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编者按: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年前,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在孔子研究院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年来,山东牢记嘱托,积极推进文化“两创”,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推出“两创”答卷系列评论,以路径提炼经验,以成果剖析干法,为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推动文化“两创”汇聚共识,为现代化强省建设凝聚精神动力。
海报新闻评论员 熊苗
在孔子博物馆礼乐研习所,来自山东菏泽的大学生王子谦聆听了两千多年前的韶乐,身临其境体会“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第一次听到这种音乐的王子谦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古韵悠长、余音绕梁”,“我们年轻一代有义务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借由韶乐,这位年轻人和孔子实现了跨时空的联结和对话,摸不着的文脉在千年时空里真真切切地绵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以其和而不同的包容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和经世致用的实学性,塑造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品格,成为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些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正是借由“对话”,一代代传承不息,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
“新”与“老”不断对话,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在纵向上绵延传承。走进古城曲阜,以孔府、孔庙、孔林“老三孔”为原点,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新三孔”为延伸,新老“三孔”承前启后,珠联璧合,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写照,不断启迪着新时代的哲思。截至目前,山东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1次、项目24项,“海岱考古”品牌持续擦亮,考古又何尝不是我们与历史的对话?
今年夏天,“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在尼山圣境举行,11名青年导演的10部原创剧目以新经典、新田野、新城市为主题,展开与传统、现代、思想、生活的“对话”。“孔子怎么这么纠结,他什么星座呀?”“天秤座。”“哦,怪不得。”在话剧《长什么样不重要》中,几句台词,就拉近了孔子与年轻人的距离。而孔子的思想,就在这样的创新性创作中得到理解和传承。“新”“老”对话所代表的,正是遍地开花的文化“两创”山东实践。经由各种“对话”,这些曾经发生在我们脚下土地上的故事、闪耀的思想,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内”与“外”不断对话,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在广度上增进交流。今年,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举办,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凝聚共识。从最初的儒家思想学术论坛,到文化、教育、历史等议题的研讨,再到国际政治、经济、生态、传媒、艺术、中医药等多个领域,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涵盖面越来越宽广。但无论对话领域如何拓展,论坛都是基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激发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
近年来,孔子研究院把儒学研究阐发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作,聚焦“论语学研究”“中华礼乐文明研究”“《孔子家语》研究”等学术专题,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由儒学大家领衔的“翻译中国”项目,已推进6年多。《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发行量总计已达50多万册,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等16种文字,远赴美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等10余个国家。这些都是山东系统推进文化“两创”不断涌现的标志性成果,向国际社会展现了具有文化创造力的中国形象,也增进了不同文明间的深入交流。
山东文脉绵长、底蕴深厚,让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兴起来,是山东推动文化传承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下,文化“两创”山东实践硕果累累,未来,还需秉持守正创新推进更多形式的“对话”,让儒风鲁韵为文化“两创”贡献更多山东力量。
责编:王红妮
审核:单蕴菁
责编:单蕴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