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2专题汇总 >走在前 开新局 >头条 >焦点新闻

走在前 开新局|“三个十大”看威海,看出哪些门道?

2022

/ 07/09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手机查看

  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二期报道,“三个十大”看威海,包括:“十大创新”看威海、“十强产业”看威海、“十大扩需求”看威海全媒体报道,以及专家点评、视频报道、数据图示等。

  “十大创新”看威海

  对照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明确63项创新性举措,威海——

  以创新之钥,解发展之问

  □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7月1日,在威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一座小楼内,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的几名员工围坐在电脑前,讨论一款水下机器人的技术参数。经过反复的海上试验,这款水下机器人各项性能日趋完备,不久将交付使用。

  “海上天气变幻莫测,海底情况千差万别,在出海作试验时,稍有不慎,我们的海洋装备就会磕碰损伤,甚至报废。原先,我们开展试验缩手缩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发进度。”公司负责人韩锦亮话锋一转,“去年,购入‘人才保’时,我们一口气选择了4款研发补偿保险产品,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设备险’可以为损坏的水下实验设备‘买单’,这打消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人才保”的全称是“高层次人才创业保险”,威海对获得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总保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研发补偿保险和不低于300万元的人身保障保险,让人才创业创新更有底气、有保障。

  人才有需求,创新有方向,“人才保”的推出凸显出威海改革创新鲜明的问题导向。聚焦堵点痛点,关注“急难愁盼”,威海确定了“整体考虑顶层设计,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先行先试”的思路,对照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需要落实的335项任务,细化实化具体措施940项,明确了63项创新性举措。

  创新平台各自为战,创新要素分散,产学研合作精准度不高……这些难点堵点是一些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共性问题。威海有11所高校,1101家创新平台。按照“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一条创新链,一个创业梦”的构想,威海打造了“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目前体系已纳入创新平台24家、延伸设立创新机构118家,先后引进由15名院士领衔的高端研发团队70余个,组织实施重点研发项目219个,孵化高科技企业229家。

  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打造的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位列其中,成功晋升行业“国家队”。目前,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整合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山东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方资源。

  “1+4+N”创新平台体系不只是物理上的整合,而是要通过平台之间、平台和企业之间的经常性活动,产生化学反应。同时,“1+4+N”创新平台体系也不是能进不能出的“保险箱”,威海每年对创新平台进行打分评价,年度评价结果为“良好”以上等次的,给予一定奖励扶持,结果为“不合格”的,予以退出创新体系,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我们对纳入进来的创新平台进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同时转变以往各平台间单打独斗的状态,建立起平台与平台、平台与企业、平台与部门之间协同机制,实现了整个创新体系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对于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也改变以往算总账的方式,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切实把专项资金用到刀刃上,最大限度发挥好效果。”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汤占胜说。

  在威海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谭霖,不久前申请了第二个年度的“521”生活津贴,不同于第一次准备银行流水、学籍证明等材料,这次他只按了个手印,“521”生活津贴就申请完毕。

  人才引育创新,为一座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围绕稳定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这一课题,威海全面优化提升“万名大学生聚集计划”,对来威就业创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分别给予每月5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津贴,连续发放三年。为更好服务青年人才,去年开始,威海运用大数据比对、部门间信息共享等方式,主动兑现“521”生活津贴,去年,共有5437名大学生通过“政策找人”“无形认证”的方式享受生活津贴资金8233.2万元。安居才能乐业,威海近年来建成投入使用5530套人才公寓,将青年人才、“金蓝领”等群体纳入人才公寓保障范围,提供租金、物业费减免等优惠措施。

  威海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集成优质政务资源、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

  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项目所有审批手续都能在区县级大厅全办结;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上工业产值中占比68.77%……威海市始终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

  聚创新之能,凝奋进之力。今年,威海市通过紧紧围绕企业开展创新、进一步整合优化各类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系统集成创新等方式,深入开展“十大创新”行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向“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目标强力迈进。

  搭建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通过这台机器人和5G网络,医生可以为万里之外的患者实施精准的手术,相关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6月30日,在威高集团的展厅内,集团总裁龙经指着一台威高“妙手”远程手术机器人介绍。

  “妙手”不仅是威高集团的代表作,也是凸显威海医疗器械产业“硬核”实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威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国内医用耗材及制品市场规模大、心脏支架与骨科材料市场占有率高、血液净化与医疗设备技术基础好、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及创新合作网络初具雏形的产业优势。

  威海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成型起势,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功不可没。威海产研院建设了“1+4+N”创新平台体系,即以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依托工信部电子信息综合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创业园、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4大平台,采用共建或加盟等方式引进培育“N”个特色平台。目前已纳入高端平台25家,延伸设立特色创新机构147家,会聚院士24人、博士等人才376人,引进孵化企业210家,体系形成产值超过100亿元。

  “1+4+N”创新平台体系将各类创新平台串珠成链、握指成拳。“妙手”正是该平台体系服务产业的“结晶”之一。

  自2020年起,威海产研院承担建设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威高是共同体的成员单位之一。在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发过程中,共同体将上下游企业、创新平台、服务机构等各要素有机聚合起来。同为共同体成员单位的威海德生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在手术机器人项目推进中就近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截至目前,共同体已梳理制约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59项,带动产业新增产值超100亿元。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威海产研院建立了平台人才供给、企业人才需求及各级人才政策“三张清单”,树立并推广“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等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等。

  6月13日,由威海产研院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共建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迎来首次实习见面会。首批来自哈理工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的8名研究生,将在威海开展为期6—12个月的专业实践活动。

  “这批研究生经过了层层筛选,是‘量身定制’的。”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发展部部长李佳林说,前期产研院对相关企业走访调研,精准“匹配”哈理工对口专业的研究生,选送到企业实习、开展项目研发等。

  “围绕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引入一流创新人才这三个着力点,我们将深入拓展提升‘1+4+N’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和产业创新的动力源。”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汤占胜说。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壤质量好不好、肥力够不够,直接关系到一个区域资源要素能否集聚,经济发展是否拥有持续的活力和后劲。

  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是吸引投资的要素,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效率,则有赖于数字化创新的深度驱动。威海将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涉企政策、办事服务端口、政企沟通渠道等进行有效聚合,集成全市优质政务资源,打造了全省首个线上营商环境全景式集成平台“威海营商行”,具备政策查询、办事服务、资金惠企、政企互动等多项功能。

  “交一次表格,6个证一次性办齐了。”6月30日下午,在威海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泰祥国际项目负责人王志祥说。在他手中的这张《威海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上,有6个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证、工程施工安全报监书等6个证件立即呈现。“以往,不光要交6份材料,还要跑住建、人防等多个部门。”

  “这个综合许可证最多可涵盖7个相关证件。”威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铁军介绍,“七证合一”是住建、行政审批、人防、消防等多部门联合实施的施工综合许可审批改革,把7个事项合并为“建筑工程施工综合许可”1个事项。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以往,我们在哈尔滨搞研发,到大连作实验,一个来回就得两个多月。现在,在威海市环翠区提供的场地,我们从车间到码头只要两分钟。”7月1日,在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的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锦亮正带着科研团队对最新研发的水下定位系统进行测试。

  “其实我们是个研发团队,根本不懂经营公司,就连公司注册、财务、税务之类的手续,都是环翠区的服务专班全程帮办、代办的,他们替我们包办了科研以外的所有难题。”韩锦亮说。得益于环翠区优质的营商环境,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业绩突飞猛进,“我们在2019年年底才接到第一笔订单,到去年,订单量就突破了5000万元。”

  近几年,威海推动市县两级2349项“一链办理”事项实现网上申报,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可全程网办率位居全省首位;实现企业登记掌上办、企业登记智能终端、企业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免费发放、在园区和商业综合体内设企业服务站等工作“全覆盖”。

  办好民生事,推进共同富裕

  民生无小事。威海把民生改善创新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以新思路新招数,在实践中把“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

  日前,乳山市大孤山镇石硼杨家村的光伏项目收到了并网发电后的第一笔电费收入——1万多元,这意味着村里暖心食堂主要靠社会捐助维持运转的日子结束了。

  去年,石硼杨家村办起了暖心食堂,每天为村里2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村民的志愿服务解决了人工成本,但仅食材一年也需4万多元的费用。为避免“坐吃山空”,村里在食堂顶部安装了光伏发电板,这个50.6千瓦的光伏项目预计每年能为村里带来近4万元的收益。

  像石硼杨家村这样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的老年餐桌,在威海已有799处。

  威海在切实办好民生“食”事的同时,因地制宜探索老年餐桌可持续运转的经营之道,“志愿服务+信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是较为普遍的助餐模式。各地对参与社区食堂和老年餐桌建设运营的志愿服务行为、捐赠款物行为给予“海贝分”信用加分,广泛调动爱心企业和个人参与助餐体系建设的热情。

  去年,威海统筹全市分散特困供养照料服务资金,打造多层次梯度式救助体系。“目前已为全市3.5万名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威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玉建说,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保持在100%,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保持在85%以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威海坚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创造性开展工作,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停车,向社会开放车位7200多个;改造老旧小区273个,建设口袋公园245处,推进瓶颈路打通、过街天桥建设等民生项目……

  威海注重以“微创新”带来“大改善”,提升生活品质,让百姓有更多幸福感。

  在环翠区鲸园街道花园社区,有一处“墙上农场”,居民把200米长的雨水管架设在楼体外墙,在538个管口处种植果蔬。以往,常有居民在空地、绿化带内种菜,花园社区以疏治堵,建起了“墙上农场”,既美化了环境,也让居民乐在其中。如今,这处“墙上农场”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墙上农场”种植的果蔬长势喜人,肥料起着重要作用。“肥料是用厨余垃圾制作的酵素,居民吃剩的果蔬果皮、早市摊贩剩下的菜叶都是用来发酵的原材料,从源头减少了垃圾。”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祁军玲说。

  为畅通群众反映意见渠道,威海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其他热线以及信访等平台,构建“1+2+N”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实现民意多口汇集、部门内部联动、办理一门反馈,构建起协同解决群众诉求的高效闭环机制。

  短评

  把创新触角延伸更远

  □ 大众日报记者 陶相银

  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在威海,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创新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创新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急难愁盼在哪里,堵点难点在哪里,改革创新的触角就伸到哪里。比如,威海在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中,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指挥棒,全力破解“办证难”等历史遗留问题、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等城市“成长中的烦恼”,带给群众“稳稳的幸福”。

  创新就要自我加压,不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威海将“十大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推进各项工作的抓手、促进问题解决的契机。如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威海探索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链条全要素服务体系,已推动全市专利权质押登记222项,质押担保金额28.5亿余元。

  创新要力求实效。创新举措一旦制定出台,就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对各项改革创新措施,威海常态长效推进,建立健全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机制,将“十大创新”推进情况纳入“两办”督办事项;对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必要时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高标准落地见效。

  “十强产业”看威海

  做强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发展,威海——

  七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今年5月正式开工,在各方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实现一期项目明年5月份达产。”6月30日,在威海临港区优康利莱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伴随着打桩机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项目负责人初志浩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引进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11条国际一流生产线,主要从事医疗卫生用品、医用新材料等健康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收入8亿元。

  这一项目属于威海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集群之一的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为帮助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威海临港区财政金融局、建设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等相关部门采取并联办公方式,将堵点难点逐个攻破。“我们针对项目关键技术点,提前帮企业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建设不走弯路,时间整体压缩60%以上。”威海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建设科副科长隋心说。

  威海全面对接省“十强产业”,集中规划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7大产业集群,坚持不懈推进产业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威海梳理了医药医疗器械、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等10条优势产业链,培育了“中硼硅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碳纤维+航天装备”“稀土+电机”等产业链,威高集团、光威集团、迪尚集团、有研稀土、中玻控股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

  工程车、铲车来回穿梭运送施工材料,一块块外墙玻璃依次铺装整齐……7月1日,在威高工业园内,总投资100亿元的利彤生物疫苗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这是国内第一个同时拥有传统疫苗制备和核酸疫苗制备的技术平台项目。“目前,中试车间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明年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各类疫苗8000万支。”威高集团总裁龙经介绍,“另外,总投资40亿元的威高普瑞斯预灌封注射器项目已经进入三期建设阶段,全部投产后年产预灌封注射器产品20亿支,产值达55亿元。这两个项目全部达产后,生物疫苗将成为威高集团又一支柱产业。”

  一家企业带起一个产业链条,一个产业链条膨胀成为一个产业园区。依托威高集团,威海高新区打造了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70多个高端项目,总投资260亿元,培育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成为全国行业内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无论是原有骨干企业的膨胀升级,还是新招引企业的落户投产,都需要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为优化涉企服务,威海创新建立企业困难问题、技术需求、资金需求、产业链配套“四张清单”,及时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用地、用工、要素指标、供应链配套等难题,帮助企业甩下包袱、轻装上阵、加快发展。通过设立“威海企业家日”,搭建起政企互动交流平台,全面营造爱商、亲商、扶商的浓厚氛围。

  德国马夸特集团是全球开关及控制系统领域的隐形冠军,2014年1月到威海临港区进行第一次考察后,临港区与其一直保持密切联系。2017年2月,在全国32个城市选择中,马夸特集团最终选择在威海设厂,建立威海首个德国独资企业。今年4月,总投资4000万欧元的德国马夸特汽车电子系统与开关二期项目签约,5月份开工建设,明年12月投产运营。从首次牵手到第二次握手,马夸特集团首席执行官哈拉德·马夸特博士说,“威海人办事认真、效率高、服务好,这次签约印证了5年前马夸特集团选择威海、落户威海的正确性。”

  经过多年培育膨胀,威海七大产业集群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1年,6个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目前,威海有8个集群入选省“雁阵形”集群、3个集群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9家企业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全市“雁阵形”集群所属行业覆盖近60%的省“十强产业”类别,9家集群领军企业中近80%属于新兴产业。

  威海坚持产业、项目、企业为王,推动制造业率先发展

  固本提质,优势产业加速升级

  □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坚实的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在推进“十强产业”行动中,威海市坚持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开展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引领并激励“威海制造”驶向更快更强的航道;立足区位和政策叠加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全面升级;以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为统领,全力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力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强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威海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率先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制造业发展体系。

  制造一台现代标准打印机,在哪里配套最全、成本最低?答案就是威海。

  6月30日,在位于威海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惠普品牌工业园的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美国捷普电子正在铺设第三条喷墨生产线……

  “不久的将来,世界上每3台打印机就有1台出自这里。”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张强说。园区已集聚了美国惠普、美国捷普、富士康、联想图像、华为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及120多家配套企业,成为涵盖“激光+喷墨+热敏”全品类打印机的全球基地,去年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整机产量突破1200万台;到2025年,产能将突破3000万台,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在短短几年内成型起势,是威海强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有力写照。目前,全市工业企业1.2万家,规上企业1276家,覆盖31个制造业大类的29个。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实现利润238.6亿元。威海成为全国重要的轮胎、地毯、渔具、医用耗材等生产基地。

  为激发产业发展突破之势,威海积极对接省“十强”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等七大产业集群,梳理了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0条优势产业链,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培育了“中硼硅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碳纤维+航天装备”“稀土+电机”等产业链,威高集团、光威集团、迪尚集团、有研稀土、中玻控股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

  “链主”的实力如何?从迪尚集团可见一斑。

  目前,迪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出口企业,通过工厂智能化改造、海外基地建设等方式,形成完整的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为全球500多个服装品牌提供从设计生产到出口贸易的全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同时从事自主品牌运营和职业装、工装、校服的设计生产,年销售收入逾150亿元。

  “平台上各板块的数据都是即时更新、互联互通,设计师通过3D技术,线上就可将数以十万计的面料和款式进行任意搭配,完成设计开发,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流程缩短到了几天。”6月30日,在迪尚集团的数据分析中心,副总经理朱洪韬介绍,迪尚打造了国内首家纺织服务垂直生态链平台,包含云设计中心、尚织平台等,产业链中4000余家上下游企业织入“网”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订单,“今年前5个月,尚织平台的后台交易成交额就有2.5亿元”。

  区位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眼下,位于威海临港区的马夸特二期项目建设正酣。“这将是马夸特全球生产网络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厂。”马夸特开关(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贝特霍尔德·阿伦茨说,“二期项目主要涵盖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高度集成的智能系统以及驾驶授权系统三大系列,部分产品是首次在华生产。明年达产后,能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德国马夸特集团是全球开关及控制系统领域的隐形冠军。2017年5月31日,投资4500万欧元的威海马夸特汽车电子系统和开关项目落户威海。马夸特与威海两度“牵手”,除了优越的营商环境,贝特霍尔德·阿伦茨直言:“在威海建厂,不仅可以辐射整个中国北方地区,还有利于我们拓展日韩市场。”

  威海有着毗邻日韩区位优势,多年来坚持实施“深耕日韩”战略,与日韩之间贸易往来密切。目前,威海2700多家企业与韩国有着贸易往来,1005家韩资企业在威海投资兴业,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59.3%。

  6月24日,位于威海经开区智慧谷产业园的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启用,中国韩国商会威海办事处等首批12家单位签约进驻智慧谷。“借助这个平台,会有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了解威海、到威海投资兴业。”中国韩国商会首席副会长金洪基说。

  为打造高质量开放载体,威海与韩国共同打造中韩地方合作“升级版”,规划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重点引进韩国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等行业优势企业,目前园区内已聚集规上企业32家;规划建设了服务贸易产业园,发展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总部经济等创新性产业,目前已引进日本软银、日立、中软国际等项目400多个。

  日本是威海重要贸易伙伴。威海结合日本优势产业和投资倾向,在临港区打造了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区,重点发展机电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及应用、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三大主导产业,园区目前已签约项目2个,在谈项目10余个。

  “去年的营业额是9.3亿元,计划到2025年做到20亿元。”6月30日举办的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区推介会上,豪雅光电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山敬说。豪雅光电科技是威海最大的日资企业,落户威海临港区的10年间,营业额增长了20多倍,在全球光学玻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

  威海聚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取得积极成效。近五年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1.3%,突破2000亿元;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由1292家增加到1694家。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兴。碧波荡漾的大海,既是威海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潜力所在。

  6月,厦门亿芯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景虎“落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他将在此打造集高速光通信芯片和低功耗MCU芯片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湾区毗邻哈工大、山大等驻威高校,有强大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实力作支撑。”亿芯源掌握高速光通信芯片的核心技术,将为湾区的海洋智能装备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威海把海洋强市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以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为统领,全力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按照“一城三核”思路,威海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作为国际海洋科技城的北部板块,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以国内唯一部省共建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全国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的新标杆。“在功能布局上,湾区将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的牵引下,打造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生产制造、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和服务保障六大基地。”威海市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推进工作专班负责人程剑介绍。

  连同亿芯源在内,目前已有17个大项目因看中了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发展前景而相继落户。“还有23个招商项目正在稳定洽谈,都是‘高精尖新’项目,涵盖了海洋高端装备、深远海养殖、智慧海洋等战略新兴产业。”环翠区海洋发展局局长杨亚辰说。

  除北部板块外,东部以北方唯一的海洋生物科技专业化园区——威海海洋高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南部以全国唯一的海洋碳汇主题园区——蓝色碳谷为核心,建设海洋新经济先导区。

  近20年间,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分别在荣成天鹅湖、桑沟湾等处的海底“种草”——开展鳗草海草床修复实验。“十几年来,全市已修复6000多亩海草床,每年固碳约33.5万吨。”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相当于陆地造林约两万亩。”

  在南海新区的盐沼湿地,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赵明波也进入了“种草”的第10个年头,他带领团队对盐角草、藜麦、柽柳等二十多种盐生植物进行选育、引种、驯化、栽培、繁殖,再借由它们将一片片盐碱荒滩变成绿洲。“这种由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汇称为‘蓝碳’,碳汇交易就是把这种无形的‘碳’变成真金白银。目前,我们正推动蓝碳交易系统和交易中心建设。”赵明波说。

  近年来,威海市已经在海洋碳汇建设方面开展了先行先试工作,海洋碳汇研究、碳汇渔业、鳗草海草床修复等经验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威海市出台全国首个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底,威海的蓝碳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蓝碳经济在全市海洋经济占比超过30%。

  短评

  立足实际做优产业

  □ 大众日报记者 陶相银

  威海在推进“十强产业”过程中,把握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牢牢把优势产业抓在手上;二是聚焦聚力抓好先进制造业。

  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是务实的明智之举。威海没有大钢铁、大化工、大炼油,总体产业结构较轻,是全国重要的医用耗材、打印设备、碳纤维等生产基地。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企业膨胀,威海都没有好高骛远,而是立足当地实际,引领优势产业走向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园区化。

  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威海盯紧先进制造业,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重,扎实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家企业带起一个园区,带强一个集群。威高集团从一个生产输液器的村镇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行业龙头企业。2021年,威海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服务企业发展,政府责无旁贷。“院内的事企业办,院外的事政府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等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已深深刻进威海党员干部的脑子里。建立“市领导+行业主管部门+项目所在区市”的服务推进机制,对项目推进实施周调度;建立市、区市、镇街、企业“项目督导四级联动”机制;建立“项目专管员”机制,117名项目专管员从立项、手续办理到问题对接全过程服务。

  “十大扩需求"看威海

  聚焦关键领域,抓实项目建设,强化政策支撑,外贸固稳提质,威海——

  促消费扩需求的精彩之笔

  □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我们村在山沟沟里,交通非常不便,原来是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有了这条路,一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村里办起3个采摘园,有4户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2万元。”7月2日,乳山市诸往镇下石硼村党支部书记王守起说,一条路激活了村里的消费市场。

  这条路叫“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全长1001公里,将威海90%以上的核心文旅度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张辉介绍,“这条路途经46个镇街、60个美丽乡村、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198处精品民宿,既是一条旅游公路,也是一条乡村振兴公路。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千里山海乡村振兴规划》,让尽可能多的乡村资源借助这条路得以串联、放大,让尽可能多的农村、农民受益。”修好一条路,做活了全域旅游,促进了城乡消费,这是威海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的创新之举。

  7月7日一早,文登经济开发区绿谷新材产业园建设现场热闹起来,水、电、绿化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同时推进,这个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项目即将完工。在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中,威海将重点放在抓项目,抓有效投资上。今年形成“1+6”项目清单,共计75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413亿元,今年完成投资将突破820亿元。围绕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实施威海新机场、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荣乌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围绕能源保障网建设,实施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城市双修”项目,打造精致城市样板;围绕工业提级,实施一批智能、数字、工业互联网项目;围绕稳外贸、促销费,实施“四港联动”项目,畅通“双循环”;围绕公共安全,实施海上、森林防火基础工程项目。

  为了释放消费潜力,威海强化政策工具支撑,挖掘家电、家具、汽车、餐饮消费潜力,密集出台汽车消费券、惠民电子消费券、家电消费券相关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各区市加码出台促消费政策,拉动消费意愿,快速打通实体消费循环,全力推动消费回暖。

  近日,记者在威海多家汽车4S店销售展厅看到,消费者数量明显增加。在购置税减半、汽车消费券等多重政策刺激下,威海的汽车消费市场加速升温。威海市一家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原来日均销售两台车,政策出台后达到8台,有信心今后实现销量的同比提升。”数据显示,5月威海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0.9%,增速较4月提高83.7个百分点,较4月当月环比增长118.4%。

  跨境电商是威海发挥对韩区位优势,深耕日韩、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威海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体验中心建设,新规划建设2个展示体验中心,创新“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仓内+线下体验展示店内”销售模式。全市跨境电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成为全市重要外贸增长点。1-5月威海跨境电商进出口163.7亿元,居全省第二位。

  速卖通夏日促销季,是欧美和日韩市场两大核心消费季之一。威海综保区跨境商家抓住这一商机,积极对接海外市场,加大营销力度,对韩出口日均出库单量达到2万单,截至7月2日促销季结束,总单量突破20万单。三星数据和韩国Coupang打造的国内首个跨境电商保税仓,于6月24日在威海综保区运行。“在此之前,我们还引进了菜鸟进口中心仓、汎韩物流、洋码头、韩国趣天网等一批对韩跨境电商大平台企业,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简化通关流程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发挥威海对韩区位优势,做大对韩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威海综保区商务局副局长李浩说。

  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威海外贸“固稳提质”,进出口在逐步企稳的同时,结构也不断优化。1-5月,威海货物进出口806.5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规模创建市以来最高纪录。

  威海扩大投资布局新产业,畅通国际物流新通道,培育消费新需求

  面朝大海,向“新”而行

  □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盛夏的威海,活力迸发,足音铿锵,涌动着火热的建设热潮:莱荣高铁等总投资1500多亿元的140个项目有序推进;推进智慧城镇化、创建“千兆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正在加速;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持续开展,前5个月,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20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5.5亿元……今年,威海共确定75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413亿元,今年完成投资将突破820亿元,未来三年又谋划了246个项目,总投资4217亿元。

  威海把扩需求作为保持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抢抓政策机遇,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力培育消费新需求,“十大扩需求”行动持续向纵深推进。

  抓项目促投资,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扩需求、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山东实施“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等“七网”行动位列首位。

  今年,威海按照“统筹谋划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原则,筛选确定基础设施“七网”项目298个、总投资5261.3亿元,其中,在建140项,总投资1500多亿元;拟建105项,总投资1881.7亿元;谋划类项目53个,总投资1848.3亿元。目前,正在进行第四轮项目库动态调整。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发挥荣成‘国和一号’的首堆优势,带动核能技术创新体系化和核能产业规模化,加速推动荣成核电装备制造产业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6月24日,在荣成市召开的“核动未来 聚能兴荣”核电装备与新能源产业推介大会上,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郝宏亮表示。当天,“国和一号+”零碳谷综合智慧能源、美核仪表研发制造基地、中能国润LNG接收站等9个科技含量高、与核电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大项目现场完成签约。

  今年,荣成市把核电装备和新能源产业作为“5+2”七大产业链之一重点发展。当前,华能石岛湾核电站、国核示范电站两大核电项目顺利推进,并将陆续并网发电;清华大学核研基地、城市分布式光伏等项目也正加快实施,荣成的核电装备与新能源产业正加速融入全省乃至全国核电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布局。

  威海三面环海,发展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威海抢抓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机遇,着力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乳山已全面启动乳山海域15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开发项目,预计9月份开始海上风机安装,2023年年底前全额并网发电。”乳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治说。在6月20日举办的乳山交流对接会暨胶东经济圈产业招商推介会上,乳山市一举签下11个大项目,其中就包括对乳山海上风电产业举足轻重的乳山大兆瓦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上玻院风电配套项目。

  威海布局海上风电产业的脚步在逐渐加快:与国电投集团战略合作,合力发展核能综合利用、光伏、海上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项目;乳山市跻身全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基地之一……

  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威海以“向海而兴 拥抱未来”为主题举办海洋产业合作沙龙。活动中,威海市与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将投资180亿元,与威海市围绕海上风电等一系列新能源项目展开合作。

  6月22日,昆嵛山深处的文登抽水蓄能电站也传来好消息,该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正式建成投运。文登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是山东省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这个大型“充电宝”担负着全省电网调峰、调频、填谷、调相、负荷备用与紧急事故备用等重任,计划2023年年初建成投运首台机组。

  记者从威海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威海正按照“东核西风”新能源布局建设清洁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动华能石岛湾核电、“国和一号”、文登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乳山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已纳入山东省“十四五”能源规划,全力推进总投资180亿元的明阳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远景乳山零碳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扩大开放,畅通国际物流通道

  7月8日下午,一辆来自韩国的货船靠泊威海港。通关后,船上搭载的汽车配件、轮胎、厨房用品等货物立即装车运往文登区的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

  晚上,载有80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缓缓驶出,将从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出境,16天后抵达终点站——波兰的马拉舍维奇。“今年1—6月份,我们中心已发送标准集装箱5884个,比去年同期增长32.49%。”山东中外运亚欧物联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敏说,“除了原有的中欧、中亚、中蒙班列,今年还增开了中俄班列。”

  常态化运营的班列不仅打通了威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双向国际物流通道,还因“海铁联运”和“四港联动”,使得威海一跃成为衔接日韩与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货物从日本、韩国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实现20天内“仓到仓”服务。

  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后,威海和韩国仁川探索实施了两地海港、空港联动的“四港联动”国际物流一体化模式,货物由威海港海运至仁川港,再由仁川机场空运至欧美、日本,大大降低了费用。目前,威海已开通对韩海上客货航线9条,每周22个航班,有着“夕发朝至、航线密集、运力稳定、空运速度、海运价格”的优势;空运客货航线4条,每周54个航班。对日则开通至大阪的货运包机,每周5班。此外,威海还拥有全国唯一一条常态化运行的中韩日陆海联运通道,货物由石岛港海运至韩国群山港,陆运转关至釜山,再由釜山海运至大阪,堪称“中日韩海上高速通道”。

  迅猛发展的跨境电商正是威海成为东北亚区域物流枢纽的最好印证。2021年,威海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270亿元,约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3%,规模居全省第2位。其中,跨境电商出口额连续六年居全省首位。今年1-5月份,威海跨境电商进出口163.7亿元,居全省第二位。

  6月24日,三星&酷澎威海跨境电商保税仓项目在威海综合保税区启动,该保税仓由韩国最大的IT服务提供商——三星数据联合韩国领先的电商平台Coupang建设运营,也是三星数据联合Coupang平台在国内设立的首家认证仓库,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带动跨境电商业务量10亿元。

  近年来,威海相继吸引了阿里速卖通、菜鸟、洋码头及趣天网等一批知名电商平台落地。“这得益于我们综合保税区建成了全省首个‘全模式跨境电商产业园’。”威海综合保税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于明涛介绍,“全模式跨境电商产业园”可一站式开展9610直购、1210保税备货及9710、9810、转口、快件等各种业务,并搭建了全模式监管中心、快件分拨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电商创业中心、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电商企业提供从集货、仓储、展示到支付、结汇、配运等全流程服务。

  为打造“E揽全球”的跨境电商核心城市,威海支持各区市、开发区打造“一核多区”的进口韩日食品、化妆品、日化用品集散中心、分拨基地以及义乌及广深小商品出口集散地,鼓励电商平台企业在韩国、日本布局建设海外仓,持续增强集散地仓储、集货、中转、营销等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跨境电商平台项目签约落户,推动威海跨境电商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紧跟市场,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

  碧波荡漾的大海、洁白细软的海滩、逶迤成浪的松林、一排排精致的房车小院……一入夏,威海经开区的东浦湾就进入火爆季,因为汇聚了众多的浪漫元素,游客纷至沓来,网红们也天天来直播。

  东浦湾?房车驿站有固定式房车营地、自行式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等七大区域。其中,固定式房车营地有亲子独院、二合院、三合院、钟点房等多种度假产品,房车内是商务式居住房间,院子则为绿地、花圃、露台等休闲场所;自行式房车营地是为自驾房车旅游的游客划定的泊位,同时配有水电桩、操作台、照明灯以及排污设施。

  “从7月11日之后,二合院的价格是每晚2188元,三合院是3188元。”7月7日,东浦湾?房车驿站策划经理谢聿津给记者介绍,虽然住宿价格远超五星级酒店,但仍抵不住游客们的狂热,“二合院和三合院是最受欢迎的,7月14日之前的已经预定满了。”

  “带着房子去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目前每天都有三四辆房车停泊。”谢聿津说。

  虽然疫情对文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但同时也催生了自驾游市场的火热,迫使城市旅游目的地打造以新业态和新场景为主的文旅消费新载体。

  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威海以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为引领,推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这条总长1001公里的公路,串联起全市90%以上的文旅资源,把整座城市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为了让这条路实现全域、全时的目的地带动效应,威海构筑起以“爱在威海”为主题的自驾游品牌产品体系,推出“春游初见”“夏游热恋”“秋游重逢”“冬游表白”四季文旅品牌产品,开发了2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打卡点。“今年,我们又进一步优化升级四季旅游精品自驾游攻略,吸引自驾游、露营游、周边游、周末游等微度假文旅新消费。”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宏妮说。

  7月3日,来自青岛和威海哈雷俱乐部的60多名骑友结伴而行,共同感受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沿线绝美风光。“不到半个月,已经有20多个哈雷车队来过了,就在我们这里吃喝住宿。”孙家疃?哈雷驿站负责人贾春林说。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渗透力强、易融合、带动大等特点。自驾游的消费水平是普通团队旅游的2-3倍,有着“汽车一响黄金万两”的美誉。

  针对自驾游,威海不断在文旅产品供给、业态创新、品牌建设、消费提振等方面持续发力,按照“一站一文化”打造主题驿站就是举措之一。除东浦湾?房车驿站、孙家疃?哈雷驿站,还有主打田园风光的里口山?威海之心驿站、主打红色遗址和绿水青山的下石硼村?红色密营驿站、主打水库风光和新能源科普的八河港?国和一号驿站等。今年,威海计划打造22处自驾主题驿站。

  通过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威海把旅游与乡村振兴、红色教育、体育赛事、夜间经济、海洋文化等结合,实现了农业、渔业、工业、文化和旅游业等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并初步构建起全时段、全季节、全地域、全覆盖的旅游发展格局。威海市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该路开通以来,单日自驾客流量最高突破40万人次;定制游、高端游等复合型度假产品有效拉动景区收入的倍速增长;2天至3天“深度体验游”占比提升80%,目的地热度上涨492%。

  专家点评

  勇立潮头竞千帆

  □ 张念明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走在前、开新局”,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在我省发展进入全面求强、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三个十大”作为落实“走在前、开新局”的具体行动方案,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为我省16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威海市立足自身实际,突出地域特色,以“三个十大”为主抓手,积极探索,深化实践,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落实“三个十大”,首要看谋篇布局。站位决定高度,目标决定方向。威海市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定位,以“三个十大”作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将其作为一整套完整、清晰的路线图来“挂图作战”。通过建立市委市政府“一竿子插到底”的顶格推动机制,从供给和需求两端靶向发力,用创新统领全过程,激发市场、政府、社会各方主体活力。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提质两相并重,瞄准传统消费、新兴消费和有效投资多点施策,以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梯度推进产业链强链、优链、延链、补链,以力量集成、政策集成、措施集成、成果集成深化系统集成创新。站位高、视野宽、思路阔、靶向准,系统观念强,整体推进“三个十大”落细落地,奠定了威海阔步前行的宽厚基石。

  落实“三个十大”,关键看实效。路径千千万,效果见真章。威海市坚持创新为王、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规定动作抓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涌现出一系列工作亮点。成功跻身全国创新城市百强,全国首款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落地,多项创新成效可圈可点;9家企业获评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8个集群入选省“雁阵形”集群,3个集群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效突出。敢争先、显特色、路子活、措施实,协同性强,是威海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

  落实“三个十大”,长期看势头。潮头永立,惟改革创新者胜。威海市紧紧围绕企业开展创新,整合形成“1+4+N”等各类创新平台体系,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创新是一种习惯”的优良生态蔚然成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等七大优势产业集群强势突破,威高、光威、迪尚等“链主”企业的产业链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放大,大企业“顶天立地”和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持续攀升。

  下一步,将区域重点与产业重点有机结合,将系统创新与本土特色深度融合,进一步塑造利企、利民、利基层的高韧性发展生态,是威海千帆竞发的重要施力方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导向下,威海发展的前景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更多报道,请看大众日报客户端专题

  文字:彭辉 陶相银 任现辉

  视频:王世翔 陶相银

  编辑:蒋兴坤 王召群 徐超超 王彤彤

  美编:于海员

责任编辑:融媒体高娜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