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2023专题汇总 >海报观潮 >热点·冷思考

海报观潮丨从“盘手串”看当代小学生的社交“密码”

2023

/ 04/04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朱肖明

手机查看

  朱肖明

  盘手串,这一中老年人的爱好,如今却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上课盘,下课盘,都盘”“声音很治愈,可以解压”“可以自己设计不同样式的手串,锻炼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不管是出于爱好、解压还是跟风,盘手串都成为了继《孤勇者》后,在小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又一现象级行为。

  不得不说,当“佛系”手串遇到小学生,又在多地同时流行,基本做到“全国统一”,除本身透着一股子喜感外,也让许多成年人表示看不懂,“这一代的小学生,似乎在玩一些很新的东西”。

  他们通过电话手表“碰一碰”建立“表圈”,熟练地应用新媒体在各大社交平台分享生活和爱好,网络聊天使用“自成一派”的社交语言,网络热梗、游戏中的动作、热门歌曲、文创潮品等都可以成为他们融入群体的社交“密码”,并从网络到现实,创造出病毒式的传播效果,且一波接着一波。

10后聊天记录及“翻译”

  其实,就如同80后、90后的“转笔”、编手链、折星星、抄歌词本等,10后的小学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群体中寻找归属感,但又不同于80后、90后甚至00后,10后的小学生们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于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物质的繁荣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使得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更便捷,他们的视野也较其他时代的同龄人更广阔。因此,他们的社交“密码”也更多元,更替速度也更快,从而被看不明白的成年人贴上了“迷惑”的标签。

  而所谓的“迷惑”其实也并非“无迹可循”。就拿当前在10后女生社群中流行的“咕卡”来说,其本质就是在塑料卡片(咕卡盘)上,对贴纸进行排列组合。贴纸和卡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后,就是每一届小学生必备的社交“密码”。而10后聊天时用的“暗语”,也不过是为了保护自我空间不被打扰,就像80后喜欢将日记锁进抽屉,喜欢用带锁的日记本一样。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年代小学生社交以“有趣”“好玩”为主,“解压”“治愈”正在成为10后社交“密码”的高频词。有人认为这是小学生对成年人的模仿,其实不然。近年来,一些“满级小学生”逐渐进入大众视线,如8岁就在B站教人编程的“小学生Vita君”,10岁开播分享品牌汽车干货的up主“保守派车迷刘同学”,11岁为自己小学创作校歌、改编张同学BGM的快手博主“王烁然 music”等。这些身怀绝技的小学生让成年人都禁不住感叹“感觉自己是来人间凑数的”。更何况是同龄人,当“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标准远高于了其他时代,这一代小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不管是“咕卡”还是“盘手串”,如果真如孩子们所说是为了减压,家长和老师就要从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角度来“寻根”。当然,有些孩子确实仅仅是因为好玩而“跟风”,但这种“跟风”也并非不可取。有心理专家认为,孩子们集体痴迷某种游戏或者玩具,其实是在群体中寻找一种心理认同,他们通过分享、交换,与周围伙伴建立情感链接。从这个角度看,有些社交“密码”其实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但需要警惕的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分辨能力,一些不好的社交“密码”,也在带偏这一代小学生。如“鸡你太美”“老师,报giao”“你这个老六”等恶俗烂梗,代表嘲讽不尊重人的“电摇”动作等,不仅侵袭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传递了不良的价值取向。当前,一刀切地杜绝孩子玩手机、上网显然不现实,家长和老师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网络素养,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同时,也要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把握好社交密码的“度”,引导孩子不过分沉溺,不盲目消费和攀比。

  回忆80、90年代的童年,谁不会几首跳皮筋的口诀?谁没收集过几张游戏卡片?谁没买过热门电视剧里明星的贴纸和海报?谁没曾心心念过几本“小人书”?或许我们依然看不懂这代孩子的社交“密码”,但应该理解、尊重、保护好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让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永远有处寄托。

责编:王红妮

审核:刘欣

责编:刘欣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