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国资委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央企经营业绩,其中实现利润2988.1亿元,同比增长29.1%;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正是因为突出做强了主业,中央企业今年上半年才继续保持了速度效益双增长,并再次强调不鼓励中央企业多元化发展。
如果对比2004年央企的经营业绩,似乎更能“强烈感受到央企的“蓬勃之势:2004年全年中央企业共实现利润4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57.6%。一个是全年近六成的增长比率,一个是半年近三成的增长比率,且二者在时间上首尾相连,央企如此令人乍舌的持续利润增长究竟来自何方?李荣融“做强主业到底又所指何物呢?
也许李荣融当初的一番讲话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在去年年底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李荣融曾提醒央企负责人对于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也要做客观分析,决不能盲目乐观。”决不能盲目乐观论调的背后现实是:中央企业利润的66%来自中石油、中国移动、中石化、中国电信、中海油、宝钢、中远集团等7家高度垄断性企业,其中仅中石油一家就为4784.6亿元的总量“贡献”了1029.27亿元,近四分之一。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189家央企中全年亏损的近20家,累计亏损额达20.2亿元。
而在今年3月16日中石油公布的2004年年报中,更是坦陈2004年的盈利主要是由于“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天然气、成品油和化工等主要产品价格上涨、产能增加所致”。而中石油这种“产能增加”所致的暴富,则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天生垄断地位所带来的,即垄断油源进口的同时还垄断着国内市场的成品油供应,而在西部油气资源丰富地区的“跑马圈地”,更是惹得地方政府怨声连连。
事实上,正是资源垄断背后的权力垄断激增了央企利润的持续增长,而非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力增强而导致的逻辑必然。
同样是在2004年年底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李荣融透露,2004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总的成本费用同比增长27.2%,其中成本费用增幅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幅的有77家,占40.7%。李称“成本指标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最见功夫、最实实在在的指标,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当前加快中央企业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而在今年6月30日,又爆出10家央企领导人涉嫌问题资金上百亿。审计署的审计显示,10户央企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等造成损失145亿元;违规处置资产、关联方交易让利、违规经营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0亿元;转移国有资产、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9件,涉案金额16亿元。
一边是漏洞频出,公司治理松懈的多数中央企业,一边是少数垄断权力“生下”的利润激增的“蛋”,如果国资委一向倡导的“做大做强”国企是一种向权力垄断的倾斜或者说“做强主业”是企图向垄断靠拢,而不是转换经营制度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无疑是在走向错误的道路。
早在2003年年底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为了增强央企的市场竞争力和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李荣融即表示,“除军工生产等极少数难以实现产权多元化的企业外,其他中央企业都要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民营等各类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也鼓励“中央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然而时至今日,来自今年5月中旬的一份世行研究报告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中央企业进行了企业改制,而在改制的央企中,国有绝对控股达90%,步伐缓慢可见一斑。
然而尽管改革步伐缓慢,但我们却不能因利润增长而头脑发热,更不能因头脑发热而忽视关键问题的存在。追问央企利润增长来自何方,也许会让我们明白,在拆除垄断藩篱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垄断不会是一只永远下“金蛋”的鸡;也许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当失去政策靠山之后,央企利润又该来自何方呢?(实习生 方会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