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转型创新 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

2013年11月08日 06:56作者:娄和军 袁涛来源:大众日报

一二产业主阵地不能丢第三产业重在融合  转型升级,首要的是找准升级的方向,确定转型的路径。创新改变世界,放眼全球,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信等领域创新层出不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

  升级,这是世界经济永续的追求。纵观全球现代经济变迁历史,无不镌刻科技革命驱动下的转型烙印。
  升级,这是中国经济破局的抉择。面对既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转型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突围的路途。
  升级,这是山东经济前行的使命。“广东、江苏、山东,主要是看怎么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看怎么优化产业结构,怎么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作用。”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面对世界经济版局重置、全球产业链条重构,站在GDP超过5万亿新起点上的山东,从未面临如此多的机遇和可能,也从未面对如此多的风险与紧迫。
观念升级——
世界的视野 全局的思维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
  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需要全球视野。看全球经济战局图,升级是各国发展必然规律。当前,美国推出“再工业化战略”,欧盟推出“2020战略”,日本推出“重生战略”,俄罗斯推出“创新俄罗斯—2020”,无不瞄准以新技术突破为支撑的新一轮产业升级,意在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重新部署,开始新一轮抢占制高点的竞争。看全球产业链条分布,分工协作向纵深发展,谁占领产业高端,谁就掌握话语权。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郭训成认为,登高方能望远,作为领头雁、火车头,必须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才能把握转型的重点与关键,才能有所引领、有所示范。
  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需要全局思维。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增长粗放型模式。“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近年来,山东淘汰落后“断尾求生”,节能减排“壮士断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省能耗和污染物存量仍居全国榜首,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1/10。传统增长模式,不仅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而且不绿色、不友好、不受欢迎。碧水还是污水,蓝天还是霾天,直接关系着公民的健康权和生存权。经济转型,已不仅属于物质文明范畴,更是生态文明的需求;不仅是一个单独的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
产业升级——
一二产业主阵地不能丢
第三产业重在融合
  转型升级,首要的是找准升级的方向,确定转型的路径。
  纵观中国经济版图,山东以工业、农业立足。这是山东的优势,是已形成的区域分工,而且决定了今后山东产业及其调整的战略。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认为,对于大的经济体而言,必须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山东产业升级,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搞另起炉灶,必须立足现有基础,突出特色优势。
  农业升级,潜力很大。农业增加值多年全国居首,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1/4,但山东农业依然“大而不强”,规模化不足,现代化不够。一个美国ADM公司,从加工亚麻的小厂发展为农业巨头,在全球除南极洲外的70多个国家建立上千个相关企业或加工单位,建立从粮食收购到农业金融的全产业链,其一个季度的营收额就远超山东农产品全年出口总额。山东农业要以产权改革、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培育品牌化、集约化的新型经营主体为着力点,以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挺入世界。
  工业升级,事关全局。工业是山东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腾笼换鸟的主战场。山东工业增加值虽多年居全国前列,但传统工业占比一直徘徊在7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比江苏低8.4个百分点,产值少1.4万亿。产业链条不长,质量效益不高,行业耗能不轻,过剩产能不少。如果不加快改造升级,不推进整合重组,路子将越走越窄。产业升级,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用新技术、新理念、新管理,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重视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服务业升级,重在融合。第三产业之“短”,一直是山东产业结构之“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是突出短板,也是山东与南方沿海省份产业发展层次结构、质量效应产生差距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服务业如何发展,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不管第三产业如何重要,都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加速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整合,是产业结构高端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关键。美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但它却不卖发动机,而是卖“租用服务时间”:波音、空客等大飞机制造商租用其发动机,它承担租期内的一切保养、维修,其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0%。通用电气、惠普、IBM等跨国公司正在由生产制造商转为综合服务商,国内的华为、中兴也在向服务型企业转变。2012年,全球1.3万家制造企业,服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达46%。
动力升级——
亟待优化的“发动机”
亟待舒展的“双翼”
  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创新是关键一环。
  今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到“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
  创新改变世界,放眼全球,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信等领域创新层出不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
  今年10月,我省某县去一家原来以代工而闻名的大企业招商,地理位置优越,当地有充足劳动力,还有早已储备的140亩土地,竟未获认可。企业董事长说,你们这些条件确实不错,但企业到哪儿投资要看自己的发展布局,更何况企业现在也在变,其中就包括减少对劳动力的消耗。走进这家企业,他们确实在变:大批自动化设备正在取代人工,原来以OEM(贴牌生产)为主正在逐步转向ODM(原始设计制造)。企业董事长说,ODM产品比OEM产品的利润率要高10%以上。不要小看这10%,当一家企业利润总额以千亿元计算时,这是制胜的数字。
  65%的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山东在创新上已具备较好基础。但山东创新能力仍远不够强,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少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水平研发平台和高效能运行机制。
  工业大省,没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科院校;海洋大省,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到20%;企业和高等院校实验室众多,但多是相对封闭、定位重叠、分工不清、难聚合力;国家级开发区13家、省级开发区137家,一个园区就是一个独立王国……这些问题都亟待在转型升级中有效解决。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企业的“发动机”,那么商业模式创新则是企业的“双翼”。
  山东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调研显示,2012年中国500强中,利润率最高的除了金融企业,就是百度、网易、腾讯等从事互联网业务的信息服务企业,阿里巴巴、亚马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宝钢集团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唯一赢利的企业,也是由于其在商业模式创新——从钢铁产品提供商转变为解决方案提供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十几年前,山东的工程机械企业已是大型企业集团,湖南的三一重工还是小老弟,但2013年,三一重工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山东以工业大省而著称,不应习惯于停留在传统的、熟悉的领域,而应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领域、研发新技术、创造新模式。
活力升级——
改良投资效率 释放民企能量
  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一些发展阶段很难跨越,而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有相似的解决方案。
  一般认为,不同国家或经济体因为资源秉赋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动力结构即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作用大小不同。当前,山东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一段时期,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必然性,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投资,而是谁来投、投到哪、怎么投。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如果说创新给予了企业参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资本则可以让企业身强体壮。9月份,记者去上海采访,当地企业谈的最多的就是私募、融资,而山东企业谈的最多的则是原材料、产品、市场、贷款。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省资产证券化率仅有17.6%,也就是说山东还有80%以上的企业资产没有和金融资本结合起来。金融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只有4%,基础薄弱、空间巨大,今年以来山东启动的金融改革全国瞩目,无疑正是契合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脉搏。
  资本提供血液,活力来自一个个企业。市场活力不足,是我省转型发展的一大瓶颈,这里既有企业组织结构问题,又有营商环境的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经济转型升级中真正的攻坚战。对山东而言,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好了,我们与先进省市的差距才会逐步缩小。
  深化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国企改革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主辅分离,但近几年不仅不分离,而且大举向房地产等领域扩张。抑制其不合理扩张、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是当下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议题。
  同时,要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松绑,强化民营企业的市场意识。近几年,浙江民营经济的增长点主要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影视、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而我省民营企业还多停留在石化、冶金、批发零售等行业,没有赶上时代的步伐。11月1日,我省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视发展信息、物流、教育、研发、文化、金融以及各种商务服务等行业和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无疑为民企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
  从观念升级到活力升级,山东转型离不开创新的基因,必然镌刻改革的烙印;从腾笼换鸟到凤凰涅槃,山东也注定要忍受“蜕变”带来的阵痛、承担转型所必需的“牺牲”。
  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虽路漫漫其修远,但坚忍不拔、日夜兼行,何惧千里万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

人民日报:三中全会总是在关键时刻指引改革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天开幕,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即将展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盛会

吹起改革号角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划时代的重大举措成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实现“中国经济奇迹第一季”。35年后的今天,即将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发展中国的极大政治智慧和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再次展现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姿态,释放出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推进中国持续跨越式发展坚定决心。

中国改革:在利益调整中破冰前进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已经成为共识。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是普惠制,全民享有了改革红利。而下一步的改革更多地涉及利益调整。所以,在利益博弈中,改革面临艰难推进。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