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一个真实的“神话”
2005-10-18 10:40:34 作者:张东 来源:SRC-192 |
海尔从一个负债147万元的小厂,到全球营业额超过600亿元的跨国企业,只用了17年的时间。这的确是一个神话。创造神话不易,要把生活中的“海尔神话”,变成艺术中的“真实海尔”,对电影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事实上,仅仅是上述几个数字,仅仅是海尔工业园,仅仅是拒绝与美国AE公司的合作,仅仅是在美国建厂……这些事件中的任何一件,似乎都可能单独构成一部电影。而《首席执行官》的创作者则把镜头对准了创造神话的人,从而为观众找到了一把读解海尔神话的钥匙。
首席执行官(CEO),一个企业的决策人,一个能左右企业命运的人。他不是雷锋,不是焦裕禄,也不是孔繁森。对他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通常我们熟悉的评价标准,塑造这样的人物,也不应用一般描写典型人物的影片中常用的那些套路。也没有一些为增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而设计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创作者直呈给观众的是一个有独特个性特征的企业带头人,凌敏这个艺术形象的全部价值都体现在他作为一个成功的首席执行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上。影片侧重表现的是凌敏作为企业带头人,他的超前的理念,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精明干练的工作作风。其中有三次大的事件,给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一次是砸冰箱,那是一个拿“票”都买不到冰箱的年代,凌敏却要砸毁76台有问题的冰箱。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工人们含着热泪乞求用自己的工资买下这批冰箱,凌敏说的一番话。的确,我们长期以来都习惯把好东西卖给外国,自己用差的。难道我们天生比别人贱吗?这段话反映出凌敏的一个思想,即追求卓越的思想,高标准是从自己的提高开始的。
第二次是建海尔工业园,当时海尔的全部资产只有几千万元,而建工业园需要15亿元,面对行情正好的冰箱市场,不想方设法扩大生产,却要借钱建什么工业园,但凌敏的思路与众不同,面对一片荒芜的大地,他看到了沙漠背后的绿洲,看到了企业综合发展的前景。所以他不惜用海尔的全部资产做抵押去贷款建工业园。尤其让人佩服的是,凌敏预料到自己的思想可能暂时不能被多数人所接受,他说,我不能等你们都想通了再干,那时候风险没有了,机遇也没了。回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道路,每一个前进的重要关头都是伴随着风险的。敢于向风险挑战,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再是与美国AE公司的合作,与外资合作,既可得到急需的资金,又可享受国家政策的优惠条件。但凌敏却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他看到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长远利益。很多国内著名企业正是顾了眼前利益,而在若干年后丧失了自己的品牌。凌敏明白,与AE公司合作,丧失的可能是海尔的品牌,使自己成为外商的廉价加工厂。他不仅拒绝了同AE的合作,干脆把厂建到了美国。当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州长为海尔选在当地建厂而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时,我们从昔日看外国人的脸色为人打工,到成为美国人眼中受人尊敬的“外商”,这个角色的变化,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由衷的自豪。影片中五星红旗在美国大地升起,凌敏注视着它,一群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注视着……这一幕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我认为这是影片中最美丽的一幅图画。这三次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凌敏,也看到了凌敏身后的海尔人,有了这样的人,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海尔是一个真实的神话。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