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惠及广大农村,村民住上了环保楼,用上了地暖供热——村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这是分布在文登市的一个个镇驻地村,有的村民已经住上了技术领先的环保楼,有的创造性地延伸6+1生态链条,有的不仅顺利“上楼”,还飞快地发展起了集体现代农业……在城市化进程中,这里的生活正如芝麻开花般节节攀高。
北庄村
率先住上“环保楼”
11月7日下午,泽头镇北庄村,暖暖的冬阳照在一排排奶黄色的楼房上,显得舒适、气派。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高科技环保楼”,也是泽头镇乃至文登市“村居工程”中的头号工程。
村里处处是“高科技”
步入村里,大面积的绿草地、枫树、柳树和各种花草满目皆是,宛如进入了一个漂亮的城市小区。
记者敲开41号楼3单元的门时,村民王建妮正在擦拭地暖阀门。“这两天就要供暖了,俺看看阀门紧不紧。”王建妮把记者让进屋里后,忙活着沏茶。她颇为自豪地说,这地暖用的可是高科技,去年一冬天才交了900多块钱的取暖费。而往年住平房烧煤炉时,得花2000多块钱。
村妇女主任邢月红告诉记者,考虑到接入城区的供暖大网不方便,开发商在这个小区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提取地下水中的热量实现了集中供暖,居民家里温度可保持在20℃左右。这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在国外和我国一些大城市比较流行,用于农村供暖还不多见。
客厅里铺着能照出人影的瓷砖,卧室铺着木地板,搭配着粉红色的窗帘,很是漂亮。液晶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也都是崭新的。“原先烧柴草、烧煤炉,想干净也干净不起来,现在住了楼可真是有条件讲究了!”王建妮盘坐在沙发上绣着“年年有余”的十字绣,笑着说道。
进入厨房,记者看到,天然气已接到灶上。“我们村处在南海接点镇上,有一条通往南海的天然气管道从村里经过,大伙也借此用上了天然气,每户2800余元的安装费由村委会负担。”邢月红说,村里还引进了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水可以供居民洗车、浇地等。
“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高科技楼,一下子赶上先进了,再也不羡慕城里人了!”王建妮说。
王建妮还告诉我们,每户都安有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四季都能用上太阳能。
北庄村地暖供热设备。曲向阳 供图
车辆农具搁到附属房
在一栋楼房外边,记者看到,一条黄色的管道从2楼通到了楼顶。为什么单单绕开了一楼呢?记者有些奇怪。
“这是条天然气管道,为了照顾一楼生病的住户而特别设置的。”邢月红告诉记者,一楼住户的女主人长期患风湿腿疾,需要躺火炕疗养。但是,火炕需要的热量得从厨房烧火通过去,这对天然气管道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为此,村里专门在户外开通了天然气管道,绕过一楼直接通到楼上的住户。
“村居工程”是请村民上楼,可是北庄村家家户户都种地,农用车、农具放在哪里?记者提出了疑问。
“这一点村里早就想到了,除了给每家分配一间草厦子,还分配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附属房,拖拉机都能开进去呢。”邢月红指着不远处一排蓝顶的房子说,那里就是村里集中建设的附属房。年纪大了不用车库的村民,还能一次性领到补偿款6000元。
据介绍,“村居工程”是泽头镇重点实施的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选择了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北庄村先行试点,并将小洼村并入了北庄村。2010年8月,北庄村居民开始搬迁,两年间,一期300户居民已住上新楼房。
宋村镇
“6+1”链条“拉活”镇域经济
11月7日,当记者走进宋村镇姚山头村时,一个个蔬菜大棚呈现在眼前。眼下正是农忙时节,菜农们正忙着给冬暖式蔬菜大棚整修草苫子,为防御冷空气做准备。
菜农王保卫在自家蔬菜大棚查看辣椒长势。 记者 张丰海 摄
农超对接 接通农户致富路
姚山头村菜农王保卫和妻子总是特别忙碌,每天天不亮就来到地里,查看蔬菜长势,加设保暖设施。“再有半个月,辣椒就上市了。我家的辣椒可都是按照无公害标准种植的,每天采摘下来经过检验后,直接送到家家悦生鲜物流中心,价格能比市场上高出10%左右。”王保卫一边忙活一边告诉记者,一个棚一年能稳挣两三万。
在王保卫的蔬菜大棚外,一辆标有“家家悦”的白色小货车已经打开厢门,四五辆满载菜筐的拖拉机一字排开。原来,除了种菜,王保卫还作为超市代理为家家悦采购蔬菜。“每天10点多钟,附近的菜农将新鲜蔬菜运过来统一装车,稍远一点的,我会带着超市的货车上门收菜。”王保卫说,随着政府鼓励扶持大棚种植,菜农和超市的对接也越来越顺畅,他盘算着,接下来继续追加投入,再建几个大棚。
据悉,目前,宋村镇有28个蔬菜种植专业村,蔬菜大棚面积2.4万亩,除了供应家家悦等大型超市外,该镇还在镇驻地建起了占地180亩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每年蔬菜交易量达300多万吨,让老百姓的蔬菜销路无忧。
文登国际皮草产业园施工现场。记者 张丰海 摄
龙头产业 带动村民增收
借助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带来的红火势头,宋村镇吸引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字号企业在当地安家落户。
“这个绳结要往下绑一点,不能绑得太紧,要不然花箭抽条就受到影响了。”文登华兴公司花卉大棚里,公司经理李星淑正指导工作人员为大花蕙兰绑花杆支架,“最近几年大花蕙兰市场价格比较好,我们决定再投资600万元,新建一个1万平米的高档花棚。”李星淑说。
“大花蕙兰的种植对环境要求非常高,之前我们选了几个地点都不符合要求,后来发现宋村镇的气候很适合大花蕙兰的生长。”李星淑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如何扩大种植规模让她很“头疼”,宋村镇政府得知后主动出面,及时帮企业解决了相关困难。
“我现在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钱的收入。”正在花卉大棚里劳作的孙翠玲告诉记者,与她一起劳作的40多个工人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村民,除了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外,大伙还能从土地流转中得到一部分土地租金。
据介绍,文登华兴公司已与周边农户签订了供销合同,开展起了利用冬暖大棚种植花卉的新尝试。“这是一个双赢的模式,既给农户增加了收入,又减轻了我们的管理成本。”李星淑告诉记者,目前已有200户农户新上了250个大棚,花卉种植面积达到了600亩,年产成品花将近150万株。
随后,记者来到威海奥吉丽斯貂业有限公司。“参观我们的貂场,必须先消毒并穿上隔离服才能进入。”在公司门口,场长刘玉祥这样告诉记者。经过一番“武装”后,记者走进了养殖场内。该养殖场占地180亩,有从国外引进的包括珍珠、红眼白、咖啡等8个品种在内的4万只种貂,目前正在建设2万平方米养殖区,完工后将可年产30万只种貂,带动周边1000多个养殖户发展。
“我从网上看到文登这边有新品种的种貂,决定购买150只,扩大自家原有规模。”来自临沂的付先生对貂皮行情非常看好。“文登国际皮草产业园建成以后,我们的貂皮根本就不愁销。”养殖户魏秀东对文登国际皮草产业园充满信心。
在宋村镇,像华兴花卉这样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有8家。在它们的拉动下,该镇形成了无公害蔬菜、水貂、花卉、生猪、肉食鸡、花生六大产业链条和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体的“6+1”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全镇70%的农户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年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
西铺头村漂亮的居民楼。记者 杨正 摄
西铺头村
幸福的事情说不完
米山镇西铺头村,街道宽敞、楼房整齐,古老村落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上楼”了 更有精神头了
11月7日,适逢西铺头村的大集。一大早,60岁的村民于洪英就赶集去了,同往常一样,这次她又拎着鱼、蛋和许多蔬菜回来。“现在生活好了,上楼了,每次赶集都会买鱼吃。”于洪英说。
走进于洪英的家中,全自动洗衣机、冰箱、空调、液晶电视一应俱全。“虽然是冬天,可我这把年纪也不用穿厚厚的棉衣。”于洪英指着墙上挂着的空调开心地说道。
“原先住平房的时候,夏天外面下大雨,屋里面下小雨。冬天早晨起来,房间4个角落都挂着冰棱。”对于住平房的情景,于洪英记忆深刻。
变化源于2006年,这一年西铺头村成为米山镇旧村改造第一村。两年后,于洪英家里双喜临门,她和老伴搬进了新楼房,儿子也在搬新家当天结婚了。
上楼之后,于洪英整个人都跟着精神了。每天吃过晚饭,于洪英都会叫上社区的几位好姐妹到社区广场跳舞,而这已经成为她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于洪英所说的广场,是西铺头村先后投资100多万元规划建设的6700多平米的文化健身广场。村里还投资11万元,建成了文登首家高档次的村级塑胶篮球场,利用废弃的水塘建起了一座风格别致的翡翠湾水上公园,真正满足了村民“娱乐有场地,健身有器材”的需求。
收入高了 日子更甜了
上楼之后,很多农民担心自己从此将没有收入,而在西铺头村,这种担心完全不存在。
“今年我就可以申请‘福利’了!”于洪英说的福利是村里给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不低于7000元的养老费用。村里为320户村民全部办理了保险,村民大病花费在各级报销后,村里还通过各种途径使剩余花费报销比例不低于80%。
“村里还给每户分了一些地,可以种点时令蔬菜。”于洪英告诉记者,自己家还种植了一些果树,养殖了狐狸和貂,一年也能有几万元的收入。
2009年,西铺头村又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做起了文章。先是在村南建起了8处有机蔬菜大棚种植草莓,后来又建起了占地40亩的蓝莓种植基地。
于洪英也经常去大棚里帮忙,每当看到大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于洪英的嘴角总会泛起微笑。她说,现在的生活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倍。
(记者 殷粉 张丰海 连涛 通讯员 侯志军 董健男 包军英)
重点镇跨越发展
近年来,文登市大力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开展农村住房建设、和谐城乡建设行动与加快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了起来,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立足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优势,文登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重点镇跨越发展。
以镇区建设为基础,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居工程四大工程,全面提高小城镇承载力。着重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村村通工程”,推进镇区路网等向周边村庄延伸,目前已形成镇村连接、道路畅通的交通网络。按照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平房向楼房、村庄向社区转变的思路,突出城中村改造、镇区改造、园区建设、特色优势村改造为重点,加快推动农村居住工程扎实开展。始终把产业支撑作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措施,不断夯实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 (记者 孙世超)
文明孕育幸福花蕾——寿光市抓创建聚民心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以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为目标,切实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倡树乡村文明新风,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有声有色、成果丰硕。
创城,让社区生活更美好
社区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单元,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都会在社区当中反映出来。通过近几年来的创城,我们的社区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最初简单认为创城就是打扫卫生,到今天体会到创城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大家感受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过程中社区百姓生活发生的变化,环境美了、社区居民文明了
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东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文明是人们举手投足凝结成的美丽,是人们共创、共建、共享的幸福之果。实践证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进一步提升城市价值,城市品牌,激励广大群众的自豪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