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连载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财经时评
站内搜索:
贸易摩擦也有时空前提
2006-01-24 09:50:09 作者:刘军红 来源:SRC-309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总额和对美贸易顺差总额双双超过1000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国内外都开始担心中美贸易摩擦再起,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

  谈到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其经典案例———“日美贸易摩擦”,政策咨询者们也会惯性地到日本那里寻找经验。但显然,这种惯性忽略了一个条件———凡事需考虑其时空前提。

  1984年,美国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赤字双双超过1000亿美元,至今升势不减。而1991年日本贸易顺差首超1000亿美元,翌年经常收支顺差再超1000亿美元。日美贸易、经常收支的反向变动,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日美贸易摩擦和“日元升值综合征”的基本动因。

  所谓“日元升值综合征”,是指1971年以后日美政府的贸易、汇率和金融政策所引发的不规则的日元升值趋势,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政治问题,同时也是日元国际化政策的前因。可以说,日元国际化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使日本经济增强日元升值抵抗力,并使升值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制瓦解后,日美贸易动向成为日元美元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此前20年,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率上升率和生产规模的扩张率均已超过美国,这被认为是美国遏制日本的发端。

  但实际上,对美国而言,单纯的日本经济增长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并不能构成威胁。关键在于这种增长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合流,冲击了“美国治下的和平体制”。如,1971年美国的国际收支首次转为赤字,纽约股市大调整,而此前,欧洲、中东抢购黄金,大搞“脱美元化”,引发世界性“黄金荒”。同时,苏联突然闯入世界粮食市场,又引起世界性粮食供应紧张。在此背景下,日本优先发展“重大厚长”型工业,引发世界资源价格骤涨,环境恶化。

  而在问题的更深层次上,还存在着日美对外资产关系的逆转。即在日美贸易收支逆转下,1983年美国对外资产余额锐减40%,1985年陡然出现1119亿美元的纯债务,战后首次转变为纯债务国,1986年成为世界最大纯债务国。与此同时,日本于1984年实现对外纯债权倍增,1985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1986年成为世界第一纯债权国。日美对外纯资产关系的逆转,反映了日美经济结构的相对变化,更被美国看成日本资本市场相对闭锁的结果。

  在美国看来,战后,日本对外资实行严格管制,资本输出增加的同时,资本输入难以扩大。1983年后,随着日本企业资金剩余,日本民间对外证券投资大量经过“欧洲日元市场”,涌入美国证券市场,成为日美对外资产关系逆转的要因之一。同时,美国资本的主要输出地拉丁美洲出现债务危机,致使美国对外资本输出锐减,而其国内投资形态又发生了变化,证券投资流入增加,银行对外融资减少,资本对外影响力下降。日美资本输出结构的变化,正是美国利用贸易、汇率政策敲打日本,席卷其金融市场的根本动因。

  从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看,美国将对日贸易、汇兑制裁纳入了全面捍卫美国主导体制的轨道,堪称“帝国反击战”的一部分。如将对前苏联禁运、控制中东,封锁伊朗,与搞黄金美元脱钩相结合,以“石油、美元、战争三位一体”战略,迫使日本等分担国际货币体制成本。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速虽高,但在资本输出上并未对美国构成现实威胁,特别是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大部分回流到美国国债市场,成为后者长短期利率逆转的主要条件。同时,中国产品的低廉价格反过来又维护了美国整体的物价平缓,使其金融当局得以专心使用利率手段,抑制不动产泡沫,而不必过度担心紧缩金融导致经济下滑。从这个意义上看,中美爆发大规模的贸易摩擦并不符合美国的现实利益。

  对中国而言,利用贸易顺差超过千亿美元条件,主动调整贸易结构、深化汇兑制度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强化国民经济对汇率波动的抵抗力,使货币升值转化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更有利于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
编辑: 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