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面临三大尴尬
2005-12-19 15:26:08 作者:李媚玲 来源:SRC-485 |
“目前,我们正在集合包括运营商、SP(内容商)以及各部委等各方面的意见来制定这部《通信短信息管理规定》。”昨天,信息产业部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
该《规定》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引人关注的内容,就是关于手机实名制的相关规定。
今年11月,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整治手机违法短信息。信产部当时要求,基础运营商需要承担一些责任。
“这是目前遏制短信犯罪最有效的途径,”陈金桥说,“因此我们不仅将强制推行这一规定,而且将在明年年内尽快推出并进入实施阶段,如果拖的太久就没意义了。”但他也坦言推行这一制度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成本增加———运营商是否愿意 陈金桥表示,对于运营商来说,执行这一规定势必会增加自身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前台和后台两个方面的投入。首先需要在自己的三类营业厅内增加登记设备和人手,尤其是在自办和合办的营业厅内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另一方面,运营商还需要在后台的用户数据建设、软件更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因为以往的用户资料登记只是一般性的识别,而在推出实名制以后,则需要非常精确地进行资料对应。
据了解,目前运营商最担心的仍是新入户增长的减少以及原来持有多卡的用户的退出。因为近年来,城市中高端用户市场逐渐饱和,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等低端用户群,成为手机用户增长的主要部分。这类用户忠诚度一般较低,且大多是看重不记名预付费品牌的自由、方便等特点。但也有电信专家认为,运营商正可以借这次机会来做好自己用户统计工作,以提高服务质量。
强制施行———不排除开消费者听证会 “我们不排除开消费者听证会的可能。” 陈金桥强调说,从目前来看,怎样让消费者接受并适应这一新规定,是专家组在制定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另外,信产部也会通过消费者协会等其他途径广泛听取用户的意见。
有消费者表示,对手机实名制最担心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隐私被泄露,二是自己的个人资料被滥用,三是即使做出让步了,每天仍会收到大量的垃圾短信,也就是没有效果。对此,信息产业部通信政策研究所的相关专家解释说,用户的隐私权不会受到侵害。其实,该规定的实行对大多数的用户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据了解,中国3.8亿手机用户,初步统计未用身份证登记的用户有7500万,主要是预付费业务用户。运营商会给这些用户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过渡”,通知他们在预付费时进行实名登记,即使对于那些逾期未能前来登记的人也不会被停机或者进行跟踪监视,只是会适当限制其流量。
另外,所谓的“跟踪监视”是依据检举进行的。也就是说,如果没人指控,即使发再大量的短信也不会受到限制或者监视。
对于运营商是否会滥用用户个人资料的问题,陈金桥表示,“根本不必担心,首先信产部会制定相应的监督和惩处机制,另外,运营商本身也会维护自身的信誉,进行严格自律。”
遏制短信犯罪———能否达到初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信咨询分析师表示,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移动通讯用户的登记都是不采用实名制的,但由于其国内的信用体制非常完善,因此很少有人会冒险利用短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对此,陈金桥表示,假证泛滥的现状的确给手机实名制的推行效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这个问题不能依赖信产部来解决,而是有待于整个社会的信用度提升。但目前来看,只有把政策制定得更细、更到位,并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来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漏洞。
陈金桥认为,这就需要运营商承担起相关的社会责任,来加强对自己的经销商的监督,如果运营商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很有可能受到相应的处罚。
但有人认为,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加上拥有小灵通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四方的竞争已经十分的激烈,严格实行实名登记制首先打击的是销售代理商的积极性。因此,受到竞争的影响,实名制度真正的推广仍然会面临不小的困境。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