介绍,“七证合一”是住建、行政审批、人防、消防等多部门联合实施的施工综合许可审批改革,把7个事项合并为“建筑工程施工综合许可”1个事项。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以往,我们在哈尔滨搞研发,到大连作实验,一个来回就得两个多月。现在,在威海市环翠区提供的场地,我们从车间到码头只要两分钟。”7月1日,在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的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锦亮正带着科研团队对最新研发的水下定位系统进行测试。
“其实我们是个研发团队,根本不懂经营公司,就连公司注册、财务、税务之类的手续,都是环翠区的服务专班全程帮办、代办的,他们替我们包办了科研以外的所有难题。”韩锦亮说。得益于环翠区优质的营商环境,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业绩突飞猛进,“我们在2019年年底才接到第一笔订单,到去年,订单量就突破了5000万元。”
近几年,威海推动市县两级2349项“一链办理”事项实现网上申报,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可全程网办率位居全省首位;实现企业登记掌上办、企业登记智能终端、企业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免费发放、在园区和商业综合体内设企业服务站等工作“全覆盖”。
办好民生事,推进共同富裕
民生无小事。威海把民生改善创新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以新思路新招数,在实践中把“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
日前,乳山市大孤山镇石硼杨家村的光伏项目收到了并网发电后的第一笔电费收入——1万多元,这意味着村里暖心食堂主要靠社会捐助维持运转的日子结束了。
去年,石硼杨家村办起了暖心食堂,每天为村里2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村民的志愿服务解决了人工成本,但仅食材一年也需4万多元的费用。为避免“坐吃山空”,村里在食堂顶部安装了光伏发电板,这个50.6千瓦的光伏项目预计每年能为村里带来近4万元的收益。
像石硼杨家村这样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的老年餐桌,在威海已有799处。
威海在切实办好民生“食”事的同时,因地制宜探索老年餐桌可持续运转的经营之道,“志愿服务+信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是较为普遍的助餐模式。各地对参与社区食堂和老年餐桌建设运营的志愿服务行为、捐赠款物行为给予“海贝分”信用加分,广泛调动爱心企业和个人参与助餐体系建设的热情。
去年,威海统筹全市分散特困供养照料服务资金,打造多层次梯度式救助体系。“目前已为全市3.5万名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威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玉建说,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保持在100%,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保持在85%以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威海坚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创造性开展工作,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停车,向社会开放车位7200多个;改造老旧小区273个,建设口袋公园245处,推进瓶颈路打通、过街天桥建设等民生项目……
威海注重以“微创新”带来“大改善”,提升生活品质,让百姓有更多幸福感。
在环翠区鲸园街道花园社区,有一处“墙上农场”,居民把200米长的雨水管架设在楼体外墙,在538个管口处种植果蔬。以往,常有居民在空地、绿化带内种菜,花园社区以疏治堵,建起了“墙上农场”,既美化了环境,也让居民乐在其中。如今,这处“墙上农场”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墙上农场”种植的果蔬长势喜人,肥料起着重要作用。“肥料是用厨余垃圾制作的酵素,居民吃剩的果蔬果皮、早市摊贩剩下的菜叶都是用来发酵的原材料,从源头减少了垃圾。”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祁军玲说。
为畅通群众反映意见渠道,威海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其他热线以及信访等平台,构建“1+2+N”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实现民意多口汇集、部门内部联动、办理一门反馈,构建起协同解决群众诉求的高效闭环机制。
短评
把创新触角延伸更远
□大众日报记者 陶相银
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在威海,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创新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创新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急难愁盼在哪里,堵点难点在哪里,改革创新的触角就伸到哪里。比如,威海在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中,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指挥棒,全力破解“办证难”等历史遗留问题、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等城市“成长中的烦恼”,带给群众“稳稳的幸福”。
创新就要自我加压,不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威海将“十大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推进各项工作的抓手、促进问题解决的契机。如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威海探索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链条全要素服务体系,已推动全市专利权质押登记222项,质押担保金额28.5亿余元。
创新要力求实效。创新举措一旦制定出台,就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对各项改革创新措施,威海常态长效推进,建立健全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机制,将“十大创新”推进情况纳入“两办”督办事项;对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必要时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高标准落地见效。
文字:彭辉 陶相银 任现辉
视频:王世翔 陶相银
编辑:蒋兴坤 王召群 徐超超 王彤彤
美编:于海员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