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经济学大师薛暮桥在北京辞世,享年101岁。
一位经济学者这样缅怀薛老:“对于我们这一代学者来说,薛老的人生已经是只能在影影绰绰的历史中寻觅的一部传奇,薛老的身影是我们在很遥远的地方眺望的一座灯塔。”
一位网友这样介绍薛老:他是一位1927年入党的老革命,一位长期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导部门工作的高级干部,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高中没毕业的大学教师
十六岁时,少年的薛暮桥因家道衰落而辍学。为了谋生,他去杭州投考沪杭甬铁路练习生。1927年初,薛暮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便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被关押到浙江陆军监狱。在三年半的坐牢生活中,他自学政治经济学、哲学、英语、世界语,读了很多自然科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
曾经有一位美国教授问薛暮桥“毕业于何国的何所大学”,薛老回答说:“我毕业于旧中国的牢监大学!”这背后有一段故事。在浙江的监狱里,他用世界语写了《牢狱生活中的一夜》,记述反动派杀害革命同志的事实。通过看不懂世界语的看守,他把文章寄给了上海世界语函授学校,成为他的毕业论文。
30年代,薛暮桥开始追随陈翰笙先生从事农村调查,他的经济研究生涯从此开始。当时,陈翰笙介绍薛暮桥做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的农村经济课程教员。中学都没有毕业的薛暮桥怎么到大学里去教书?陈翰笙便为薛暮桥做了一份假的履历,“薛暮桥”这个名字就是那时候陈翰笙取的。
1943年起,薛暮桥开始在政府任职,当时他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兼实业厅长。1947年,薛暮桥调入党中央,历任中央财经部秘书长、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秘书长、私营企业局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和秘书、国家经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1975年以后,担任国家计委顾问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90年代初期,薛老不幸患了帕金森症。孙子薛幼桥回忆说:“爷爷他对生活的心态是超人的。在住院期间,爷爷承受了在常人看来巨大的痛苦,但是他从来不抵制任何的治疗。”薛老能活到101岁高龄,应该是得益于这样的心态吧。
爱“泼冷水”的经济学家
一位网友这样评价薛暮桥:做一个有学问的经济学家不难,做一个有骨气的经济学家却不容易,而做一个能够逆社会思潮而动、顶住压力、坚持真理的经济学家就更是难能可贵。
“文革”结束后,针对社会上“洋跃进”等急躁冒进情绪,薛暮桥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了中国要向商品经济转折,受到多方排斥,而薛暮桥始终支持孙冶方,并提出中国经济是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商品经济。
80年代末期,薛暮桥经常到各地参加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在这些会上,他看见很多地区都脱离全国战略规划,纷纷提出要提前翻番,便给人家泼冷水,主张战略发展规划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地区规划必须服从全国的战略规划,沿海外向型地区的发展战略,应当与腹地的发展战略配合研究。这成为他学术体系中的重要观点。
199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薛暮桥撰写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结合起来》一文,文中直言,从1957年到1977年,我们搞了整整20年“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这是空想社会主义。他还说,马克思生前没有见过社会主义,他不可能为如何走社会主义指明具体道路,具体道路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开辟。
薛老不仅给别人泼冷水,也给自己泼冷水。他曾说过:“现在看来,建国以后我在各个时期写的文章中的观点,有一些就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不正确的观点,有些是当时屈从于政治压力,不能畅所欲言造成的,有些是受教条主义和极‘左’思想的影响造成的。”
为市场经济鼓与呼
今年3月,首届“中国经济学奖”颁发给薛暮桥等四位经济学家。这是目前国内惟一授予个人、对经济学家的长期成就进行奖励的奖项,设奖的主要理由是:他们在改革开放之初坚持和推动经济制度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制定,为中国经济此后二三十年的发展勾勒了布局。
从40年代直到文革结束,薛暮桥都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工作,同时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这一体制的弊端。“文革”结束后,薛老任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顾问。1980年,由体改办起草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
当时的薛暮桥多次呼吁,要加快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协调作用。在他看来,稳定物价的根本办法是管住货币总量,同时不发生通货膨胀。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步骤地放开价格,让价值规律自发调节。
薛暮桥还呼吁,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对那些可以由私人经营的行业,公有经济可以退出;可以将现有的国有小型企业进行公开拍卖;有些企业可以试行租赁经营;对竞争性行业可以试行股份制;在小型企业里,还可由劳动者集资购买,采取全员入股分红的合作制经营方式。
对薛老学术稍有了解的人不会不知道他那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该书被誉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这本书在他脑子里酝酿了十几年,“文革”期间,他在“牛棚”里写,在“五七干校”劳动时,他坐在小马扎上写,写好了就用一块黑底红花的头巾把手稿包起来。1975年,他刚刚恢复工作,便到山东、江苏、安徽等三个省做调研,在对“文革”后的国民经济情况做了深入了解,然后重新写出这本书。
1979年,这本书出版,之后一版再版,累计印行了1000万册之多。即使在今天的学术出版界,这样的数字也不可思议。
1979年,针对当时城乡存在大量失业和半失业人员的问题,薛暮桥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仍归劳动者自己所有的观点,一时曾引起争论。他倡议打破“铁饭碗”,把大部分原来由机关、企业办的事交给社会来办。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天早上,薛暮桥到天安门广场锻炼身体,广场上有个体户摆摊照相,他照了一张,个体户一看取相单上“薛暮桥”的名字,激动地说“就是您主张我们可以自谋职业,我才有了这份工作!”高兴的老板给薛暮桥照了很多相片,坚决不肯收钱。
1990年,年事已高的薛暮桥写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和《致中共中央常委的信》,把市场取向改革的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最终确立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1年,薛暮桥指出应当逐步改用利率政策,要尽快学会用经济方法,运用财政、税收、银行信贷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建立和完善间接调控体系。这样的观点,到了今天仍然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记者 尚晓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