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连载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财经时评
站内搜索:
谁透支了跨国公司声誉
2006-01-06 16:00:59 作者:马国川 来源:SRC-181
  日前,人民网年终策划搞了一个“2005跨国企业8大丑闻”,陷身“苏丹红一号”事件的肯德基,“石蜡油”事件旋涡里的强生,不久前发生DC事件的索尼等跨国公司都赫然上榜。

  如果我们承认这些跨国公司之所以在世界上声名赫赫,绝非是用瞒和骗的手段取得的,而是经过艰苦努力积累起来的,那么为什么近年来它们在中国频频出事,名声受损?换句话说,是谁透支了跨国公司的声誉?

  首先,恐怕是消费者。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他们看来,跨国公司不但是先进生产技术工艺和品质的保证,而且是先进生活方式的代表。所以,许多消费者对跨国公司的产品推崇备至,尤其是年轻的感性消费者对跨国公司的产品趋之若鹜,迷信跨国公司产品的质量。太多“索尼们”的产品质量问题应该让我们学会理智了,一味的迷信跨国公司有时候就是一种“迷失”。

  政府部门也“与有责焉”。在新兴市场国家里,跨国公司总是能够凭借巨大的优势,轻易地征服政府监管部门。于是,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对“洋品牌”的关照和优惠,害怕撤资、撤厂,对“洋品牌”给予了高于国内企业的待遇。监管部门对“洋品牌”信任有加,疏于管理。诸多事实说明,我们不能把质量仅仅寄希望于企业的自律,无论是跨国大品牌,还是中国的本土企业,一个良好有序的外部监管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跨国公司声誉的最大透支者,恰恰是跨国公司自己。虽然“危机管理”一词来自跨国公司,但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危机公关似乎难有作为:反应速度迟钝,媒介舆论几近失控、专家意见人士管理缺位,社会心态判断错误等等。这些都表明跨国公司拥有科学的危机管理体系仅仅是一个传说。很多国际大名牌和知名企业高层头脑里,防微杜渐的风险意识薄弱。很多跨国公司习惯性地认为,在中国出了问题,政府一锤定音就解决了。这样的模式,10年前也许在中国行得通,但今天已经不是这样。

  更严重的是,从“苏丹红一号”事件旋涡中的肯德基,到“DC事件”丑闻里的索尼,诸多跨国公司面对中国消费者都表现傲慢,要么矢口否认,要么百般抵赖,推脱责任。这种傲慢而短视的策略,说明跨国公司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而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声誉是无敌的。当许多中国消费者开始用怀疑的目光打量跨国公司时,当越来越多的跨国大品牌遭遇到信任危机时,跨国公司也开始为自己透支自己的声誉付出代价!
编辑: 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