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需要新型工业化
2005-08-24 16:06:30 作者:杨妮娜 来源:SRC-2914 |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禹民日前表示,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与电源建设不协调、电力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是目前困扰中国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电源结构不合理
火电在中国电源结构中的比重过大,占71.1%,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重较小,分别占23.1%、1.58%、0.16%。这样的结构使得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梁维燕日前在有关论坛上表示,我国水力资源丰富,迄今仅开发20%左右,应加快开发水电调整电源结构。梁维燕说,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一。2004年最新查明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4.02亿千瓦,按技术可开发量计算,至今仅开发利用20%。
预计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6亿千瓦,约占当时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6%。加上燃气发电及核电加快建设,新能源广泛利用,燃煤发电在电源结构中可以降到60%以下,这对减少污染和降低产煤及运输压力产生很大效果。对调整电源结构将会取得更大的效果。
电网与电源建设不协调
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协调,表现在输配电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一定程度上造成电力发得出而送不到、落不下。
经过1998年以来大规模的电网建设,中国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得到了很大缓解,但是电源和电网仍然不能协调发展,也不能做到电网超前,电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电网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与监控体系,也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电网的负债率高,目前大部分在70%到80%,发展资本严重不足。此外,西电东输的区域电网网价相对不能完全适应电力优化资源的需要,因此,电网建设仍然滞后。
另外,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由于电力需求旺盛,各地纷纷上马了新的电厂。在建的电厂中,多数是火电机组。而且,由于核电、水电建设周期长,所以今后5年投产的机组绝大多数是燃煤火电机组。所以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电站建设以后,电源结构中火电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该发言人透露,作为规划部门的国家发改委在今后电站建设中,希望能够扭转这一趋势,加大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比如水电,希望在2010年达到1.65亿千瓦,届时将占整个发电装机的23.9%,到2020年,水电装机达到2.46亿千瓦,届时水电装机占比将达到25.9%。
电力科技含量低
电力工业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表现在电能使用效率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中国能源发展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电能使用效率也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用电力清洁产品,转变增长方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优化调整电力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继续推进全国联网,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电力资源。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和政策支持,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强对全国可再生能源工作的统一领导,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配套的税收、信贷、投资、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加强可再生能源建设的科学规划,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分散性及重复性,推动统一政策的出台。
应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禹民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电力论坛上做出以上表述的。他指出,解困的根本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应该看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电装机台数、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均列世界第二位,基本满足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以上的问题表现出当前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合理确定电力发展的规模,使电力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调整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要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把节约用电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强电网建设,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关键设备制造和供应能力。
王禹民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实现这些举措,根本的动力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调整电力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是电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也是中国电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动力。
当然了,中国电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样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加强监管,维护好电力市场秩序,新型电力工业化道路才能有一个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