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近年来,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美丽山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加强海草床监测与修复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提案,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提供了重要参考。
强化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南四湖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枢纽,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建议:
(一)全面压实污染防治责任,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监管。按照新修订的南四湖、东平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完善南四湖环境监测体系。重点完善市、区、镇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和精细化执法,开展全流域硫酸盐全盐量专项整治活动,确保达标排放。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对违法违规排污企业一律坚决关停。
(二)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强化各级财政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积极争取将南四湖流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将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项目纳入《南水北调东线扩建工程水污染防治规划》,申请国家给予资金、政策、技术支持。加强重点项目规划、宣传推介,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快南四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南四湖沿线行政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建设运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切实消除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放情况和农村黑臭水体。落实《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推动各有关部门落实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职责,调整种植结构,支持绿色养殖,着力解决好农田退水、畜禽粪污、养殖池塘以及湖区菹草等实际问题。
推动新型储能应用
山东是能源消费大省,煤电、风电、核电等产业体量较大,但新型储能发展处于较低层次,成为制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瓶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建议:
(一)加强产业布局谋划。一是明确发展策略,强化重点布局。结合我省资源禀赋,对接“燃气机组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行动方案,深入研究示范项目运行情况,进一步理顺“规模化布局”和“技术更新迭代”的关系,尽快形成以产业补链强链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为重点的发展定位。二是整合创新资源,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协作模式,构建共建共享的多方联动体系,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二)推动市场化运行和规模化商用。一是完善市场规则。推动新型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政策落实落地,健全辅助服务、现货市场规则设计,明确准入条件,优化注册、交易、结算等流程,推出多种适合储能特性的交易品种,拓宽储能盈利渠道,为企业进入市场扫清障碍。二是提高系统调度能力。以“应调即调、应用即用”为原则,完善调度运行规程和调用标准,优化新型储能在发电、电网、用户侧的配置,提高电网风光储协同控制技术水平,确保弃电量降下来、储能功效强起来、企业效益提上去。三是大力扶持商用。结合不同类型储能成本和系统支撑作用,研究差异化支持政策,探索不同应用场景储能的商业模式,尽快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加大对新型储能企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
(三)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尽快与电力系统相关标准进行有效衔接,在完善电化学储能电站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检测、涉网等地方标准立项步伐,及时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热储能等新技术相关标准草案编制工作。二是加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当前新型储能以电化学储能特别是锂电为主导的现状,按照“长效设计、低碳制造、安全运维、绿色回收”的理念,积极推进低成本修复延寿、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绿色回收再生等技术创新,实现从设计、制造、使用、梯次利用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实施海草床生态系统全面监测调查
近年来,山东省海草床生态系统缺乏全面系统监测评估,资源和碳储量家底不清,亟待实施全面监测调查、精准修复工作,不断提升海草床碳汇功能和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省政协委员、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副院长李斌建议:
(一)加快开展我省海草床资源现状及碳储量全面普查。海洋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编制全省海草床资源现状和碳储量调查评估方案,组织有关技术机构启动海草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对沿海重点海域海草床生态系统边界、面积、海草种类、碳储量等进行科学评估,分析海草床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其原因,梳理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和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山东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与修复专项行动计划》编制,形成工作方案并加快实施。
(二)谋划实施海草床生态系统长期精准监测工程。在试点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未来8-10年全省海草床生态系统长期连续监测工作,摸清近岸海域主要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基础资料,评估全省海草床生态系统质量和碳储量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生境威胁,根据海草床生态系统普查结果绘制海草床生态系统和蓝碳“一张图”。对典型海草床生态系统实施精准监测,利用转移支付及国家海洋生态修复等资金,支持建立海草床生态系统野外监测站,对重要海草床进行长期监测,为海草床的保护修复和海洋增汇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三)持续加强海草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碳汇评估。针对退化趋势明显的重要海草床生态系统,海洋、科技等部门组织省属、驻鲁科研院所加强海草床退化的机理研究,以及海草床构建与恢复关键技术攻关,在典型海域开展海草床人工恢复试验和示范,探索开展科学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依据海草床生态系统现状,制定全省海草床保护和修复专项规划,建立海草床保护示范区,在保护区内加大对海洋环境及海草床生态系统的调查监测,消除海草床面临的生境威胁因素。依托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等,研究建立海草床碳汇计量与核算等技术标准体系,探索基于碳普惠体系的海草床碳汇交易,为助力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海洋担当、作出海洋贡献。
(大众日报记者 魏然 整理报道 通讯员 任萧 )
责编:
审核:孙翔
责编: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