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2023专题汇总 >思想之光 照亮前路 >本网原创

思想伟力丨在推动文化“两创”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

/ 1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艳军

手机查看

  王艳军

  使命是奋斗的方向,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我们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今年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郑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是我们党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造,为新时代党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新时代郑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肩负的对民族和人民的重大责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普遍期盼;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必须要在不断厚植物质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我们所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结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和突出的包容性,只有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才能开创中华文明的未来。我们实现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保持好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赓续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在开放包容中守正创新,促进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不断取得新的飞跃。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自然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文明传承的重任。近年来,为更好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推出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启动编撰大型文献《齐鲁文库》,在摸清文化资源家底、理清文明发展脉络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山东搭建研究平台,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思想意蕴阐释辨析、时代价值研究阐发与转化创新,编写出版了《讲清楚“四个讲清楚”》《中国字·中国人》,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切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读得通、读得懂传世经典,从而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起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新起点上,齐鲁儿女正和全国人民一道,满怀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信心百倍地书写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壮丽篇章。

  作者:王艳军,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

责编:

审核:牛乐耕

责编:牛乐耕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